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羅榮桓傳 | 上頁 下頁
一〇一


  會後,李德仲向省委作了彙報。松江省委經過討論,決心執行東北局、東北軍區的決定。結果,參軍農民達到五。七萬人,超額完成任務。

  到一九四八年三月冬季攻勢結束,東北人民解放軍進行又一次整編時,第一批成立並已訓練完畢的獨立團實際上達八十八個、二十二萬人,其中大部分補充了主力。再加上五萬多「解放戰士」,使主力部隊空前充實。東北人民解放軍的主力部隊除原有的第一、二、三、四、六縱隊外,一九四七年八月以後,又先後成立了第五、七、八、九、十、十一、十二縱隊。同時,將二線兵團的另一部分和地方兵團編成了十五個獨立師。此外還有一個炮兵縱隊,一個坦克團,三個騎兵師和一個鐵道縱隊,都做到了兵員滿額。到一九四八年八月止,主力部隊共七十萬人,加上地方武裝,總兵力達一百五十萬人。其中,作為二線兵團補充部隊的已達一百六十四個團,三十七萬人

  ①截至一九四九年三月,東北人民解放軍共組建二線兵團一百八十九個團,總兵力達四十二萬餘人

  為了把這些二線兵團組建好,羅榮桓還派總部機關人員下去實地點驗,檢查二線兵團的訓練成績和部隊素質。

  §軍工生產和後勤建設

  在緊張的秋季攻勢和冬季攻勢中,羅榮桓還以很大的精力來抓軍工生產和後勤工作。

  隨著戰爭的擴大,部隊的發展,只靠日偽留下的武器彈藥,已經遠遠不夠了。部隊槍械彈藥的補充,除靠戰場繳獲外,還要發展自己的軍事工業。東北有一定的工業基礎,軍工生產的條件比其他各解放區優越得多。當時,東北已經有了許多軍工生產點,分散在各軍區,生產計劃不統一,產品質量和數量都有待進一步提高。為此,必須加強統一集中的領導,爭取進行有組織有計劃的大規模生產。東北局建議由伍修權抓此項工作。

  伍修權曾在蘇聯學習過,紅軍時期進入中央根據地工作。他原任東北民主聯軍第二參謀長,東北停戰談判時,曾出任停戰談判東北執行小組中共方面的參謀長。國民黨破壞停戰協定後,伍修權回到哈爾濱,羅榮桓找他談話,問他對工作安排有什麼想法。伍修權在執行小組期間,天天同美方和國民黨方面的代表「吵架」,由於對方胡攪蠻纏而憋了一肚子氣,他表示希望到前方同敵人真刀真槍地幹一場。

  「到前方的願望是很好的。」羅榮桓說,「不過,目前部隊作戰武器消耗很大,隨著戰爭形勢的發展和部隊的擴大,後方軍工生產越來越重要了。戰爭的勝負除了取決於其他多種因素之外,有無充足精良的武器彈藥,也將產生直接影響。這件工作目前跟不上,很需要大抓一下,軍區準備成立一個軍工部,你負責領導軍工生產怎麼樣?」伍修權愉快地接受了任務,隨即到北安、鶴崗、雞西、琿春、哈爾濱、牡丹江和大連七個軍工點瞭解情況,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和問題。

  一九四七年十月,東北局召開了東北軍工會議,成立了軍工部。經中央批准,任命東北軍政大學總校副校長何長工為部長,伍修權為政委。

  何長工是羅榮桓在秋收起義時期的老戰友。何長工上任之前,羅榮桓同他談話說:

  「長工同志,毛主席要我們在兩年內建設百萬大軍,解放『兩路四城』。東北局決定你來抓軍工建設,搞武器彈藥。我們請伍修權同志給你當政委。後勤所有的汽車和司機由你調動,家裡的事讓伍修權同志多管一些,你就在外面跑跑跳跳,你看怎麼樣?」

  ①兩路指中長路、北甯路。四城指瀋陽、錦州、天津、北平。參看本書第二十章第三節

  何長工愉快地受領了任務。何長工建議,將現在一時還不能回國的日本僑民中的軍工人才動員出來,讓他們幫助我們搞兩三年,把我們的工人教會再走。對他們及其家屬在生活上實行優待。羅榮桓非常贊成,高興地說:「這個辦法好,東北有工廠,有原料,就缺技術人員。有了技術人員,槍炮都可以造。不僅要動員日本技術人員教技術,還要動員他們把日本軍隊埋在地下的槍枝彈藥都找出來,讓那些東西為我所用。」

