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梁思成和林徽因 | 上頁 下頁
11.進一步的搜尋(2)


  1933年秋天,研究所派出好些工作人員到晉北的大同去,那是一座緊貼長城、鄰近蒙古的邊境城市。它有著兩個重要的遼代寺廟群。日本學者曾報道過裡面的佛像,但對建築本身沒有研究過。對華嚴寺和善化寺寺廟群的研究,劉敦楨費了不少心血。徽因自己決定到附近的雲崗石窟去,在那裡對刻在石頭上的建築細節進行臨摹和拍照,以取得更早得多的北魏時期(公元450~500年)木結構建築的證據。

  思成參加了另外一個建築群的考察,已決定同他的忠實助手莫先生一起拐到大同以南大約50英里的小城去一趟。日本學者已報道過,那裡一座11世紀的寶塔裡藏著一些精細的佛像。原先這個地方人們部稱作「應州塔」,但現在已改了建制,因此思成的目標就變成了「應縣佛宮寺的木塔」了。在準備到這麼一個邊遠的地方去之前,他決定先問一問寶塔是否仍然存在,如果存在,又是什麼狀態。打長途電話當然是不可能的,他在北京也找不到去過那裡的人。於是他想何不找當地的郵局幫忙。他寫了一封信給應縣郵局局長,請他找一個當地最好的攝影師拍幾張寶塔的照片,給他寄到北京。他答應給攝影師一些他想要的禮物作為回報。這個計劃很好地完成了。照片寄回來了,顯示出寶塔狀況良好,而且基本上還是公元1056年建立時的老樣子。而攝影師由於得到了他所需要的禮物——文具,也很歡喜。

  營造學社考察大同寺院的計劃進行得很順利,於是思成和莫先生就能出去到應縣,現在它對他來說已經是唾手可得了。他們兩個人在大同登上了一輛南去的公共汽車,到了站才知道離目的地還有25英里。他們只好雇了一輛驢車,又忍受了六個小時的顛簸。思成寫道,「當我們到達離城大約還有5英里的一個地方的時候,我驀地看到在我前方山路差不多盡頭處,在暗紫色的背景上有一顆閃光的寶石——那是在附近的群山環抱中一座紅白相間的寶塔映照著金色的落日。當我們到達這座有城牆的城市時天已黑了,這是在鹽鹼地上一個貧窮的城鎮,城圈裡只有幾百家土房子和幾十棵樹。但它自誇擁有中國至今僅存的木塔。③」

  照思成的說法,巨大的塔身「就像一個黑色的巨人,俯視著城市。但在它的最上一層的南面可以看見一盞燈,在周遭的黑暗中的一個亮點。後來我弄清了,這就是那近九百年來日日夜夜點燃的『萬年燈』」。

  他並沒有指明這個說法的出處,但他一定是被這個名稱所迷惑的。不管那火苗有多小,經歷過這九百年的日日夜夜和各種氣候而始終在塔裡點燃著,看來是完全不可思議的。而且,當地的經濟也不可能付得起燈油錢!

  當寶塔在公元1056年修建時,部分華北已被長城以外的「野蠻人」遼王朝所統治。思成指出塔的建築在原則上相似於年代較早的「高樓」獨樂寺(公元984年):「由於每一上層都建有夾層樓面,所以它實際上是九個疊加層面。」

  他應當清楚地記得塔頂的建築。「它的頂端裝上了鑄鐵的螺旋塔尖,用8根鐵鍊固定在頂層的屋角上。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正在塔尖上全神貫注地丈量和照相,沒有注意到黑雲已經壓了上來。忽然間一個驚雷在近處打響,我猝不及防,差一點在離地200英尺的高空鬆開了我手中緊握的冰冷的鐵鍊。」

  在野外考察期間,他審視並公佈了許多中國的寶塔。他寫道:「作為建築物的遺存,為中國的風景添彩增輝的,沒有比在中國話裡最容易發音和容易記住的『塔』更顯著的東西了。從它第一次出現直到今天,中國的塔基本上仍然是『一座多層的高樓頂上覆蓋著一堆金屬圓盤』。它是兩個要素的完美結合:聰明的『多層高樓』和印度的濕塔婆——『一堆金屬圓盤』。結合著這兩個要素,中國的塔可以分成這樣四個基本類型:單層的、多層的、多簷的和濕塔婆。不管塔的形式或大小,它總是佛教的文物埋藏所或僧侶的墓葬。」

  應縣的塔是一處無與倫比的國家寶藏。儘管在中國早年有許多木結構的塔造起來,但是用這種易損材料造起的塔能保存到現在,這是唯一的一座。最近幾年來,清華大學梁思成指導下的專家,給它進行了內行的重修和加固。

  從此以後,思成只要通過報刊或其他來源獲知了看來有希望的遺存,他做出一個慣例,寫信給當地的郵局局長,讓他幫忙摘到這個建築物的照片。他總是附寄一小筆錢,以付還攝影師的時間和材料費用。用這種辦法,他就順著從北京向南的兩條幹線——京漢鐵路和津浦鐵路,事先核查了一批較容易的目標。

  圖書館工作和照片的搜尋是大有幫助的,但思成的最有價值的發現卻要歸功於一首童謠。就像我們的鵝媽媽歌謠一樣,它的韻律很好聽:

  滄州獅子應州塔,
  正定菩薩趙州橋。

  對他來說,獅子是毫無意義的,但當他聽到熟悉的名字「應州塔」和「正定菩薩」的時候,他豎起了耳朵。這種對華北的人類創作成就樸素的自誇,直鑽進他的心裡。不管是誰創作了這個歌謠,其熱愛主代建築瑰寶的心思和他是一樣的。這驅使他親自去找這座橋。

  ③. 引自《尋找華北古建築》,第24-25頁。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