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毛澤東傳 | 上頁 下頁
一五


  他浩渺的心思回到了在長沙的事務上。有一樁好事來了,赴法勤工儉學的組織者撥給他一筆錢,使他得以回湖南。1919年4月,毛澤東打起行囊,步行兼乘車船回到了長沙。

  當時毛澤東的境況非常艱難。他在湖南大學為投考者而設的學生宿舍裡找到一張床位。不久,他在母校第一師範的附屬小學兼些歷史課的教學。毛澤東有太多的事情要做,確實沒法從事固定的工作。

  毛澤東過著清貧的物質生活,儘管他的思想漫遊在常人所不及的世界裡。他一雙大腳上穿的是草鞋,草鞋便宜而且在夏天更實用;吃的飯食主要是蠶豆和大米。日常生活中,他經常要依賴別人。

  北國之行明顯地在他身上留下了印記。在北京時他沉默寡言,在長沙他有很多話要說。他的第一次冒險舉動是公開地講馬克思主義這一新奇思想,雖然對此他只知一點,也只這麼一點。

  1919年下半年,毛澤東成為長沙地區新文化運動和反對帝國主義運動的先鋒——五四運動的兩個主題。當時的主要矛頭指向湖南軍閥統治者張敬堯,這位半封建式的親日派曾使五四學生付出了血的代價。

  毛澤東領導了長沙的五四運動,使運動主旨的兩個方面都做得出色。在驕陽似火的6月,他在長沙組建了「湖南學生聯合會」。

  學生運動的熱情空前高漲,這在全國首屈一指,即使美國20世紀60年代的學生騷亂較之也略遜一籌。學校有半數時間停課(理想的「真理」壓倒了現實)。一紙宣言可以引起學生第二天更大規模的遊行。包裡裝著牙膏,背上用毛巾袋裹著雨傘,學生們走出長沙與其他地方的志同道合者取得聯繫。幾乎每個人與自己的家庭都發生衝突。印刷粗糙的小型雜誌不斷湧現,標題都帶著一股高昂的情緒:《覺悟》、《女界鐘》、《新文化》、《熱潮》、《向上》、《奮爭》、《新聲》。

  以20世紀60年代的標準來衡量,這些學生絕不摩登。他們中的大多數是身穿長袍馬褂的紳士,慣于對僕人指手畫腳。他們一隻腳站在傳統的門檻裡面,嘴上卻言辭激烈地反對傳統。與美國的一些福音派信徒一樣,他們和周圍人一樣生活,但嘴上卻說是周圍的人污染了他們純潔的心靈。

  有一個大學生剁掉自己的兩個手指以抗議督軍張敬堯的殘暴行徑。13歲的丁玲(她後來成為中國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帶領全班同學沖進湖南省議會的議事廳,要求婦女有財產繼承的權利。年齡越小,他們越無所顧忌。

  毛澤東在一個「使用國貨,抵制日貨」的集會上發表演講,而沒有注意到中國產品還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這一事實。他組織一批女學生——從一開始他就把女學生吸收進湖南學生聯合會的核心——在長沙街頭檢查店鋪,警告老闆要銷毀日貨。

  毛澤東後來回憶說:「當時沒有時間談情說愛。」事實的確如此,晚間政治活動之後一兩個小時的休息,不帶邪念的男女相依而臥不會發生情事。毛澤東和「三傑」之一的蔡和森及他聰明美麗的妹妹蔡暢曾立下三人盟約:發誓永不結婚。但是他們三人都違背了這一誓言,毛澤東則違背了三次。

  這不表明他們的誓言是戲言,而是表明他們一度曾經具有的思想——像美國福音信徒——他們並不羞於生活在矛盾中。他們認為他們沒有時間談情說愛,但愛情悄然而入,而且常常為他們的事業增添光彩。

  學生的社會處境使他們處於一系列矛盾之中,他們是蒙恥受辱的一代。古老傳統的粉碎使他們根基頓失,國家的風雨飄搖又使他們瀕臨絕望。

  做舊中國的反叛者要求具有很大的膽量來付諸行動。對外表堂皇、內部腐敗的舊中國的公然反叛,猶如揮戈猛刺一個外皮尚好、裡面爛如狗屎的西瓜,民眾會哄然大笑。咒符既被揭破,爛透的西瓜又始發青春。在1919年的中國喚起民眾的反抗並非難事。

  在那個暴風驟雨的夏天,毛澤東為學生聯合會而奔走忙碌,他創辦了一份週刊,自任編輯和主筆,並依地名將該刊物命名為《湘江評論》。第一期《湘江評論》印了2000份,一天之內就銷售一空,以後每期印5 000份(這在1919年的湖南其印刷量是很大的)。

  該雜誌鋒芒犀利,充分表達了自己的主旨。它使用白話文而不是呆板的文言文,語言的改宗就如用耶穌的原話改寫欽譯聖經一般的驚人。

  的確,甚至胡適教授也認為毛澤東是一位引人注目的作者。他在紅格薄紙上草就的文章筆鋒銳利,生動活潑,對每一個論點都表述得很詳細。他以前如饑似渴地讀報紙終見成效。

  「人類解放的運動猛進」,毛澤東作為編者在發刊詞中宣稱,「什麼不要怕?」他作出的回答充分顯示了他當時超然的思想:「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軍閥不要怕。資本家不要怕。」

  在中國的一份報紙上,我們看到當時的一位小學教師對毛澤東的回憶,文中不乏溢美之辭,但很有史料價值。

  《湘江評論》只編寫5期,每期絕大部分的文章都是毛澤東自己寫的。刊物要出版的前幾天,預約的稿子常不能收齊,只好自己動筆趕寫。他日間事情既多,來找他談問題的人也是此來彼去,寫稿常在夜晚。他不避暑氣的薰蒸,不顧蚊子的叮擾,揮汗疾書,夜半還不得休息。他在修業小學住的一間小樓房和我住的房子只隔著一層板壁。我深夜睡醒時,從壁縫中看見他的房裡燈光熒熒,知道他還在那兒趕寫明天就要付印的稿子。文章寫好了,他又要自己編輯、自己排版、自己校對,有時還自己到街上去叫賣。這時,他的生活仍很艱苦,修業小學給他的工資每月只有幾元,吃飯以外就無餘剩。他的行李也只有舊蚊帳、舊被套、舊竹席和幾本兼作枕頭用的書。身上的灰長衫和白布褲,穿得很破舊。

  毛澤東寫的一篇名為《民眾的大聯合》的文章集中表達了他的觀點。這篇文章雄辯有力,通俗易懂,極富愛國熱情,儘管還不能說是馬克思主義的,但與兩年前的《體育之研究》有明顯的不同。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