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 > 李志民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
第六章 抗大抗大,越抗越大(11) |
|
§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 武裝鬥爭是抗日戰爭主要的鬥爭形式,無論從事軍事、政治或群眾工作,都離不開武裝鬥爭,離不開抗日遊擊戰爭這個中心,都必須具有一定的軍事素養,才能成為文開雙全的有用人才。抗大是培養抗日軍政幹部的軍事學校,因此,毛澤東同志把「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列入抗大的教育方針,就是要求抗大教育學員「學好本領,好上前線去」,奪取抗戰的最後勝利。 一九三六年秋,毛澤東同志在抗大第一期作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的講演,全面系統地總結了土地革命戰爭的經驗;一九三八年五月,又發表了《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問題》和《論持久戰》兩篇重要的軍事著作,指明了抗日遊擊戰爭發展的正確道路和必能取得最後勝利的光明前景。毛澤東同志這些著作來自群眾的鬥爭實踐,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深入淺出,很容易被群眾所接受。所以,抗大始終把它作為軍事教育的必修課程,組織學員認真學習,領會毛澤東軍事戰略思想。 抗大為了輸送更多的幹部到前線去,十分重視學員的軍事訓練,無論是軍事隊或政治隊,都要學習基本的軍事知識和軍事指揮。軍事教育內容:技術訓練方面主要是學習武器的構造、性能以及射擊、投彈、刺殺、爆破、工事構築等五大技術;特科隊主要學習炮兵、通訊、防化學等專業技術。戰術訓練方面,有從單兵動作到班、排、連、營的戰鬥指揮以及地形學、防化學等知識;上幹隊還有團、師、軍的指揮以及戰役學等等,內容非常豐富,盡可能擴大學員的軍事知識範圍,提高軍事素質。 抗大每一期學習的時間不長,內容又多,所以在教學上特別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和「少而精」、「精講多練」的原則。除平時多組織課外作業外,每期軍事課目基本學完,學員具有一定軍事理論基礎之後,學校都要根據實際情況組織一兩次行軍、野營或戰鬥演習。演習的方式很多,有排、連、營的進攻或防禦,有行軍、宿營或各種惡劣氣候條件下的戰鬥;特別注重夜間動作的訓練與演習,以適應遊擊戰爭的環境。 一九三八年七月中旬,總校第四期學員畢業時,校部就利用第一大隊與第二大隊換防的時機,組織了一次由第一大隊第二支隊與第二大隊參加的《在團的背景下「前衛營的遭遇戰鬥」》演習。第二大隊從延安向瓦窯堡進發,稱為「南軍」;第一大隊第二支隊從瓦窯堡向延安進發,稱為「北軍」。兩軍在沿途一百多公里的行軍途中,演習了行軍組織、宿營安排、敵情偵察、戰場警戒等課目,最後雙方在蟠龍鎮遭遇,進行了遭遇戰,進攻、防禦和撤出戰鬥,以及各種情況下政治鼓動工作的演習。通過這次一千多人參加的實兵演習,不僅在近乎實戰的情況下檢查考核了學員的學習成績,而且培養提高了軍事教員組織教學和實兵演習的能力。 毛澤東同志在抗大第一期講課時就教育大家:「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從戰爭學習戰爭——這是我們的主要方法。」(《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165頁) 從此,抗大便把在戰鬥中學習、在學習中戰鬥作為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總校及各分校在頻繁的反「掃蕩」、反磨擦的戰鬥環境中學習,每次戰鬥後,都通過總結經驗教訓,達到打一仗進一步的目的。有一次,日軍「掃蕩」太行山區的第六分校,分校教育長姚繼鳴和校直黨總支部書記邢亦民帶領一個排在劉槽溝伏擊敵人,掩護分校轉移。這個排佔領了溝口一處有利地形,當敵人進入伏擊圈時,他們一陣猛打,敵人措手不及,被打得人仰馬翻,敵大隊長也栽下了馬。他們打了二十分鐘,給敵人很大殺傷;本應立即撤出陣地,但同志們打得高興了,都不想撤,把伏擊戰打成了陣地戰,撤晚了一步,結果敵人展開了兵力,包圍上來,幸好同志們發覺後,奮力突圍,雖然沒有大的傷亡,但有幾個同志負了傷,才勉強突出包圍圈,趕上了隊伍。 戰後,六分校認真總結這次戰鬥的經驗教訓,使大家更深刻認識到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遊擊戰術的特點,以及嚴格執行作戰命令的重要性。一九三九年九月二十七日拂曉,駐石家莊日軍獨立第八混成旅團第三十一大隊大隊長田中省三郎親率日、偽軍一千餘人,由慈峪經過山間小道偷襲我陳莊。 恰巧此時我二分校一大隊三隊正在陳莊東南的頭道溝上「小哨課」。他們結合實際組織觀察,突然發現敵情,當即組織火力阻擊、遲滯敵人,邊打邊撤,並向陳莊報警,使陳莊的民民及後方機關得以安全轉移,避免了重大損失。以後第一二〇師主力部隊及四分區的部隊趕到,在敵人退路上預先設伏,經過激戰,全殲了這股敵人,取得了輝煌戰果。 一九三九年十一月七日,日軍乘我主力部隊集中于淶源黃土嶺圍殲敵人的時機,突然出動,奔襲合擊我駐神南鎮地區的後方機關。我抗大第二分校第一大隊受領任務阻擊敵人。大隊長詹才芳、政委李中權指揮學員隊堅守神南鎮外圍陣地,與敵人激戰兩天一夜,直至勝利完成掩護任務才撤出戰鬥。由於我抗大學員訓練有素,在戰鬥中斃傷敵數十人,而我僅犧牲朱金祥等四位同志,傷十餘人,以小的代價換取了大的勝利。 抗大通過教育訓練,使學員逐步掌握毛澤東軍事思想,學會運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畢業後分赴各個戰場,給部隊輸送了一批批具有一定軍事素養的戰鬥骨幹。經過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鍛煉的沙場老將羅榮桓、彭雪楓、周建屏、陳光、周士第、陳賡、羅炳輝、王樹聲等許多同志,畢業後都重上前線,馳騁於抗日戰場,屢建戰功;有的就犧牲在前線,用自己的滿腔熱血和英雄業績,為抗大增添了光輝。許多革命知識青年經過抗大培養,從「老百姓」成長為革命軍人,又在戰火中鍛煉成長,不少同志成為優秀的軍事指揮員和政治工作幹部,為革命戰爭的勝利貢獻了力量。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