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李兆基博士傳記 | 上頁 下頁


  第一章 少年

  一 李家福澤 喜誕麟兒

  (一九二九年)

  距今六十八年前的一九二九年一月二十九日,是隆冬。

  中國南方廣東省順德大良雖然無雪,但天氣還是寒冷的。座落在大良的辛基,藍田一巷內李介甫第宅,卻因著一片洋洋的喜氣而顯得額外的溫暖。

  李介甫的夫人陳鸞鳳就在這一天為李家誕下了第四個孩子。

  李家排行第一和第二的孩子在出生不久之後就夭折了,排行第三的孩子李兆麟就成了李家的長子。

  在重男輕女的時代,陳鸞風再為李家添男丁,無疑是使全家歡欣的。

  添男丁的喜訊早已由家人飛奔到碧鑒路順德人慣稱「鋪頭」之李氏開設的天寶榮金鋪去,向李介甫稟報。

  「老爺,得為這位排行第四的少爺起個好名字了。」

  李介甫滿心歡喜,祈望這男孩他日訓練成材後,會為李家的事業奠下穩固雄厚的基礎,好減輕他肩上的重責,於是李介甫想了想,便說:

  「就叫他,兆基吧!」

  二 品性聰穎 臨危不亂

  (一九三四年—一九三七年)

  李兆基出生的家庭其實算相當富裕,其父李介甫在二十年代中葉於故鄉先後開設天寶榮金鋪和永生銀號,經營黃金、匯兌、外幣買賣,生意做得很不錯。

  每天,李介甫是非到日落掌燈時分,在「鋪頭」匆匆吃過了晚飯,把當日做生意的數目結算清楚,又把值錢的金銀財物點存後,放入銀倉,才會囑夥計撐起油燈,上路回家去的。

  有一夜,他把自己的決定告訴妻子:

  「過兩天,你囑兆基課餘跟我到『鋪頭』去學做生意,每天收市,結算帳目,點存貨值,吃過晚飯後,我們才一起回家來。」

  李介甫認為長子是要放到外頭去,讓他好歹跟在別的有成就的親友身邊學習。古人易子而教就是這番道理。總要他見慣世面,學足世情,將來才會出人頭地。所以,很早就讓李兆麟離開故鄉跟省城的親戚學做生意。

  至於自己手上的家業,必須後繼有人。再數下來是次子兆基,正好克紹箕裘。

  他這次提出了要把李兆基帶在身邊,到「鋪頭」去學習,其實是醞釀已久的意念。

  李兆基當時只有六歲,每天要上私塾,即俗語所謂讀卜蔔齋。

  李兆基對念古書很有興趣,也因此而奠定了他相當扎實的國學根底。

  陳鸞鳳本來有點擔心,怕李兆基年紀太小,混在「鋪頭」那群有閱歷、有經驗、有學識的夥計之中,不知能否應付得來。

  但往後的事實證明,童年的李兆基一下子就成為父親的得力助手。

  這孩子最令人駭異的是他平日不多說話,但心算非常了得。他的聰明和機智,往往在一些突然發生的意外中表現出來。

  例如在一九三七年戰事已啟,民間在晚上已有燈火管制,雞犬無聲,以免惹起日機投下炸彈。日間則一聞警報,各人就要找隱蔽的地方躲藏以避難。有一晚深夜,在李兆基住的地方不遠處,日機投下炸彈,一聲巨響,小兆基幾乎被嚇破了膽。

  又有一天,當他下了課,要到永生銀號去時,突然,日機作五十呎低飛,用機關槍射殺無辜。

  這陣子,李兆基發現身旁的人忽然亂糟糟地爭先恐後的向四周逃竄,只見有些人就近往屋裡躲,又有些人無目的地抱著頭直往前沖,更有些人乾脆蹲在街角,驚慌得不住哭泣。

  李兆基念頭一轉,認為躲到屋裡去不是辦法,房子塌下來依然會有危險,於是便立即撥足狂奔,逃到附近的田間阡陌之上,一聳身就跳到十字的田壟邊,伏身下去,躲在隱蔽之草叢中,利用高出來的圍壟作掩護。

  果然,飛機從他的頭上飛過,流彈在田野的另一邊如雨般打下來,他卻安然無恙。

  可見李兆基從小就有鎮靜的應變能力。

  三 黃金買賣 天才橫溢

  (一九三七年——一九四一年)

  李兆基的橫溢天才從小就發揮在黃金業務上頭。

  他到父親的「鋪頭」天寶榮金鋪去學習櫃面工作,首先就練到對黃金買賣的本領。

  秋收之後,順德周圍農村的農民把一年苦幹的農作物變賣,就都擁到市中心的金鋪上去,選購各類心愛的金器,作為收藏、傍身及紀念之用。

  年尾時,店裡的鑄金匠(順德人稱為「打金師傅」)必定忙個人仰馬翻。

  李兆基從沒有看過熔金打金的程序,於是,在下了課後,趕快把功課做完,便往「鋪頭」去,決意躲在一角,定睛看鑄金匠如何熔金和打金器。

  他發覺鑄金的師傅老是趁沒有其他人在旁時,帶著一臉鬼鬼祟祟的神情,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法,把一顆白豆大的粒狀銀白色類似硼砂之物混進熔爐去。黃金熔成後,打金師傅就在打金做首飾時,悄悄地偷回了少許黃金,如此做別人是很難發覺的。

  熔金時,不錯是需要加入一點硼砂,以使周邊潤滑易熔,又使熔後的黃金光彩明亮一些,卻不會增加重量。

  究竟那白豆大的粒狀物是不是就是硼砂呢?

  如果是鑄金必須用的硼砂,為什麼那鑄金匠總是瞻前顧後,神秘兮兮,而且快手快腳地把它混和到熔爐去,生怕會被別人發覺似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