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李兆基博士傳記 | 上頁 下頁


  這幾年的天災,使香港人在心態上更加追求有一個安全而且現代化的家居,人們寧願節衣縮食,省吃儉用都要置業安居。離棄舊房子,遷入新屋的意欲不斷高漲。

  加上一九六二年四月,大陸人士逐漸偷渡來港者眾,人口的激增已成無可避免的事實。

  香港房屋的短缺已經明顯地反映在業主的瘋狂加租和迫遷之上,以致政府無法不立例管制,保障升鬥市民的利益。

  在一九六二年九月二十六日,港府宣佈自翌年七月起,新樓加租不超過百分之十,一次加租之後兩年內不可再加租。

  這條例一出,表面上對新樓造成打擊,其實只不過是對富裕人家置業收租的收入作出一些限制罷了,反而是提醒了一般市民,到底還是置業安居,擁有自己的物業安穩得多。

  在房地產業務的發展上,李兆基、郭得勝和馮景禧的看法是相當樂觀的,他們的進取態度也較其他幾位永業的股東為積極。

  於是,李兆基、郭得勝和馮景禧三人在一九六三年決定另起爐灶,成立「新鴻基企業有限公司」。

  五 三劍合壁 誰可爭鋒

  (一九六三年—一九七二年)

  「新鴻基」三個字是有來歷的。「新」字取于馮景禧的「新禧公司」、「鴻」字代表郭得勝的「鴻昌行」。「基」字自然是李兆基之名。

  郭得勝年紀最長,於是任集團主席,李兆基則出任副主席兼總經理。

  新鴻基的股份以郭得勝占百份之四十為最多,李兆基和馮景禧各占百分之三十。

  認真來說,新鴻基只不過是一間統籌物業的機構。每一個建築地盤都被視為生動的生意,三位股東都可自由商議占股比例。

  市場中人都知道這三位好朋友勇於進取,一起拍檔,各展所長,配合得宜,自然會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因而稱譽他們為「三劍俠」。

  馮景禧負責主理新鴻基對外的聯繫應酬,打好各方面的人際關係。因為他生性活潑,言語玲瓏,長於交際。

  馮景禧的魅力幾乎是無遠不至,所向披靡。只要他想認識某人,想跟某人熟絡,與某人合作,三言兩語,三朝兩日就可以辦得到,真叫人以為他有三頭六臂。

  馮景禧當時對銀行、政府各界等的關係,聯繫得非常出色,為新鴻基奠下良好基礎,以幫助業務的發展。

  馮景禧又長於證券買賣,熟識如何運用市場資金,新鴻基企業成立之後,他又創辦專門經營股票生意的新鴻基證券,其後發展至一九七二年,新鴻基上市,也是馮景禧的安排。

  郭得勝則是實幹派,他在新鴻基有如一隻噸位極重的大躉船,表現出他的穩健和堅定。他對建築工程有特別的偏好,對施工過程了如指掌,對工人指揮若定,對房產質素控制自如,且對建樓成本把握有素,所有有關建築的開支,諸如石屎、打樁、釘板、搭棚等等,郭得勝都仔細地調控價格,親自與判頭和材料供應商討價還價,務求做到貨廉物美。此外,新鴻基買入的物業樓宇按揭工作,亦由郭得勝負責向銀行抵押貸款,因為他長於討價還價,節約成本。

  郭得勝是個工作狂,香港地產界人人都知道。在他的觀念裡是一星期工作七天,沒有週末和假日的存在。

  他最大的娛樂項目就是巡地盤,一天可以巡三四回,巡來巡去,何止永不言倦,簡直越巡越起勁,越巡越精神。

  一年之中五十二個星期日,一覺醒來,就搖電話給下屬,相約享受他最興奮的娛樂節目去。

  有一次,一位下屬的老婆在周日接了郭得勝的電話,竟然犯顏直說,以地道香港粵語大聲說:

  「勝哥,我老公一個星期有六日歸你所有,第七日你俾番我老公我好唔好?」

  說罷乾脆把電話筒扔掉。

  這個笑話傳遍市場,郭得勝不以為忤,亦不因此而改變習慣趣味,依然我行我素。他始終篤信勤力自然有回報。故而巡視地盤、監督建樓進度的工作一直由他負責,進行得相當順利。

  李兆基自永業時代已經表現出他在地產上的才華,新鴻基成立之後,他出任為總經理之職,主理的範圍如下:

  其一是建樓的圖則設計。

  其二是買入土地作貨源。

  其三是樓宇銷售等工作。

  其一,李兆基對建樓的圖則設計必躬親其事。

  例如有一次,梁昇跟一位外聘則師,把一份劃好的圖則放在李兆基跟前,與他一起研究。

  李兆基幾乎是一眼望過去,就搖搖頭,對則師說:

  「你這個圖則的計算錯誤了。」

  則師一聽,當場漲紅了臉,他是著名大學出身的劃則師,他的圖則怎麼會被李兆基一眼就看得出錯誤來?

  正欲分辯時,李兆基就以溫和的口氣跟對方說:

  「你忘了這建築物是可以引用最近的建築新例,放鬆了每層樓的高度限制嗎?況且取光的角度也可以相對地調整,以使我們這幢樓宇的建築面積能有可觀的增幅。」

  當下,這位則師真有點無地自容的狼狽。

  梁昇往後回辦公室去重新細心計算一下,得出的結果跟李兆基剛才的預測全無差異。

  其二,李兆基是專攻土地買入。

  例如有一天,他在市場上聽到消息,知道皇后大道中勵晶大廈舊地的業主有意將地皮出讓。李兆基對於黃金地段物業從來都不放過,於是隨即四出偵查業主是誰。

  打探出物業屬鄭宗樞所持有並不困難,可惜的是據報鄭宗樞已口頭答應將該物業賣給別人,作價一千一百萬元。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