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魯迅 | 上頁 下頁 |
二五 |
|
對於涓生與子君,作者抱著批判的態度,而在批判中也分明流露出一些同情。他們受了「五四」新思潮的激蕩而覺醒起來的知識分子,他們有理想,有希望,也曾有過一些微弱的反抗;他們不滿意現狀,「談專庭專制,談打破舊習慣,談男女平等,談伊勃生,談泰戈爾,談雪萊」特別是子君,這個中國的「娜拉」,當她的封建家庭干涉她的婚姻自由時,她竟分明地、堅決地,沉靜地說出這樣的話:「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這樣的一種思想,在當時是有它的很大的進步意義的。她的那種蔑視舊社會對於戀愛自由的歧視,蔑視那一些談笑和猥褻的眼光的勇氣,她「對於這些全不關心,只是鎮靜地緩慢前行,坦然如入無人之境」的無畏的精神,以及為了愛情不惜和封建家庭決裂的決心,都是令人尊敬的。 可惜的是,她和涓生的愛情是缺乏堅實的基礎的。作者借著涓生的嘴批判道:「只為了愛,——盲目的愛,——而將別的人生的要義全盤疏忽了。第一,便是生活。人必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這裡所說的「全盤疏忽了」「別的人生要義」的愛情,是註定要失敗的。婚後不久,子君就失去了她先前的勇氣,更是在生活的壓迫之下,這位從家庭中出走的「娜拉」,又不得不回到她的「烈日一般的嚴威」的父親那裡去,她「負著空虛的重擔,在嚴威和冷眼中走出所謂人生的路,這是怎樣可怕的事啊!而況這路的盡頭,又不過是——連墓碑也沒有的墳墓。」——這樣的結局是脫離現實鬥爭、脫離群眾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必然的悲慘的結局。作者在這篇小說裡,對於涓生和子君雖然充滿著同情,筆端不時流露出感傷的情調,但是,同時卻並未失去對於他們的批判。 從整個的情況看來,在《仿徨》中所流露出來的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但是,在這一時期的作者的思想情緒並不是完全低沉下去的,這中間也有著高低和起伏。他在這部小說集的扉頁上,引用了屈原《離騷》中的詩句,以表達自己的心情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可以肯定:魯迅思想上的這種波動,只是發生在這一時期的暫時的現象,而不是他的思想中的主流方面。如果我們把魯迅的文學創作的兩個重要部分:小說和雜文,聯繫起來看,那麼就不難理解。在魯迅的思想和生活中,堅強不屈的戰鬥仍是它的主要的方面。 《呐喊》和《仿徨》雖然是在兩種不同的情況下寫出來的,有著一些差別;但是,它們也有某些共同的地方。魯迅的創作的背景,不論是在《呐喊》或《仿徨》中,他所描寫的最常見的典型環境大約總離不開他的故興紹興農村的環境;他所描寫的典型人物和事件,也大都在這樣的環境裡發生的。在自然景色方面,大抵也是如此。在這兩本書中的許多描寫細節的地方,大體也都是紹興或是紹興附近的農村人民的生活風尚和習俗。總之,他所最熟悉的紹興農村生活,在他的作品中是起著重要的作用的。 其次,從創作思想上來分析,在《呐喊》和《仿徨》中,也有其一致的地方。貫穿著這兩本書的中心思想,如作者在談到自己作品時屢次表明的,是在於「用短篇小說的形式」,來揭露「上流社會的墮落和下層社會的不幸」。作者以銳利的諷刺的筆鋒,刺破了「上流社會」的腐朽的黑暗,描繪出了「上流社會」中人物的醜惡的嘴臉和靈魂,他們的卑劣和無恥,一句話,徹底地揭露了他們的「墮落」。而對於「下層社會」中人們的「不幸」,作者則懷著深切的同情。 魯迅把現實生活中的兩種敵對的社會力量,他們之間的錯綜複雜的關係,他們之間的糾纏和鬥爭,表現得十分鮮明。他把現實生活中醜惡的東西描寫得淋漓盡致,把他們的虛偽的面目揭露無遺,這就更加強了藝術效果,喚醒人們對於一些醜惡的東西的鄙棄和憎惡。 這兩本書在客觀上,反映了1911年辛亥革命失敗之後直到1924—1927年大革命前這一歷史時期的封建階級的沒落和農民的革命情緒的增長。 魯迅的革命文學活動的真正開始的時代,已是在新的人民民主革命的時代,中國人民已經覺醒的時代,中國工人階級已經登上歷史舞臺,並且起著決定性作用的時代。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已經在中國傳播開來,並且生根、開花、結果。當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在1921年就產生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從它誕生的最初時刻起,就站在民族的和階級的鬥爭最前線,為爭取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貢獻出自己全部力量。當廣大的農民和工人階級結成了聯盟,找到了工人階級這樣的領導者的時候,他們就發揮出無窮無盡的力量,就將改變他們的歷史的命運。党領導著整個的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前進。當然,党也領導著中國人民的新的文化革命事業前進。「五四」以來的魯迅的革命的文學活動,就是遵循著黨的馬克思主義的總的方向進行的。 「五四」新文化運動繼續向前發展,在中國知識界發生分裂是不可避免的事。買辦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代表胡適、陳西瀅之流的人物,日益顯露出了他們的充當帝國主義、北洋軍閥、官僚的走狗的真面目。 魯迅便率領著一支年青的文化新軍和他們這一班御用的走狗文人,展開激烈的曲折的複雜的鬥爭。 女師大原來是一所由初級師範改成女子高等師範的學校。它的校長原是魯迅的老朋友許壽裳。許和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他從北京大學請得許多教師來女師大兼課,魯迅也是其中之一。 許校長辛苦經營,使學校有了一番新氣象,這正惹起了代表封建勢力的教育總長章士釗及其爪牙的嫉惡,反動當局對許校長製造了許多流言,以致使他憤而辭職,接替的是由教育總長派來的楊蔭榆女士。這位女校長和反動教育當局勾結起來,排除異己,極力壓迫學生,為了中飽私囊,她又違反章程,向學生們徵收額外的費用。這種種劣行,引起了學生們強烈的不滿,於是就起來反對她做校長。由於有章士釗的背後支持,她有恃無恐,一面在學校外奔走活動,一面在校內佈置爪牙。當她這些都準備佈置就緒後,就向學生們下手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