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毛澤東傳 | 上頁 下頁
八五


  毛澤東和尼赫魯在1954年間在大多數問題上的觀點是一致的,只有關於戰爭的看法兩人截然對立。尼赫魯對國際事務採取道德主義態度,毛澤東只是對國內事務採取道德主義態度。

  在處事方式上,這兩位領導人大相徑庭。毛澤東認為尼赫魯講話羅唆——中國人發現印度人總是這樣,毛澤東在20年代就發現M.N.羅易有此毛病。尼赫魯則認為毛澤東狡猾——這是印度人對中國人的普遍看法。

  毛澤東主張與印度友好相處。他尊重列寧把德裡看作未來世界革命樞紐的論斷。然而,對於毛澤東來說,他缺乏那種與中國之外的世界建立穩固關係的衝動,這就使得毛澤東和尼赫魯在反殖民主義的道路上不能在一起走得很遠。

  作為中國人,毛澤東是以「黃種人的眼光」來看待世界的(事實上,許多大國的公民都有種族優越感,像中國這樣的大陸強國更是如此)。在歷史上,中國很少走向世界去尋找它所需要的東西,只是到了19世紀才需要這樣做。中國是一個「中央帝國」,這不僅是它的自我認識,也是在地理上的現實存在。

  對於毛澤東來說,還有其他一些因素影響了他這個人。他出生在山區而不是沿海。他的性格形成時期不是在大城市度過的。

  這位主席的革命生涯是從中國內地開始的。

  他是從延安而不是從整個中國的角度來看待世界,這與斯大林不一樣。在斯大林與希特勒簽訂條約的翌日,他像所有虔誠的共產主義者一樣,對此不能理解。毛澤東50年代的絕大部分觀點,都是他在30年代末期所接受的馬克思主義觀點的穩步發展。

  但在這一時期,毛澤東已開始故步自封,傾向於脫離馬克思主義正統。

  毛澤東對中國之外的世界沒有親身的經歷。赫魯曉夫在1959年對美國的訪問,哈羅德·麥克米倫1960年的非洲之行,使他們的思想都受到震動。而毛澤東沒有這樣的經歷。

  毛澤東非常瞭解外部世界。他不斷地讀書,在50年代的世界領導人中沒有哪一位——甚至包括戴高樂——在讀書和寫文章方面超過毛澤東。歷史和地理是他外國知識的兩個主要方面,對科學技術、政權上執政黨和在野黨的更替他不甚感興趣。

  對毛澤東來說,對外政策只是為著單一的目標,即使新中國可以順利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他對國外的事務一概不感興趣。

  他對每個國家(除了蘇聯)的態度都是:「你們到我們這裡來。」至於同「帝國主義國家」建立外交關係,他告訴他的同事:「毛澤東一生勒奮讀書,直到生命的錄後一息。」

  這是毛澤東在中南海豐澤園的書房。

  但現在不應急於去解決,期內也不必急於去解決。

  而且就是在全國勝利以後的一個相當時期,在生活方式方面,毛澤東是以一位農夫來過皇帝的生活。他可能想吃有蛆浮在上面、冷卻了的蘑菇湯而責怪護衛,然而在與另一位職員談話時則暗示他自己儼然「皇帝」。他的生活方式的慷慨大度主要在於大量的服務和獻好。做好的豬肉雖肥,擺上了桌子就是上品。毛澤東從不梳理他自己的頭髮,不把書放回書架,不是自己穿襪子,不使用房門鑰匙,不吃未經專門的食物品嘗師事先品嘗過的魚,也不親自撥打電話。

  毛澤東不可能輕易得到放鬆。他不怎麼欣賞音樂,不怎麼打牌,也不頻頻出席宴會。中國傳統戲劇倒不時能打動他。他第一次欣賞川劇時是如此入神,戲至高潮時他眼睛盯著舞臺,以致香煙快要燒盡而燙傷他的嘴巴。游泳和跳舞是他最喜愛的娛樂。舞會發端于延安並延續至50年代。有些舞會在中南海舉行,有一些則在北京飯店或國際飯店。中南海的舞會由於有職員和家人參加而氣氛溫馨,毛澤東的孩子和保安局負責人葉子龍的孩子特別喜歡參加成人的舞會,她們要麼邀毛澤東跳舞,要麼邀請朱德跳舞,當音樂聲起時狐步舞即跳起來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