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呂正操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
九六 |
|
這次中外記者團從延安到前方來,於八月三十日抵達晉綏軍區司令部,十月二日離開晉綏邊區,西渡黃河,返回延安。記者團在晉綏進行了一個多月的實地考察,以後向全世界報道了晉綏軍民反對日本侵略者的英勇鬥爭實況。這些報道是很有意義的,讓全世界知道了事實真相,也有力地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的造謠誣衊。 汾陽一仗打得敵人很慘痛,事後繳獲的敵人的文件,有一份名為《汾陽縣顧問報告——汾陽縣第四區協和堡被襲事件》,文件中敵人供認:「九月十七日二時二十八分……日本軍及機關完全陷入謀略的妙計中,受了很大的損失。」關於汾陽城關的損失,敵人更是不勝哀歎。 敵人對我們的勝利,進行了報復。十月間,敵人調集七千餘人發動了在其覆滅前對晉綏邊區的最後一次大「掃蕩」。敵人橫衝直撞、昏頭悶腦地進入了邊區的腹心地區,立即受到我軍民強有力的打擊。邊區軍民作了充分的準備,進行了廣泛的反「掃蕩」動員。敵人最初找到的報復對象盡是沒有人煙的村莊和空空蕩蕩的窯洞。 即令在這樣的村莊和窯洞裡,敵人也難逃脫被炸的命運。地雷把敵人搞得昏頭昏腦,明明是個凳子,一坐就會遭殃。明明是個水桶,一提也活不成。敵人不敢進屋門,被逼從窗口進出。走路、過橋,炸死的敵人更是不計其數。敵人只得出發時把工兵派在前邊,拿著一兩丈的竹竿,竿頭拴上鐵鉤,佝僂著腰,鉤一下爬一步。敵人被炸得簡直沒有了辦法,在朔縣甚而用擲彈筒打在前邊開路,但仍不免被炸。後來敵人又想一法,乾脆不在陸地上走了,在崗漪河和蔚汾河裡去走。但這已是秋末冬初,水寒刺骨,走得時間久了,回去多得了痙攣病、關節痛。敵佔區群眾見此情形便罵道:「你狗日的!逃過地雷炸死,也免不掉病死。」 在這次反「掃蕩」戰鬥中,我軍共給予敵人四百零一次打擊,斃傷敵一千五百六十七名。到十一月九日,敵人的這一「臨終掃蕩」便被徹底粉碎了。我晉綏邊區的軍民,卻以昂揚的鬥志,英雄的氣概,樂觀的精神,堅定的信念,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在此期間,曾經遭到敵人嚴重破壞的大青山遊擊根據地也開始得到恢復。一九四三年初,正當晉西北根據地貫徹「把敵人擠出去」的方針,形勢逐漸好轉的時候,大青山遊擊根據地仍然處在極端困難的階段。這年三月十四日,晉綏分局對塞北工委發出了指示信,指出黨在綏遠的基本任務是:堅決依靠群眾,團結各種抗日力量,堅持遊擊戰爭,積蓄力量,以待有利時機。指示強調加強對於綏遠社會環境的調查研究工作。充分利用綏遠地區錯綜複雜的矛盾,團結和爭取一切力量共同抗日。並且著重指出,能否把群眾真正團結到我們周圍,是關係著今後生死存亡的問題。塞北工委根據晉綏分局的指示,向綏遠各地區派出分散活動的小部隊與精幹的武裝工作隊,其主要任務是:鑽入敵佔區,發動與組織群眾,開展群眾性的遊擊戰爭,恢復抗日遊擊根據地。經過我軍深入的工作和積極的戰鬥,到一九四三年底,我綏中地區南自平綏路,東至拐角鋪,北至韭菜溝,西至蜈蚣壩,東西一百多裡,南北八十多裡的地區內,我們都可以活動了。綏南的滿漢山和綏西的井兒溝一帶的工作,也開始恢復起來。 敵人發現我武工隊和小部隊的活動後,從一九四四年一月,在歸綏平川進行「清鄉」。首先以偽軍和武裝特務突然包圍村莊,捕捉群眾,追查我軍人員。但是被捕的群眾不向敵人屈服,嚴守我軍秘密,掩護我軍工作,保護我軍人員。敵人這種恐怖鎮壓手段失敗了,又用政治欺騙手段,組織「宣撫隊」,武裝強迫群眾開會,同時施行小恩小惠,籠絡人心。我即針對敵人的詭計,積極開展反「清鄉」鬥爭,敵人白天在哪裡開會,我軍政人員晚上也到哪裡開會,及時揭露敵人的各種陰謀。敵人無奈,又派便衣特務出來抓人。這時敵人對漢奸都不相信了,完全使用日本特務。群眾想出各種辦法蒙蔽他們,使他們毫無所得。敵人的「清鄉」,又以失敗告終。 大青山抗日軍民經過一年又八個月的艱苦奮鬥,到一九四四年八月,遊擊根據地三塊基本區域又開始恢復。比較鞏固的遊擊根據地有:綏西區的東至井兒溝,西至榆樹店,東西長八十多裡,南北寬二十多裡的區域;綏中區的南至卯得沁,北至韭菜溝,西至楊樹窯子,東至廣漢老包,南北長六十裡,東西寬六十裡的區域;綏南區滿漢山區,以及和林東北以老包山為中心、半徑約三十裡的區域。在這些比較鞏固的遊擊根據地周圍,還有敵佔優勢的遊擊區,基本上恢復了一九四二年七月日寇大「掃蕩」之前的局面。 五、勞武結合 在堅持敵後抗日戰爭中,根據地的建設,主要有兩件大事要抓好:一件是戰鬥,一件是生產。因為敵人對根據地的摧殘,特別是實行毀滅一切的「三光政策」,造成了根據地經濟上的重大困難。敵人企圖使用燒光、殺光、搶光的毀滅政策,徹底摧毀根據地人民的生存條件,動搖根據地人民的抗日鬥爭意志,以達其最後滅亡中國的目的。為了最後戰勝敵人,我們一方面要抓緊人民武裝建設,開展普遍的群眾性的遊擊戰爭,以保衛根據地;另一方面,還必須減輕人民負擔,發展生產,培養民力,以供應長期戰爭的軍需民用。戰爭要保衛生產,生產又要支持戰爭。沒有勝利的戰鬥,生產就會被破壞;而人民群眾生活上連基本的保證都沒有,也就無法奪取戰鬥的勝利。 因此,處理好戰鬥與生產的關係,這是戰勝敵人,堅持、鞏固與發展根據地的一大問題。在一九四三年九月召開的晉綏邊區群眾工作會議上,林楓同志代表分局提出了勞力與武力相結合的方針,確定民兵活動必須以不脫離生產為原則。由於民兵以一定的時間進行作戰,群眾對民兵的生產應有必要的幫助。但是,民兵在打完了仗以後,還要積極地參加生產,民兵本身必須做到把勞力與武力結合起來。在此之前,群眾中已經開始創造出一些好的經驗,甯武新屯堡的張初元,就在具體實踐中摸索出了把勞力和武力結合起來的辦法,解決了發展群眾武裝,長期堅持對敵鬥爭的一個難題。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