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毛澤東傳 | 上頁 下頁 |
二五 |
|
排外傾向使毛澤東受阻。俄國顧問總是很時髦的,但新中國能這樣建立起來嗎?在共產國際的日程表上簡單地勾出幾條,可愛的中國的一土一石和社會生活就會發生改變嗎? 應著手找到同盟軍,毛澤東知道這一點。他在《民眾的大聯合》一文中已經表明了他希望廣泛聯合的意願。但在1919年毛澤東還是自由地寫作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到1923年他已成為紀律嚴明的隊伍中的一員。這一組織的領袖比他更有能力,它的總部在800英里之外的上海。 中國共產黨內部對於1921—1922年的政策也正在重新考慮。第一次代表大會產生的路線是偏執的,57名黨員的力量也過於弱小,莫斯科認為「一大」路線過於自大。 生於荷蘭的布爾什維克傳銷員馬林試圖遵照共產國際指示改變這個局面。然而1922年的第二次代表大會沒有認真對待馬林的意見,實際上路線並沒有改變。不久,廣州發生的事件給馬林以發難的理由。 自1917年起就任廣州政府首腦的孫中山被軍閥趕出了他的根據地。這位氣質特異、熱情滿腔、性情無常的人物正處窮途。西方國家從未支持過他,軍閥轉而反對他。這時,莫斯科向他伸出了援手。 1923年1月,一樁政治聯姻促成了。孫中山在上海與蘇聯特使越飛達成了協議。中國共產黨將與國民黨攜手合作,共產黨員可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同時共產黨繼續保持其獨立的存在。但是,「國民革命」——掛在共產黨嘴邊的新詞——的組織領導權屬于國民黨。 這是決定命運的一步。莫斯科對此很滿意,這是共產國際把自己的標簽貼在中國革命身上所獲得的第一次成功。可是,中國共產黨內部並不是人人都滿意。 對毛澤東來說這是新階段的開始,他在韶山認真地思考一段時間後來到了上海。他住在黨組織提供的一間屋子裡,周圍是外國租界(比較好聽的名稱是國際租界)喧囂的商業區,他給他的同事遞交了一份湖南工作的報告。 1923年夏,毛澤東生平第一次來到廣州。中國共產黨要在這裡召開第三次代表大會,討論與孫中山的合作問題。毛澤東在會議期間說:「一定要有革命的大聯合,不能孤軍奮戰。」他很快就成為與孫中山的國民黨聯合的熱心支持者。 這座南方城市使他眼界大開,這裡有外國人,有地處內地的湖南所沒有的通商口岸。它的喧鬧對這位舉止有度的湖南人是一種震盪。毛澤東在廣州方言的包圍中無所適從。 另一方面,這座城市畢竟位於江南。廣州的氣候、飲食和習慣要比北京更適合這位湖南人的口味。毛澤東和廣州人一樣穿著木屐穿街過巷。 毛澤東為什麼如此熱心於同國民黨的合作?毛澤東一直認為建立新中國的鬥爭是一場反對帝國主義的鬥爭,1923年的國民黨是反對帝國主義的。對於正在出現的孫中山—莫斯科—中國共產黨這種三角聯盟,反帝是較為合理的或者說是唯一能把三者維繫在一起的紐帶。為了反抗外侮,毛澤東也傾向於中國各階層組成最廣泛的聯合。在第三次代表大會上,毛澤東對中國革命提出了預見性的策略。但張國燾不大贊成,他認為:「在這種特別場合,毛澤東關注的是農民運動。」張國燾記得毛澤東這樣提出:「在湖南工人沒幾個,甚至比國民黨員和共產黨員還要少,農民漫山遍野都是。」 大會表決是否要把勞工運動的領導權交給國民黨時,毛澤東起初投票反對,難道要把這些轟轟烈烈開展起來的工會組織拱手交給只知紙上談兵的外來權威? 但當大多數人轉向另一條道時,毛澤東也改變了自己的調子。他要與大家一致,他不得不如此。從長沙這塊根據地出來以後,他要在全國性的共產黨網絡中開闢自己的道路。 大會選舉他為14名党的中央委員會成員之一,這使他取代極左主義分子張國燾而成為組織部長。因這一工作,他的基地遷到了上海。1923年,他的文章主要發表在黨的全國性刊物《嚮導》上而不是在湖南的刊物上。 毛澤東現在成了全國性組織中的一員,在長沙教書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另一位同志接替了他在湖南全省工團聯合會的工作。他清點行裝搬出了清水塘,至少在半年內再也不需在湖南居住了。 但是,他與湖南的兩種重要聯繫依然存在。韶山在他的心中仍佔有一定的位置;楊開慧也沒有離開長沙。1923年底,毛澤東從信中得知他們的第二個兒子來到了人世,便商量為兒子取名「岸青」(意即明媚的岸邊)。但他們的婚姻出現了陰影。在離開長沙時毛澤東給妻子寫了一首詞,「更那堪淒然相向,苦情重訴。眼角眉梢都似恨……」詞的最後寫道:「重比翼,和雲翥。」 【毛澤東《賀新郎·別友》手跡。】 1924年的大部分時間毛澤東都住在上海。這是中國共產黨誕生的地方,在當時的中國,這是無產階級人數最多的城市。在上海,帝國主義勢力像黃浦江上的汽笛聲和小販的沿街叫賣聲一樣無處不在。 一天,毛澤東邂逅一位剛從歐洲留學歸來的同學。毛澤東穿的是褪了色的舊式中國長衫和草鞋,這位同學則是西裝革履。「你最好換一下衣服,」毛澤東輕蔑地說。這位同學迷惑不解。毛澤東繼續說,「我帶你去看看就明白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