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 > 毛澤東傳 | 上頁 下頁 |
反對本本主義(2) |
|
文章強調:「必須努力作實際調查,才能洗刷唯心精神。」調查的對象是社會各階級的歷史和現狀。要明瞭整個社會各階級的政治經濟情況,而不是各種片斷的社會現象,不是看到一點表面、一個枝節就自以為是地指手畫腳,瞎說一頓。文章指出:「我們調查工作的主要方法是解剖各種社會階級,我們的終極目的是要明瞭各種階級的相互關係,得到正確的階級估量,然後定出我們正確的鬥爭策略,確定哪些階級是革命鬥爭的主力,哪些階級是我們應當爭取的同盟者,哪些階級是要打倒的。我們的目的完全在這裡。」 適應正在變化的客觀環境,毛澤東及時地指出,調查工作不能只偏於農村而不注意城市,以致許多幹部對城市貧民和商業資產階級這二者的策略始終模糊:「鬥爭的發展使我們離開山頭跑向平地了,我們的身子早已下山了,但是我們的思想依然還在山上。我們要瞭解農村,也要瞭解城市,否則將不能適應革命鬥爭的需要。」他在寫這篇文章的同時所進行的尋烏調查,便是這樣做的。 毛澤東在這篇文章中還有一個極其重要的論斷:「中國革命鬥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瞭解中國情況。」這自然是針對以往許多人機械執行共產國際指示或盲目照搬俄國革命經驗的狀況提出的。文章中說:「共產黨的正確而不動搖的鬥爭策略,決不是少數人坐在房子裡能夠產生的,它是要在群眾的鬥爭過程中才能產生的,這就是說要在實際經驗中才能產生。因此,我們需要時時瞭解社會情況,時時進行實際調查。」 作為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的三個基本點,即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的思想,在這篇文章中可以說已初步形成。毛澤東十分重視這篇文章。在編輯《毛澤東選集》第一卷時,它已經散失。到六十年代初,又重新找到。中共中央在一九六一年三月把它作為中央文件印發給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區黨委。三月十一日,毛澤東特地為它寫了一段說明: 「這是一篇老文章,是為了反對當時紅軍中的教條主義思想而寫的。那時沒有用『教條主義』這個名稱,我們叫它做『本本主義』。寫作時間大約在一九三〇年春季,已經三十年不見了。一九六一年一月,忽然從中央革命博物館裡找到,而中央革命博物館是從福建龍岩地委找到的。看來還有些用處,印若干份供同志們參考。」 《反對本本主義》的寫成,反映出毛澤東在認識過程中出現了一個「飛躍」。這個「飛躍」,確實是他「在實踐中引起感覺和印象的東西反復了多次後」才產生的,反過來又可以使他更自覺地用來指導此後的實踐。 一九三〇年六月初,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從尋烏出發,再次進入閩西,經武平到上杭,分兵發動群眾。這時,閩西革命根據地已正式形成,以鄧子恢為主席的閩西蘇維埃政府和各級民主政權已先後成立。根據地人口約八十五萬人,占閩西各縣總人口的一半以上。無地或少地的農民分得了土地,並且出現了具有生產互助性質的耕田隊。毛澤東到上杭縣才溪鄉進行社會調查後,召開區鄉工作人員和耕田隊長會議,號召群眾組織起來搞生產,要求把耕田隊改成互助組;教育區鄉工作人員依據群眾自願入股原則,創辦出售油、鹽、布匹和收購土特產品的合作社,來促進物資交流,解決農民生產和生活的必需品。 六月中旬,毛澤東在長汀縣南陽(現屬上杭縣)主持召開中共紅四軍前委和閩西特委聯席會議,通常稱為南陽會議。會上,毛澤東作了關於形勢和任務的報告,鄧子恢代表閩西特委彙報了閩西革命根據地半年來的形勢和各項工作的經驗教訓。會議討論了經過毛澤東審改的《富農問題》和《流氓問題》兩個決議。決議中明確規定,對土地分配除原有的「抽多補少」原則外,增加了「抽肥補瘦」。 以後,毛澤東在這年十月又做過興國調查。這次調查的特點是:第一,做了八個家庭的調查,這是他過去從來沒有做過的,而沒有這種調查,就不能有農村的基礎概念。第二,調查了各階級在土地鬥爭中的表現,這是他在尋烏調查中做了而沒有做得完全的。毛澤東在整理後記中說:「實際政策的決定,一定要根據具體情況,坐在房子裡想像的東西,和看到的粗枝大葉的書面報告上寫著的東西,決不是具體的情況。倘若根據『想當然』或不合實際的報告來決定政策,那是危險的。過去紅色區域弄出了許多錯誤,都是黨的指導與實際情況不符合的原故。所以詳細的科學的實際調查,乃非常之必需。」⑥ 第二年二月,毛澤東根據中共蘇區中央局有關通告的精神寫信給江西省蘇維埃政府。他在信中先分析了當地農村工作面對的實際問題:「現在春天到了,各地農民動手耕田的還很少,這件事值得我們注意。」為什麼出現這種狀況?原因之一是田沒有分定。信中說:「關於田沒有分定一層,在現在紅色區域是個大問題。過去田歸蘇維埃所有,農民只有使用權的空氣十分濃厚,並且四次五次分了又分使得農民感覺田不是他自己的,自己沒有權來支配,因此不安心耕田。這種情形是很不好的。」信中要求省蘇維埃政府通令各級各地政府貼出佈告,「要說明過去分好了的田(實行抽多補少、抽肥補瘦的)即算分定,得田的人,即由他管所分得的田,這田由他私有,別人不得侵犯。以後一家的田,一家定業,生的不補,死的不退,租借買賣,由他自主。田中出產,除交土地稅於政府外,均歸農民所有。」⑦這樣,又糾正了井岡山以來《土地法》中關於土地所有權屬於政府而不屬農民,農民只有使用權,禁止土地買賣的規定。經過實踐中的反復探索,終於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備而符合中國實際情況的土地制度改革方案。 一個多月後,毛澤東又在他起草的一個通知中寫道:「我們的口號是:一,不做調查沒有發言權。二,不做正確的調查同樣沒有發言權。」⑧有了後一條補充,就把《反對本本主義》中所說的「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表述得更加完整了。 毛澤東在長期的嚴酷的革命鬥爭實踐中,錘煉出一整套科學的工作方法:極端重視對實際事實的周密調查,堅持從當時當地的具體情況出發,充分考慮到客觀事物方方面面的複雜因素和變動狀況,集中群眾智慧又經過審慎的深思熟慮,找出切實可行的解決問題的辦法,用來指導工作,而不是根據想當然或不合實際的第二手材料,輕率地決定政策。這種科學的工作方法,自覺地貫穿在他日後領導中國革命的全過程中,在實踐中繼續豐富和發展,並用以教育全黨和全體人民。這是中國革命能夠取得勝利的極其重要的原因。離開這一點,便談不上真正理解毛澤東。 ⑥ 《毛澤東農村調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12月版,第182、183頁。 ⑦ 毛澤東:《關於加強春耕工作的意見》,1931年2月28日。 ⑧ 《總政治部關於調查人口和土地狀況的通知》,1931年4月2日。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