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 > 毛澤東傳 | 上頁 下頁 |
師範生(4) |
|
毛澤東在哲學、倫理學的王國裡尋覓著、遨遊著。他從中外文化裡汲取營養,又閃爍著他自己獨立思考和判斷的智慧之光。他這個時候並沒有也不可能找到「宇宙之真理」。誇大精神力量的唯心主義,在他的思想中無疑佔有很大比重。這期間,他還寫了一篇題為《心之力》的作文,深受楊昌濟的讚賞,得了一百分。 但他這時的思想並沒有定型,還在探索過程中。當他寫下《倫理學原理》批註時,他在給黎錦熙的信中說道:「自揣固未嘗立志,對於宇宙,對於人生,對於國家,對於教育,作何主張,均茫然未定。」既然還「茫然未定」,就得繼續向前探索。在青年知識分子的思想歷程中,這類狀況是常見的。由於他堅持把改造社會、匡濟民族危亡作為出發點來進行理論探索,決定了他思想中的積極方面將隨著時代的前進而逐步佔據主導地位。由於他堅持一種從我做起、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從而使他在進行理論探索的時候,一直特別注重自我思想修養的磨練。 毛澤東從來把讀「無字之書」看得比讀「有字之書」更重要。或許,他當時的實際活動比保存下來的幾篇文字表現得更富有個性和朝氣,對他以後思想發展產生的作用也許也更大。 說來很有趣,毛澤東這樣一位後來舉世注目的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公開發表的第一篇文章,卻是體育論文。一九一七年四月一日,《新青年》上刊載了一篇《體育之研究》,全文約七千字,署名二十八畫生。這個「二十八畫生」,就是毛澤東。是楊昌濟把他的文章推薦給陳獨秀的。 他在文章裡開宗明義,把體育和國力聯繫起來,說:「國力恭(苶)弱,武風不振,民族之體質日趨輕細,此甚可憂之現象也。」他認為:身體是知識和道德的載體。在中學和中學以上,應該實行德、智、體「三育並重」。針對重文輕武的頹風,他提出一個口號:「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因為體育鍛煉有強筋骨、增知識、調感情、強意志等許多好處,而「意志也者,固人生事業之先驅也」。可以說,《體育之研究》主要不是對體育這個運動形式的研究,毛澤東是想借此提倡武勇世風和充滿朝氣的奮鬥向上的人生觀。 這期間,他在日記裡寫下了後來十分著名的話:「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地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無窮。」 在《體育之研究》中,毛澤東還向讀者詳細介紹了自己編的一套體操。他當時採用的鍛煉項目很多,如日光浴、風浴、雨浴、冷水浴、游泳、登山、露宿、長途跋涉以及體操和拳術等。 所謂風浴,張昆弟在一九一七年九月二十三日的日記裡記載:「今日早起,同蔡、毛二君由蔡君居側上嶽麓,沿山脊而行,至書院後下山,涼風大發,空氣清爽。空氣浴,大風浴,胸襟洞澈,曠然有遠俗之概。」所謂雨浴,有一個夏天的夜晚,狂風暴雨,雷鳴電閃,毛澤東一個人爬上嶽麓山頂,再返回來。他說:這是為了體會《書經》中所說「納於大麓,烈風雷雨不迷」的情趣。 毛澤東青年時代最喜歡的鍛煉項目,是游泳。正像人們所熟知的那樣,這個愛好,他一直保持到晚年。江寬水深的湘江,是天然的游泳場。他時常約二三好友到這裡揮臂擊水。還在學校組織了一個有近百人參加的游泳隊,晚飯後到湘江裡暢遊一番。同班好友羅學瓚在一九一七年九月二十日的日記裡寫道:「今日往水陸洲頭泅渡,人多言北風過大,天氣太涼。餘等竟行不顧,下水也不覺冷,上岸也不見病。堅固皮膚,增進血液,擴充肺腑,增加氣力,不得謂非運動中之最有益者。人言固足信哉?」毛澤東自己後來回憶說:「那時初學,盛夏水漲,幾死者數。一群人終於堅持,直到隆冬,猶在江中。當時有一篇詩,都忘記了,只記得兩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⒁游泳,不單是強健了體魄,更激發了他的自信和意志。 毛澤東強調一個人要有堅強的意志。他在《講堂錄》的筆記中就寫下:「拿得定,見得透,事無不成。」「不為浮譽所惑,則所以養其力者厚;不與流俗相競,則所以制其氣者重。」「陸象山曰:激勵奮進,沖決羅網,焚燒荊棘,蕩夷汙澤(無非使心地光明)。」以後,在他的一生中確實一直表現出那種堅忍不拔、衝破重重阻力、一往無前的驚人毅力,而這種驚人的毅力又是建立在對事情能「見得透」的基礎上的。