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毛澤東傳 | 上頁 下頁 |
八 |
|
毛澤東在長沙每月的餉銀是七塊大洋,兩塊用於伙食,其餘大部分都用來買報紙。毛澤東看報紙時全神貫注,將其奉為至寶。他買的都是些左翼報紙;媒體是一種信息來源,因為報紙是中國政治生活中一種嶄新的工具。 在《湘漢新聞》上,毛澤東看到曾留學日本的一位湖南人創立了一個「社會主義」黨,其他的文章也大談「社會主義」是一種重新組織社會的新思想。這是毛澤東第一次接觸到「社會主義」這個詞。 那時所謂的社會主義是指帶有集體主義色彩的社會改革,馬克思主義還沒有在東方地平線上出現。士兵毛澤東卻深為所動,他熱情洋溢地寫信給以前的同學,向他們介紹社會主義這個頗有吸引力的概念,可是只有一位同學回信。 在政治形勢尚未明朗化的時期,半知識分子總是最有影響的人物。在軍隊,毛澤東開始顯露出自己的半知識分子的特徵。毛澤東不願參加學生組織不只是因為自己年齡大,而且還是因為他對教育一直存在著矛盾心理。 毛澤東擔心學校生活對他的影響。作為毛順生的兒子,他比自己所期望的更像一名有教養的紳士。他喜歡那些沒有文化的士兵把他看作學問人。他後來回顧說:「我能寫,有些書本知識,他們敬佩我的博學。」他為士兵們寫家信,給他們讀報紙。 雖然其他的士兵都是親自去白沙井挑水,但毛澤東卻是從到營房來賣水的挑夫那裡買水。毛澤東朦朧地意識到自己的不明確身份,他回憶說:「但我是個學生,不能屈尊去挑水,只好向挑水夫去買。」他的父親雖有絕對的權威,但始終未能把澤東培養成為一個地道的農民。 「我以為革命已經過去,」毛澤東在回憶1912年春天時說,「於是脫離軍隊,決定回去念書。」孫中山已和袁世凱達成妥協,袁是個陰險的鐵腕人物,他表面鼓吹共和,內心卻留戀中國過去的帝制。革命的軍事對峙階段已經結束。 毛澤東絲毫也不留戀軍隊生活。在軍隊那段時間,他沒打過仗,只是給長官們辦些雜事。他之所以當兵,是因為他認為軍隊在即將到來的新中國中會起重要作用。他在與一位朋友的交談中激烈抨擊孔孟之道:「如果民眾都軟弱可欺,那麼完善其道德又有何用?最重要的事情是使其強大起來。」 連長和排長們都勸他留下來,但是當他認為軍隊不再是時代的先鋒時,他突然離開了。這位18歲的半知識分子決定重返學校。 去哪所學校呢?毛澤東拿不定主意,於是他查閱《湘漢新聞》和其他報上的招生廣告。學費到哪裡去找?家裡捎來信說,到現在澤東必須謀份差事了。 這個曾經的士兵住進了很便宜的「湘鄉會館」,開始了他一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的流浪生活。 一個警察學堂的招生廣告吸引了毛澤東,但他也喜歡一個開設肥皂製造課程的學校,是因為他認為這對中國的清潔、文明有益嗎?這兩個學校他都報考了,但是即將開學之際,他又退了出來。 他又報考了另外兩所學校,政法學堂和商業中學,他指望這兩個學校對家裡會有足夠的吸引力,能從他父親那兒弄到學費。 毛澤東在第一次談到他給父親寫信要錢時說:「我向他們描繪了我未來的美好前程,我說我會當律師或做大官。」還沒等到家裡回信,這位猶豫不決的青年對這兩個學校又失去了興趣,當然也又一次搭上了報名費。 毛澤東不斷地接受同學的勸告,今天聽這個的,明天又聽那個的。但是他什麼也沒有決定下來。他什麼都想抓住,結果一無所獲。 不久,毛澤東瞄準了一個目標,他花錢報考了一所高級商業學校。毛順生同意支付學費,「我父親是很容易理解善於經商的好處的」,年輕的毛澤東坐下來學習經濟。 他起初肯定不知道這所學校的很多課程和教材都是英文的。他的英文並不好,只是在東山高小時學了點入門的知識。 毛澤東回憶說:「這種情況使我不滿,到了月底,我就退學了,並且繼續留心報上的廣告。」 不名一文,邋裡邋遢,毛澤東無所事事地混跡于長沙街邊的木茶棚裡,用他那發呆的大眼睛盯著報紙。幹什麼去呢? 毛澤東一度以嘲弄的態度對待周圍的生活。他看到了一切事物的兩重性,他反求諸自身(其思維我們無從得知)。他坐在人生的高處,俯視忙忙碌碌的芸芸眾生。 「我即宇宙!」他以道家的冥想得出結論。 湖南省政府軍的軍火庫爆炸,烈焰熊熊,他和朋友們一道去觀賞。一年前他曾滿懷激情地參加了這支軍隊。但是現在,他以旁觀者取樂的口吻說:「這比放爆竹要好看得多了。」 一天,三個學友在天心閣的頂樓上碰見了毛澤東,他正獨自專注而平靜地在城牆的這個七層高塔上俯瞰長沙。毛澤東從冥思中回到了現實,四人一起去喝茶、吃瓜子。 這三個青年在社會地位上都比毛澤東高一等,其中一個常常借錢給他。對於政治,從世故的角度來說他們比他更懂。一位姓譚的青年是大官的兒子,他說君主制的廢除就意味著「我們都可能當總統」。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