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梁漱溟傳 | 上頁 下頁
四四


  §四、閉門思過

  梁漱溟與毛澤東的爭論似乎就這樣結束了,梁漱溟並沒有受到任何正式處分,政協委員照樣當下去,工資也照發,但梁漱溟內心的沉重和痛苦卻是可想而知的。

  他雖然自信光明磊落,但此事發生後,他也不再那麼坦然。事後不久,梁漱溟便去信全國政協主席陳叔通,要求請長假以閉門思過。得到同意後,他就在家讀書學習,反省自身,再不願參與任何活動。

  最初的幾天,梁漱溟十分苦悶。他明白,毛澤東主席既然說這番話一定自有他的道理,決不會是空穴來風。但他三省其身,卻百思不得其解,自己善意的批評何以招致毛、周等領導人如此惱怒?問題的癥結是什麼呢?

  9月20日星期天,梁漱溟的兩個兒子培寬、培恕回家看望父親。梁漱溟便將這場意外風波告訴兒子,想聽聽他們的意見。培寬思考一會兒後對梁漱溟說:

  這件事表面上看很意外,是由偶然因素引起的誤會。

  但偶然因素和個人因素卻不是主要的,這件事有其發生的必然性。

  梁漱溟聽得有理,連連點頭,於是培寬繼續往下分析:這件事有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只是您沒有意識到而已。記得1950年,您初選為政協委員時,就開始提種種意見了。參加西南土改工作時,亦曾說要看看西南土改是否合於中央土改法的話。除此之外,您三年來的發言、信件聽說也差不多,都好像有種監督政府的心態。您總說自己是善意的,是愛黨、愛政府,但一言一行的實際效果如何呢?何況動機恐怕也有問題,您自己好像總是站在政府外面一次次刺激政府,積重難返。毛澤東認為您有惡意,便不足為奇了。

  梁培寬並沒有就事論事,而是拋開其父與毛澤東之間的孰是孰非,從第三人的角度開導梁漱溟。這些話更是出自最親近的人之口,自然引起梁漱溟的思考,使他「思路上心情上根本變化,對於自己錯誤之所由似乎頓時有所發覺,好像通了竅」。

  既然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梁漱溟開始認真反省自己的思想和三年來的言行,兩天之後,就著手寫檢討書。

  他寫道:「正是我的階級立場的不對和對待中國共產黨認識方面歷史上存在的偏頗,造成了我於9月18日達到頂峰的那場荒唐錯誤。我這種目空一切,置許多人熱愛共產黨、毛主席的心情于不顧,在大庭廣眾之下與毛主席爭是非,是必定要引起人們的公憤的。因此,別人批我誅我,實在是情理中的舉動。」

  時隔30年後,毛澤東、周恩來也已故逝多年,當有人問及這段歷史公案時,梁漱溟平靜地說:「當時是我態度不好,講話不分場合,使他很為難。我更不應該傷了他的感情,這是我的不對。他的話有些與事實不太相合,正像我的發言也有與事實不符之處,這些都是難免的,可以理解的,沒有什麼。他們故世10年了,我感到深深的寂寞……」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