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梁漱溟傳 | 上頁 下頁 |
四二 |
|
§三、看主席有無雅量 如果說,梁漱溟與毛澤東主席的親密友情使他在建國後的次次思想清算中得到庇護的話,那麼他與毛澤東的交惡就是他悲劇的開始。 1953年9月,由於一件意外事情的發生,使梁漱溟與毛澤東幾十年的交情劃上了句號,梁漱溟由毛澤東的「座上賓」一變而成眾矢之的。 1953年9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擴大會議在京召開,梁漱溟以政協委員的資格列席了會議,討論過渡時期總路線。會議的前兩天進行得很順利,梁的發言中肯、真誠,與會者表示贊同,周恩來也感到很滿意。10日散會時,周恩來特別關照梁,請他準備一下,在第二天談談自己的意見。 梁漱溟對此事十分認真,他認為將過去的發言簡單重複沒有什麼意思。他希望能談出些新意,對執政黨要有所貢獻。於是,他思考了一夜,準備了一篇自以為很懇切、得體的發言。 11日下午,梁漱溟根據自己的準備做了即席發言。他首先表示擁護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對新中國建設中的成績也充分肯定。接著,他開始對當前實際工作中不盡人意的地方提出了批評。他指出,「特別是近幾年來,城裡的工人生活提高很快,而鄉村的農民生活卻依然很苦,所以各地鄉下人都向城裡(包括北京)跑,城裡不能容,又趕他們回去,形成矛盾。有人說,如今工人的生活在九天,農民的生活在九地,有『九天九地』之差,這話值得注意。我們的建國運動如果忽略或遺漏了中國人民的大多數——農民,那是不相宜的。尤其共產黨之成為領導党,主要亦在過去依靠了農民,今天忽略了他們,人家會說我們進了城,嫌棄他們了。這個問題望政府重視。」平心而論,梁漱溟的這番話,完全是出於對共產黨愛護的態度,他為農民請命,也是出於他素來的主張。因此在會議的當場,他的批評得到了大家的贊同,政府有關人員也就農村工作中的問題作了答覆。 毛澤東並沒有出席這次會議,但他密切關注著會議的有關情況。當梁的發言傳入他的耳中時,卻立即引起了毛的誤解。毛澤東是農民的兒子,也是依靠農民才取得了革命的勝利,因此自認為是最瞭解農民的,不願意聽別人在農民問題上說三道四,尤其是指責他嫌棄農民。第二天的會議上,毛澤東在聽取彭德懷關於抗美援朝的報告後,發表了與會議主題不相干的談話。他說,有人不同意我們的總路線,認為農民生活太苦,要求照顧農民。這大概是孔孟之徒施仁政的意思吧。然須知有大仁政小仁政者,照顧農民是小仁政,發展重工業、打美帝是大仁政。施小仁政而不施大仁政,便是幫助了美國人。有人竟班門弄斧,似乎我們搞了幾十年農民運動,還不瞭解農民,笑話!我們今天的政權基礎,工人農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這一基礎是不容分裂,不容破壞的。 毛澤東雖然沒有點梁漱溟的名字,但大家都很清楚他冷嘲熱諷的對象是誰。當時就坐在台下的梁漱溟自然更清楚。他對毛澤東指責他「反對總路線」、「破壞工農聯盟」的罪名無法接受,感到很委屈和生氣,如鯾在喉,不吐不快,他認為有必要解釋一番。於是當天晚上就寫了一封信,第二天當面交給毛澤東,信中說:「聽了主席的一番話,明白實在為我昨日的講話而發。但我不能領受主席的批判。我不僅不反對總路線,而且是擁護總路線的。主席在這樣的場合,說這樣的話,是不妥當的。不僅我本人受不了,而且會波及他人,誰還敢對領導党貢獻肺腑之言呢?希望主席給我機會當面複述一遍我原來的發言而後指教。」 毛澤東似乎無意將事情弄僵,看過信後就約梁漱溟當晚談話。 13日晚,懷仁堂舉行京劇晚會,在演出開始之前,兩人談了二十多分鐘。梁要求解除誤會,毛則堅持說梁是反對總路線,雙方都在氣頭上,言語間頻頻衝突,結果不歡而散。 梁漱溟仍不甘心就此背上反對總路線的罪名。16日,他再次登臺發言,複述了幾天來的說話,試圖證明自己是擁護總路線的。但他仍堅持已見,以為民請命的姿態重提「九天九地」說法,要求多知道一些總路線的具體內容,並一再稱自己為「有骨氣的人」。 這些激烈的言辭不能不對党的高層領導人尤其是毛澤東造成不好的刺激。 9月17日,周恩來在大會上作了長篇發言,他以歷史見證人的身份歷數了梁漱溟的種種反動言行,並指出在國共兩次和談的關鍵時刻梁是站在國民黨的立場上壓迫共產黨的,由此可證明梁一貫反動。同時,周恩來還在會場上印發了梁於1949年春寫的《敬告共產黨》一文。在周恩來發言期間,毛澤東或插話,或發言,措詞犀利。 「蔣介石用槍桿子殺人,梁漱溟是用筆桿子殺人。 殺人有兩種,一種用槍桿子殺人,一種是用筆桿子殺人。偽裝得最巧妙,殺人不見血的,是用筆桿子殺人。 你就是這樣一個殺人犯。」 「梁漱溟反動透頂,他就是不承認,他說他美得很,比西施還美,比王昭君還美,還比得上楊貴妃。」 「梁漱溟是野心家,是偽君子。」 「梁漱溟沒有一點功勞,沒有一點好處。」 「你的書沒有人看,你的話也沒有人聽,除非反動分子,或者一些頭腦糊塗的人。」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