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 > 李志民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第六章 抗大抗大,越抗越大(13)


  §艱苦奮鬥英勇犧牲

  「同學們,積極工作,艱苦奮鬥,英勇犧牲,我們的傳統。」這是《抗大校歌》中一句很重要的歌詞。它表達了抗大同志願為革命事業艱苦奮鬥、隨時準備犧牲個人一切的獻身精神,也充分體現了抗大的教育方針。

  抗大繼承和發揚我軍一往無前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情況下,都能堅持戰鬥。一九四四年春,抗大總校太嶽大隊被日軍圍困在山西省介休縣的綿山上,處境十分困難。為了解決吃飯問題好堅持戰鬥和學習,開始時,他們組織小分隊半夜裡去襲擊敵人,奪取糧食。後來,敵人加強戒備,他們為避免無謂傷亡,保存實力,動員全隊同志挖野菜,采樹葉、野果,捕捉野豬充饑,過著原始人般的生活。環境雖然如此艱苦,可是沒有一個人叫苦,沒有一個人動搖逃跑,一直堅持到勝利。

  抗大的教職學員不僅具有戰勝困難的頑強毅力,更有壓倒一切敵人的英雄氣概,在歷次反「掃蕩」、反磨擦戰鬥中,都打得十分出色,創造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

  一九四〇年十月二十日,即我八路軍對日軍發動「百團大戰」取得節節勝利的時候,日酋乘我主力部隊在前線作戰的時機,突然從山西黎城、襄垣、武鄉一帶,糾集幾千名日、偽軍襲擊我後方,進行報復性的「掃蕩」,揚言要「消滅共產主義大學」,妄圖一舉消滅我在黎城縣西井、曹莊一帶山區的抗大總校和八路軍總部後方機關。我抗大總校奉總部命令,在洪嶺一帶阻擊由黎城向西井突襲的敵人,掩護總校和總部後方機關以及當地群眾轉移,爭取時間,等待主力部隊進行新的戰鬥部署,殲滅進犯的敵人。

  十月二十二日拂曉,由抗大第二團第一營三個連隊和抗大第一團第三連(又稱「青年連」)、第六連以及校部警衛連共六個連隊、五六百人組成的阻擊部隊,在第二團團長郭林祥、軍事主任教員賴光勳、政治處主任傅崇碧等同志的統一指揮下,佔領了洪嶺東南方公路兩側山上的陣地。上午八九點鐘,敵軍在炮火掩護下開始沿著公路向洪嶺我軍前沿陣地發起攻擊。當時抗大的武器裝備很差,每連只有兩挺輕機槍,其餘都是教學用的雜牌步槍,彈藥也很少。

  戰鬥一開始,敵人即向公路右側第一團六連的陣地和公路左側第二團一、三連的陣地展開猛攻。這三個連隊中老紅軍幹部都占半數以上,戰鬥力很強。他們不怕敵人來勢洶洶,沉著應戰,利用山地的有利地形,居高臨下,英勇抗擊,打退了敵人的三次進攻。敵人見攻擊不下,竟殘忍地向我陣地發射「催淚瓦斯」炮彈,借助毒煙發起第四次猛攻。

  我阻擊連隊發現敵人使用化學武器,馬上用濕毛巾做成口罩防毒,繼續堅持戰鬥,再次打退了敵人的猖狂進攻。這時,太陽已經偏西,我擔任正面阻擊的三個連隊以傷亡二十多人的代價,殲敵五六十人,勝利地完成了阻擊任務,然後邊打邊撤,天黑時全部撤離洪嶺,經曹莊到達三十畝村休息待命。

  可是,當我阻擊部隊邊休息邊準備做飯的時候,偵察員報告說,敵人又朝我三十畝村方向推進。這時,第一團第三、六連和校部警衛連已經奉命隨校部撤離三十畝村,只能由第二團一營三個連隊繼續擔任阻擊任務。他們不顧一天來粒米未進,立即佔領三十畝村以南的高地一線,準備給敵人以迎頭痛擊。晚上七點多鐘,狡猾的敵人突然改變過去夜間不走、小路不走的活動規律,不走大路鑽山溝,由步兵前頭帶路,炮兵牽著馱炮的騾馬隨後,偷偷摸摸地沿著山溝向三十畝村悄悄逼近。我阻擊連隊嚴陣以待,待敵人鑽進我們的火力圈時,一聲令下,打得敵人亂成一團,斃傷敵指揮官以下六七十人。

