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梁漱溟傳 | 上頁 下頁
四一


  §二、思想轉變

  梁漱溟儘管在政治上認同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中國,並積極參與政府工作。但在思想上,卻仍堅持自己的一貫主張,並沒有轉變。

  1951年冬,《光明日報》為慶祝元旦徵文,專函請梁漱溟寫一篇讚美中華民族的文章。盛情難卻之下,梁寫了《中華民族是人類的一奇跡》的文章,主要延呈了他於1年前出版的《中國文化要義》的思想,宣傳自己的中國文化特殊性的主張。但文章發表時,《光明日報》卻加上了「梁先生歡迎大家展開討論」的編者按,編緝出於什麼目的並不清楚,但卻引起了一場並不愉快的爭論。

  在看過梁的文章後,許多人寫文章進行批判,這場爭論涉及梁漱溟思想體系的各個方面,而且有的帶有極強的現實政治色彩,可以說是建國後第一次對梁的新儒家思想的清算。

  但這場清算的主角梁漱溟此時卻已離開了北京。

  原來,1951年春,中央組織了西南土改工作團,本就極關注農村問題的梁漱溟想起毛澤東希望他考察南方的建議,於是主動報名參加。5月上旬,他隨工作團來到四川合川縣。工作團考慮到他年紀較大,沒有安排具體工作,而是請他仍住在縣城裡。

  梁漱溟自然不滿意這種安排,他同隨他同來的黃良庸商量,既然來了,就不能只當旁觀者;要求深入下去,參加實際土改工作。他們的要求得到部分滿足,被安排在雲門鎮一家地主宅院裡。梁漱溟不顧年高體衰,親自參加貧雇農訴苦會,參加清算地主鬥爭會,參加分田地、發土地證等工作,並多次同農民促膝交談,對土改有了深切的瞭解。

  8月30日,土改工作結束,梁漱溟隨工作團回到北京。9月3日,毛澤東聽說他返回後,請他吃飯談心。在談到此次四川之行時,他頗有感觸地說,共產黨解放四川不到兩年,就把一個很亂很複雜的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條,很快形成安定局面,情況變化之快,實在出人意料,不能不使人表示由衷的欽佩。因此,他認為土改政策反映了廣大農民的要求和願望,很必要,也很及時。同時,他也批評了親眼所見土改中出現的違背政策的現象。比如:鬥爭會上打人很凶,有的地主甚至被逼得跳河自殺。他希望這個問題能引起政府的注意。如果使地主感到自己沒有活路,後果總是不好的。毛澤東笑著說:「你說的情況別的地方也有發生。但我們總的政策是鬥倒地主,給他出路。大多數地主不會自殺,也不致於反抗。問題是貧雇農受苦受壓多少年了,怒火一點著,就難以控制,於是對地主非打即罵。我們應該認真貫徹政策,努力說服教育農民,關鍵是土改工作隊的幹部。只要他們能執行好土地政策,就出不了大的偏差。」

  在北京兩年多的所見所聞,特別是參加土改的社會實踐,使梁漱溟似有所悟,自己卻並不清楚是什麼。

  他開始結合思想實際認真閱讀馬列主義著作和其他一些理論文章,對社會主義和共產黨的政策有了較深刻的理解,思想上也有了轉變。這個轉變在別人看來或許不大,但在他而言已是「打破記錄」了。

  1951年10月5日,梁漱溟在《光明日報》上發表一篇長文,題目是《兩年來我有了哪些轉變》,歷數自己自1950年1月來種種思想的轉變,其實也是對上次思想清算的正面答覆。他寫道:「直到1949年全國解放前夕,我還是自信我的對。等到最近親眼看到共產黨在建國上種種成功,夙昔我的見解多已站不住腳,乃始生極大羞愧心,檢討自己錯誤所在,而後恍然中共之所以對。現在那個距離確實大大縮短了,且尚在縮短中」。

  1952年,梁漱溟又寫了長達5萬字的《我的努力與反省》,回顧自己多年來從事社會活動的經歷,反省以前的錯誤見解,闡述自己思想上發生的變化。

  他鄭重表示放棄從前的政治主張,坦誠說道:「假如不是今天有中國共產黨革命的成功,我始終會認定我走的是中國革命唯一正確的道路,始終不會發覺自己是改良主義。在今天勘對起來,我之為改良主義,已無可否認。」他承認,自己過去強調中國問題的特殊性是錯誤的,由此而作出的一系列似是而非的判斷是站不住的,「唯其似是而非,所以不革命而自以為革命。同時,對於始終不忘革命的中國共產黨雖同情它,卻不同意其路線,常抱著一個容納共產黨而修正共產黨的想法。我就這樣執迷不悟了好多年。」

  他自我反省說,自己的思想有三個最大的變化。

  第一,在階級、階級鬥爭、武裝革命是否適合中國國情問題上,共產黨是對的而自己錯了;第二,他反省自己的「中間路線」,承認中國共產黨是中國革命的正確領導者;第三,承認自己過去的鄉村建設的主張和作法並不成熟,而中國共產黨的土改和群眾運動政策都是正確且行而有效的。

  作為一名嚴謹的學者,梁自述的思想變化應該是出於肺腑之言。以他剛正不阿的性格是不會說違心的話的。因此,他也毫不諱言自己並沒有完全接受共產黨的一切理論,對於自己的見解還仍有保留,「實際上當時我的思想上仍有若干問題沒有解決。例如:如何接受唯物觀點,舊日中國社會是不是封建社會。

  他自信坦誠是為人之本,因而對自己的思想問題從不隱瞞,決不會為了討好當局而放棄自己的主張。即使在大是大非的關鍵時刻仍然不失自信、豁達的儒者風度。

  梁漱溟雖問心無愧,但他的態度卻並不能得到大多數人的理解。立即又有不少人針對梁的文章進行批判。有的人更把梁漱溟作為舊知識分子思想改造的例證,指出他的確有一些值得歡迎的進步,但在許多問題上仍頑固不化,改造得並不徹底。這些批判日益升級,甚至從政治立場角度對梁漱溟進行攻擊。

  幸運的是,周恩來同志為保護梁漱溟而公開表態,稱梁每次從各地考察回來後「的確有進步」。而且梁漱溟同毛澤東的親密的個人友誼也保護了他。那段日子裡,梁毛二人接觸頻繁,並且每一兩個月就要深談一次。這些使得報紙上的批評不得不有所「顧忌」,並沒有給梁漱溟構成實質性的威脅。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