這是他能夠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之一。 毛澤東常對人說,丈夫要為天下奇,即讀奇書,交奇友,創奇事,做個奇男子。同學們用諧音給他起了個外號,叫「毛奇」。毛奇(molkt)是普魯士一個很有學問的將領。一九一七年六月,一師開展了一次人物互選活動,包括德、智、體三個方面近二十個項目。全校有四百多名學生參加,當選者三十四人,毛澤東得票最高。在德、智、體三個方面都有項目得票者,只有他一人。而「膽識」一項,則為他所獨有,評語是「冒險進取,警備非常」。 毛澤東的膽識,半年後有過一次受到眾口稱讚的顯露。 一九一七年十一月護法戰爭期間,北洋軍隊從湖南衡寶一線沿鐵路線向北潰退。長沙市民很是驚慌。一師位於南郊,靠近粵漢鐵路,是潰軍必經之地,隨時可能遭受劫掠。學校當局準備將師生疏散到城東暫避。擔任學友會總務的毛澤東提出,可以讓正在受軍事訓練的學生自願軍負責守衛。校方同意了他的建議。於是,一些零散潰兵途經校門口,都不敢輕易闖入。十八日,有一支三千多人的潰軍因為不知長沙的虛實,在一師以南的猴子石一帶徘徊。毛澤東把幾百個學生自願軍分成三隊,拿著木槍,分佈到猴子石附近幾個山頭上。同時,和附近的警察分所聯絡,由他們鳴槍呐喊,學生自願軍大放鞭炮。在這種突然襲擊下,本來就張皇失措的潰兵不敢抵抗。毛澤東便派人去交涉,他們全部繳了槍。長沙免去了一場兵災。 對毛澤東來說,這件小事是他平生搞的第一次軍事行動。事後,人們稱毛澤東「渾身是膽」。他的大膽卻不是盲目蠻幹,而是基於對情況的明瞭和事先的深思熟慮,謀定而後動。同班同學鄒蘊真問他:「萬一當時敗軍開槍還擊,豈不甚危?」毛澤東回答說:「敗軍若有意劫城,當夜必將發動,否則,必是疲憊膽虛,不敢通過長沙城關北舊,只得閉守于此,故知一呼必從,情勢然也。」⒂ 第一師範十分重視學生的課外生活。毛澤東的社會活動日益擴大了。一九一七年十月學友會改選時,他擔任總務,還兼教育研究部部長,從前這兩個職務都是由教員擔任的。學友會會長由學監方維夏代理,毛澤東實際上主持工作。學友會開展了許多課餘活動,如成績展覽會、講演會、辯論會、運動會等。這年上半年,學校曾辦了一期工人夜校,由教員上課,辦得不成功,中途停下了。這學期還辦不辦?由誰來辦?大家看法不一。毛澤東認為這是學校同社會聯繫的重要途徑,應該辦下去,而且要辦好。方維夏同意他的意見,並決定由三、四年級的學生來辦,由學友會教育研究部具體負責。 十月三十日,毛澤東寫了一則《夜學招學廣告》,用語是一般工人能懂得的大白話,傾吐出為失學工人分憂解難的拳拳之心: 列位大家來聽我說句白話。列位最不便益的是什麼?大家曉得嗎?就是俗語說的,講了寫不得,寫了認不得,有數算不得。都是個人,照這樣看起來,豈不是同木石一樣!所以,大家要求點知識,寫得幾個字,認得幾個字,算得幾筆數,方才是便益的。雖然如此,列位做工的人,又要勞動,又無人教授,如何能到這樣,真是不易得的事。現今有個最好的法子,就是我們第一師範辦了一個夜學。……教的是寫信、算帳,都是列位自己時刻要用的。講義歸我們發給,並不要錢。夜間上課又於列位工作並無妨礙。……快快來報名,莫再擔擱! 這則廣告先托警察貼到街頭,並沒收到預期效果,只有九個工人來報名。毛澤東遇到難題總是先從弄清情況著手。他召集同學們分析原因。最後弄明:上學不要錢,工人覺得不會有這樣的好事;不識字的人本來就不會去看街上的廣告;讓警察去貼廣告,人們有懼怕心理。找到原因後,毛澤東和同學們又帶著印好的廣告,分頭到工人宿舍區和貧民區,邊分發邊宣傳,細細解釋。五天后,就有一百多人報名。毛澤東把這次活動的過程寫進了《夜學日誌》,說工人要求入學的心情,「如嗷嗷待哺也」,他們分發廣告時,「大受彼等之歡迎,爭相詰問,鹹曰『讀夜書去!』」這大概是毛澤東最初體會到:做下層群眾的工作,非做得周密細緻不可。 在毛澤東周圍,逐漸聚集起一批追求進步、志同道合的青年。其中大多數是一師的學友,包括有些已畢業的。他們大多是楊昌濟的學生,都有一種「奮鬥的和向上的人生觀」。這當中,也有長沙各中等學校的學生。正在長郡中學讀書的羅章龍,就是看到毛澤東張貼的《征友啟事》後結識的。他們多來自農村,瞭解民間疾苦,沒有少爺公子的浮華,充滿著以天下為己任的社會責任感,樸實而充滿朝氣。節假日,他們經常到嶽麓山、橘子洲、平浪宮等風景名勝處聚會,或臧否人物、議論世事,或登高吟詠、鬥韻唱和,相約不談身邊瑣事。正如毛澤東後來追憶的那樣:「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⒃ 從一九一六年開始,他們討論最多的中心問題,是「如何使個人及人類的生活向上」。「相與討論這類問題的人,大概有十五人內外。有遇必討論,有討論必及這類問題。