  戰鬥開始時,敵人原以為我們是「土八路」(指遊擊隊),當遭到我沉重打擊後,才驚呼碰上「老八路」,慌忙向黎城方向逃竄,洪嶺戰鬥打得漂亮,消滅了一百多個敵人,掩護了校部和總部後方機關及當地群眾安全轉移。

  一九四三年秋季晉察冀邊區反「掃蕩」戰鬥中,抗大第二分校陸軍中學六百多名師生奉命就地堅持鬥爭。他們帶領當地民兵機動靈活地展開麻雀戰、地雷戰、伏擊戰,取得了多次戰鬥的勝利,殲敵數百人。有一次,他們偵察得知離駐地三十多公里的赤瓦屋駐有偽蒙疆駐屯軍黑須聯隊的一部和偽軍共約六七百人,每天清早都分成三股外出「掃蕩」、搶糧,早出晚歸。他們掌握了敵人的活動規律之後,連夜派出第四隊一百多名師生奔襲赤瓦屋,拂曉前在赤瓦屋後山埋伏好。

  清早,兩股敵人先後出動,他們都不驚動敵人,待第三股敵人集合準備出發時,他們才突然開火,打得敵人矇頭轉向,亂成一窩蜂,死傷數十人,而我卻無一傷亡,創造了長途奔襲的成功戰例。第二分校陸軍中學在戰鬥中,既善於運用機動靈活的戰術,又具有硬骨頭的戰鬥作風。有一天,他們在轉移途中,突然在栗樹槽村與日、偽軍遭遇。在敵眾我寡、地形不利的形勢下,師生們打得十分頑強,有的兩條腿被打斷仍堅持戰鬥,直到流盡最後一滴血;有的下顎被炸掉還頑強抗敵;有的拉響最後一顆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

  當三個敵人包圍學員鄭洪年時,他英勇地拉響手榴彈撲向敵人,把敵人炸死,自己也負了重傷,後為我打掃戰場的同志救活,軍區特授予「戰鬥英雄」稱號。這次戰鬥,雖然付出了犧牲十四人、傷十餘人的血的代價,但無一被俘,還殲敵數十人,粉碎了敵人的搜山陰謀,掩護了隱蔽在附近山溝的數千名群眾和地方幹部,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譜寫出一曲氣壯山河的英雄戰歌。

  在反磨擦戰鬥中,抗大師生也表現得十分英勇。一九四一年春,國民黨頑固派發動皖南事變,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出動二十萬兵力,與日、偽軍互相配合,進攻我新四軍第四師活動的豫皖蘇邊區。五月二日晚,抗大第四分校奉命隨新四軍第四師第十一旅通過安徽省宿(縣)蒙(城)公路日、偽軍封鎖線,轉移到蒙城北面的苗莊待命東進。不料,三日清晨突然發現國民黨頑固派李品仙部兩個騎兵團正渡過渦河向我苗莊逼近,情況十分危急。

  教育長劉清明從全域考慮,令第一大隊一隊鉗制敵人,掩護校直屬隊和女生隊向十一旅靠攏。一隊是軍事隊,一百一十多名學員都是部隊選送的營、連幹部,其中還有十幾名老紅軍幹部,戰鬥力很強。但這一帶是平原地區,有利於敵騎兵運動,對我非常不利;而且戰鬥剛打響,扼守村口的全隊唯一的一挺機槍就出了故障,火力大大削弱。面臨一場激戰,一隊同志堅定沉著,發揚「有我無敵」、「人在陣地在」的大無畏精神,以屋頂、樹幹和牆基為依託,用步槍、手槍和手榴彈頑強地抗擊敵人。激戰一個多小時後,全隊傷亡很大,彈藥也耗盡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