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李兆基博士傳記 | 上頁 下頁 |
二九 |
|
其一是於一九七九年捐助英國牛津大學的華頓書院。設立「李兆基獎學金」, 每年保送三至四名香港優秀學生負笈牛津大學,先後已有四十六位修讀不同科系的 學生受惠。而李先生亦膺選為該院榮譽院士。 其次,李先生于一九八二年與好友設立「培華教育基金」,並擔任主席,資助 中國發展教育和培訓專業人才。 一九九三年李先生被邀出任港事顧問,並成為「廣州市榮譽市民」。 其三,李兆基先生對中文大學的學術科研發展貢獻尤多,他慷慨解囊資助中大 設立三年制工商管理碩士課程,並擔任顧問委員會委員。李先生現任本校聯合書院 校董。 近年,他又聯同摯友鄭裕彤博士捐助六百萬美元與中大及耶魯大學,支持香港、 華南及臺灣地區研究計劃。 李先生並迭次捐款支持國際康復機構、香港公益金及愛丁堡公爵獎勵計劃。其 家鄉順德縣之醫療。教育和體育事業亦屢獲資助,造福桑梓。 由以上中文大學對李兆基博士的贊辭,可見李兆基在學術及教育界的分量。作為一間有聲譽與名望的大學,自不會單為了某人捐贈了一筆錢就予以如此的推許與讚揚。 要接受代表大學的贊詞以及獲得代表大學學術水平的榮譽博士學位,必須有金錢以外的卓越條件的支持。 事實上,李兆基除了事業成就之外,跟隨過李兆基工作的人都可以證明他的國學根底相當深厚,每年集團年報的主席報告都是由他親自撰寫或修改。李兆基下筆成文,洋洋灑灑,既有內涵,又有文采,經常都令他那些有碩士和博士學位的同事自歎不如。 同年李兆基又獲委為廣州市的榮譽市民。 一九九七年中旬,李兆基又獲得另一項很高的榮譽,香港大學致函,請他接受該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以表揚他在企業界的成就及對教育下一代的貢獻。 李兆基所得到的這些榮譽都是受之無愧的。 八 業績彪炳 派息優厚 (一九九三年) 一九九三年對他是豐收年。 李兆基亦開始構思如何將多年來打算回報恒地股東的意欲付諸實現。 最直接而實惠的回報方法就是給股東派息,而且是高息。 一直以來,恒地的派息率大約是盈利的三分之一。從這一九九三年開始,李兆基對後市是持相當樂觀的態度,那就應讓股東開始分享成功果實。 幾年前李兆基已經留意到恒地的股份與資產值不成比例,這個現象不但對管理經營者有欠公平,也是對股東利益的損害。 恒地在經營地產成績方面實在相當不俗,比其他同等規模的地產公司絕不遜色,但股份價格不能充分而準確地反映股份之資產值。 他開始不斷的思考如何可以使恒地股票更值錢。 經過了仔細的市場研究、資料搜集、經驗推敲,他認定了集團的最大潛力仍然未能發揮。 他跟投資基金經理緊密商議,探討原因,得到的啟發是多數投資者對派息回報十分重視,而投資基金因要向信託投資者交代,也一樣十分著重派息的回報。 在深思熟慮之下,趁一九九三年的恒地業績優異,乃實行委託仲量行為恒地資產估值。 仲量行宣佈重估結果,恒地資產淨值為六百八十億元,平均每股應值四十二元,而當時恒地在股票交易所的市價,只約為二十四元,即估價比市價高出甚多。 同時,恒地亦宣佈是年業績純利急升百分之六十四,除稅後全年純利達四十億元,並全年派息一元一角,加送一元紅利,合共二元一角。 這一宣佈,使市場譁然,股份立即從宣佈前的每股二十四元,升到每股二十八元七角,升幅達百分之二十。 這對李兆基來說,是名利雙收,誠近年果實收成期的開始。 在這個基礎上,集團繼續發揚光大,更應擴大運用資金,不向銀行借貸,而自行集資,以為股東帶來更大的利益。 於是一九九三年內,恒地和恒發共集資達九十億元,其中恒地通過可轉換為恒基(中國)的可兌換債券、銀團貸款和歐洲美元債券,分別集資三十五點七億、十三點八億和二十三點八億元,而恒發則以先舊後新配股集資二十億元。 資金充裕後,可以向大型發展項目動腦筋,如此,可保持公司盈利增長。 九 市道反復 靜觀其變 (一九九四年) 上承一九九二年及一九九三年的炒風,一九九四年首季的香港地產市道仍然興旺。 由於近年很多香港工廠內遷大陸,引致本港工廠樓宇大量空置。政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特准工廠一樓宇百分之三十可作寫字樓用途(惟指定限作須與工業有關的寫字樓方在此列),亦可以全幢工廠一大廈向政府申請補地價改為工貿或寫字樓之用。 工廠大廈與商業寫字樓在價格上差距甚大,通常有二至三倍之多。李兆基在建築工廠樓宇策略上,順應時勢需要,訓示下屬在劃則時外型要做到與寫字樓一樣,內裡間隔設計亦以寫字樓為對象,以便有效地提高工廠大廈價格,雖不能與正式寫字樓價錢相比,但肯定比舊式工廠價格高出一至兩倍。用家在入夥後可申請補價,由工廠變作寫字樓用,更是一家便宜兩家著。 一九九三年政府認為樓價太高決意打擊樓價,至一九九四年六月市道回落大約兩成。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