學達書庫 > 傳記 > 毛澤東傳 | 上頁 下頁 |
總結歷史經驗(3) |
|
在「戰略退卻」中,他寫道:「戰略退卻,是劣勢軍隊處在優勢軍隊進攻面前,因為顧到不能迅速地擊破其進攻,為了保存軍力,待機破敵,而採取的一個有計劃的戰略步驟。可是,軍事冒險主義者則堅決反對此種步驟,他們的主張是所謂『禦敵於國門之外』。」「誰人不知,兩個拳師放對,聰明的拳師往往退讓一步,而蠢人則其勢洶洶,辟頭就使出全副本領,結果卻往往被退讓者打倒。」 在「集中兵力問題」中,他寫道:「集中兵力看來容易,實行頗難。人人皆知以多勝少是最好的辦法,然而很多人不能做,相反地每每分散兵力,原因就在於指導者缺乏戰略頭腦,為複雜的環境所迷惑,因而被環境所支配,失掉自主能力,採取了應付主義。」「無論處於怎樣複雜、嚴重、慘苦的環境,軍事指導者首先需要的是獨立自主地組織和使用自己的力量。被敵逼迫到被動地位的事是常有的,重要的是要迅速地恢復主動地位。如果不能恢復到這種地位,下文就是失敗。」「主動地位不是空想的,而是具體的,物質的。這裡最重要的,是保存並集結最大而有活力的軍隊。」他還著重地指出:「我們的戰略是『以一當十』,我們的戰術是『以十當一』,這是我們制勝敵人的根本法則之一。」 在「運動戰」中,他寫道:「『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這就是今天我們的運動戰的通俗的解釋。」「一切的『走』都是為著『打』。我們的一切戰略戰役方針都是建立在『打』的一個基本點上。然而在我們面前有幾種不好打的情形:第一是當面的敵人多了不好打;第二是當面敵人雖不多,但它和鄰近敵人十分密接,也有時不好打;第三,一般說來,凡不孤立而佔有十分鞏固陣地之敵都不好打;第四,是打而不能解決戰鬥時,不好再繼續打。以上這些時候,我們都是準備走的。這樣的走是許可的,是必須的。因為我們承認必須的走,是在首先承認必須打的條件之下。紅軍的運動戰的基本特點,就在這裡。」 在「殲滅戰」中,他寫道:「『拼消耗』的主張,對於中國紅軍來說是不適時宜的。『比寶』不是龍王向龍王比,而是乞丐向龍王比,未免滑稽。對於幾乎一切都取給于敵方的紅軍,基本的方針是殲滅戰。」「擊潰戰,對於雄厚之敵不是基本上決定勝負的東西。殲滅戰,則對任何敵人都立即起了重大的影響。對於人,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對於敵,擊潰其十個師不如殲滅其一個師。」「殲滅戰和集中優勢兵力、採取包圍迂回戰術,同一意義。沒有後者,就沒有前者。人民贊助、良好陣地、好打之敵、出其不意等條件,都是達到殲滅目的所不可缺少的。」 怎樣才能學會正確地指導戰爭?毛澤東有一句名言:「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從戰爭學習戰爭——這是我們的主要方法。」 這裡,毛澤東特別強調主觀和客觀的一致。在指導戰爭中,人的主觀能動性是極其重要的:「學習戰爭全域的指導規律,是要用心去想一想才行的。因為這種全域性的東西,眼睛看不見,只能用心思去想一想才能懂得,不用心思去想,就不會懂得。」但他所說的「用心思去想」有一個前提,就是要和客觀的實在情況相符合。他寫道:「為什麼主觀上會犯錯誤呢?就是因為戰爭或戰鬥的部署和指揮不適合當時當地的情況,主觀的指導和客觀的實在情況不相符合,不對頭,或者叫做沒有解決主觀和客觀之間的矛盾。」「這裡的關鍵,就在於把主觀和客觀二者之間好好地符合起來。」 毛澤東詳細地描述了一個軍事家正確地指導戰爭時的整個認識過程: 「指揮員的正確的部署來源於正確的決心,正確的決心來源於正確的判斷,正確的判斷來源於周到的和必要的偵察,和對於各種偵察材料的聯貫起來的思索。指揮員使用一切可能的和必要的偵察手段,將偵察得來的敵方情況的各種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思索,然後將自己方面的情況加上去,研究雙方的對比和相互的關係,因而構成判斷,定下決心,作出計劃,——這是軍事家在作出每一個戰略、戰役或戰鬥的計劃之前的一個整個的認識情況的過程。」 「認識情況的過程,不但存在于軍事計劃建立之前,而且存在于軍事計劃建立之後。當執行某一計劃時,從開始執行起,到戰局終結止,這是又一個認識情況的過程,即實行的過程。此時,第一個過程中的東西是否符合於實況,需要重新加以檢查。如果計劃和情況不符合,或者不完全符合,就必須依照新的認識,構成新的判斷,定下新的決心,把已定計劃加以改變,使之適合於新的情況。部分地改變的事差不多每一作戰都是有的,全部地改變的事也是間或有的。魯莽家不知改變,或不願改變,只是一味盲幹,結果又非碰壁不可。」 毛澤東在這裡敘述的認識過程,實際上已超越軍事科學的範圍,而具有一般的認識論和方法論的意義。它同以後《實踐論》中的論述,只有一步之隔了。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是毛澤東軍事思想體系形成的重要標誌。它以對中國國情的科學分析和準確把握為深厚根基,以實踐為主要源泉,充滿著實事求是的創造精神,具有鮮明的中國氣派和特色。中國革命戰爭長時期內是在敵強我弱的環境中進行的。陳毅在中共七大的發言中曾作過這樣的評論:中國革命戰爭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以小敵大」、「以弱敵強」。他說:「拿起落後的武器,和具有新式武器的敵人作戰。我們是弱者,就不能鬥力,鬥力打不贏人家,我們就講究鬥智。因此我們戰略思想最發達,我們的腦袋最發達,靠腦袋吃飯。」「以弱勝強,以小勝大,戰略戰術特別發展。這種軍事思想為什麼又和毛澤東的名字聯繫起來呢?就是他能根據這些特點,總結經驗,現了毛澤東同志的天才。」⑥ 政治路線也好,軍事路線也好,都離不開思想路線的正確與否。毛澤東清楚地看到:「一切大的政治錯誤沒有不是離開辯證唯物論的。」⑦ ⑥ 陳毅在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發言記錄,1945年5月1日。 ⑦ 《毛澤東哲學批註集》,中央文獻出版社1988年3月版,第311、312頁。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