  在日本投降之前,日本軍隊在東北搞了不少秘密軍事倉庫。日本戰敗後,他們也遺棄了不少武器裝備。民主聯軍經過廣泛的搜索和徵集,把這些軍事裝備都起了出來。在這方面,炮兵司令朱瑞起了重大的作用。一九四三年朱瑞從山東赴延安,七大之後,中央曾準備任命他為八路軍副參謀長,他感到自己在蘇聯學的是炮兵,還是扎扎實實搞本行好,便提出要從事炮兵建設。於是,中央命令他代理延安炮校校長。抗戰勝利後,中央決定由他率炮校到東北,擔任民主聯軍第一任炮兵司令兼炮兵學校校長。他帶領新建的炮兵部隊和炮校學員,在靠近蘇聯、朝鮮邊境的山溝裡,收集了大量日本人遺棄的大炮和零部件,修理裝配成各種型號的大炮,裝備了部隊。

  軍工部除曾同蘇聯方面談判,將蘇方存放在滿洲里的一批日軍武器接收過來外,最主要的任務則是組織自己的軍工廠進行生產。

  一九四八年夏季,東北解放區共有大小軍事工廠五十五個,除修理各種武器外,可年產六〇毫米炮二千門,迫擊炮彈五十萬發,山炮、野炮彈二十萬發,手榴彈一百五十萬枚,子彈一千七百萬發,複裝山炮、野炮炮彈二十五萬發。為了進一步加強領導,一九四八年六月另成立了軍需部(由楊至誠擔任部長),把一般軍需品的生產與武器彈藥的生產分開。軍需生產方面,可日產單衣一。九萬套,膠鞋、布鞋各一萬雙。生產的軍工、軍需產品除供應東北部隊外,還支援了關內解放軍。

  部隊不斷擴大,裝備不斷改善,運輸線不斷延長,後勤工作的戰略作用越來越突出了。對此,羅榮桓給予了高度的重視。一九六一年十一月,他在聽取楊成武副總長的彙報時曾說:「在東北作戰時就有一條經驗,打起仗來,一要抓指揮機關,二要抓後勤。這兩個部門很重要。指揮機關組織不好,後方東西跟不上,打仗就成問題。」正由於後勤工作對戰爭所具有的重大戰略作用,羅榮桓以很大精力參與了對後勤工作的領導。

  一九四八年三月,東北軍區召開了後勤部長、衛生部長會議,總結冬季攻勢作戰以來後勤工作的經驗教訓,提出今後的任務。羅榮桓出席了會議,他在總結報告中指出:今後戰爭規模將更大,戰線將更長,使用兵力將更加高度集中。要做到既能攻堅,又能野戰。根據這些特點,加強後勤工作建設,滿足百萬大軍的武器彈藥、被服裝備、糧秣和其他物資的需要,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他要求加強黨對後勤工作的領導,把政治工作貫徹到各個系統中去,保證各項政策、法令、決議、命令的執行。在後勤制度上要求統一標準,統一制度,統一開支,反對本位主義,反對浪費人力物力的現象。在總結報告中,他還針對今後作戰的特點,提出了後勤工作的具體規定和要求。如從軍工部中分出軍需部,將供給與生產分開;健全二級軍區的後勤組織;成立東、西線後勤司令部;建議在專區、縣級成立有黨、政、軍、民參加的戰勤委員會,統一戰勤領導;在運輸線沿途設立大、中、小型兵站,將各地區的公私車輛統一登記,組織起來,以便一聲令下能夠統一調動,服務於戰爭;在南下作戰主要方向的冀察熱遼地區內,增建十五至二十個野戰醫院,能收容二。五萬至三萬傷員;組織七千至八千副擔架,以保證傷員的及時運送等等。

  隨著主力部隊南移,各部隊紛紛設置後方留守處。這些留守處一度存在一些混亂現象。

  在一九四八年三月的東北軍區政治工作會議上,羅榮桓在總結報告中,專門講了關於整頓各後方留守處的問題。他說: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