討論的情形至款密,討論的次數大概在百次以上。」他們逐漸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集合同志,創造新環境,為共同的活動」。同時,他們又受到新文化運動思潮的猛烈衝擊,思想上發生劇烈的變動,「頓覺靜的生活與孤獨的生活之非,一個翻轉而為動的生活與團體生活之追求」⒄。發生這種「一個翻轉」的劇烈思想變動的,自然也包括毛澤東在內。在這個基礎上,一九一七年冬天,毛澤東、蔡和森、蕭子升等開始商量組織一個團體,立即得到大家的響應。 要成立團體,首先得有章程。一九一八年三月,毛澤東和鄒鼎丞開始起草會章。蕭三的日記說道:「三月三十一日,二兄(即蕭子升——引注)來坐已久,交閱潤之所草新學會簡章。二兄意名為新民學會雲。」「四月八日,接二兄手書,力主子出洋。附來潤之所重草新民學會簡章。」「四月十三日,夜,潤之來,明日新民學會開成立會。」 一九一八年四月十四日,是個星期天。新民學會在嶽麓山腳下的劉家檯子蔡和森家裡正式成立。到會的有毛澤東、蔡和森、蕭子升、何叔衡、 蕭三、張昆弟、陳書農、鄒鼎丞、羅章龍等十三人,再加上沒有到會的李和笙(維漢)、周世釗等人。這樣,最初的會員就有二十餘人。經過討論,通過了會章,以「新民」為會名,以「革新學術,砥礪品行,改良人心風俗」為宗旨。會章還規定了幾條紀律:「一、不虛偽;二、不懶惰;三、不浪費;四、不賭博;五、不狎妓。」看來,這是一個比較嚴格的團體。成立會上選舉蕭子升為總幹事,毛澤東、陳書農為幹事。不久,蕭子升去法國,會務便由毛澤東主持。 新民學會是五四時期最早的新型社團之一。它的會章重點強調個人修養,政治性還比較含糊,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毛澤東和他的朋友們當時達到的思想水平,受楊昌濟的影響也是很明顯的。但它和毛澤東當時的實際想法也有距離。對此,毛澤東稍後曾有一個說明,他說:「會章系鼎丞、潤之起草,條文頗詳;子升不贊成將現在不見諸行事的條文加入,頗加刪削;討論結果,多數贊成子升。於是表決會章的條文如次……」。⒅聯繫到蕭子升後來一直不贊成激烈變革、主張溫和改良的思想,被他認為是「不見諸行事」而「頗加刪削」的條文內容,大致屬毛澤東當時更高遠的理想追求。 三個月後,他和蔡和森就突破了最初的會章宗旨。七月二十六日,他就新民學會的組織活動問題,寫了一封長信給蔡和森。蔡在回信中說:「楊師東奔西走,走了十年,仍不過是能讀其書而已,其他究何所得!」又說:「兄對於會務,本有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的意趣,弟實極其同情,且尤不諱忌嫌疑於政黨社會黨及諸清流所不敢為者之間。以為清流既無望,心地不純潔者又不可,吾輩不努力為之,尚讓何人去做?此區區之意,相與共照也。」蔡和森還表示,「三年之內,必使我輩團體,成為中國之重心點。」⒆看來,他們已經不滿足于楊昌濟老師那種潛心學術和教育的道路,也不以清流自許而去回避政治了。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前,毛澤東正是和新民學會的會員們一道探求中國的出路的。 這時,會員多數已經從學校裡畢業或即將畢業。選擇什麼樣的職業才能更好的施展抱負呢?學會成立之初,討論得最多的就是這個問題。許多人不願「堆積」在湖南一地,想散到中國乃至世界各處去學習和考察。毛澤東也認為,這樣做每個人都可以去開闢一個方面,對將來大有好處。「向外發展」,成了會員的共識。 兩個月後,毛澤東也從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畢業了。他結束了五年半修學儲能的師範生時代。這年他滿二十五歲。此時的中國,一場急風暴雨就要來臨。 ⒁毛澤東1958年在文物出版社刻印的《毛主席詩詞十九首》書眉的批語。所引這段話,是對《沁園春·長沙》中「到中流擊水」一句的解釋。 ⒂鄒蘊真1977年4月回憶記錄,引自高菊村等《青年毛澤東》,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67頁。 ⒃毛澤東:《沁園春》(1925年秋)。 ⒄毛澤東:《新民學會會務報告》第1號(1920年冬)。 ⒅毛澤東:《新民學會會務報告》第1號(1920年冬)。 ⒆蔡和森1918年8月27日致毛澤東信,《新民學會資料》,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51—52頁。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