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羅榮桓傳 | 上頁 下頁
九九


  五月上旬,東北局召開會議,於五月五日作出了《關於東北目前形勢與任務》的決議(《五五決議》),向東北全黨提出了「積極組織力量,全力準備大反攻,大量殲滅敵人,大量收復失地,鞏固和擴大解放區」的任務。這時,部隊又有發展,加上冀熱遼部隊四月起劃歸東北局領導,總兵力達到四六萬人。炮兵已由延安炮校之一部發展到九個團,工兵、鐵道護路軍也獲得相應的發展。航空學校、工兵學校、東北軍政大學、醫科大學以及測繪、通信、軍需、外語等專業技術學校相繼成立。

  羅榮桓回到哈爾濱,便看到了五月二十日毛澤東發來的電報。電報指出:「東北在你們領導之下,改革了土地,發動了群眾,建設了一支強有力的軍隊。在全國各區中,就經濟論,你們占第一位,就軍力論你們已占第二位(山東為第一位)。」毛澤東向東北局提出了為將來奪取中長、北寧兩條鐵路和長春、瀋陽、北平、天津四大城市準備條件的任務。

  這時,林彪帶了作戰科、機要科等單位組成前方總部住在哈爾濱以南的雙城。彭真已經調回中央,陳雲在南滿。羅榮桓回哈爾濱的第二天便到雙城看望林彪。林彪吩咐為羅榮桓準備好在雙城的住地,將原在羅榮桓身邊工作的李新階仍調回來當羅的秘書。林彪向羅榮桓概括地介紹了當時的鬥爭形勢後,羅榮桓便開始工作。此時林彪仍同過去一樣,專務作戰。騎坐木椅,雙肘伏在椅背上,面對滿壁軍用地圖,一坐半天,是他每日的功課。他在作戰上算度很精,而對別的事,卻很少過問。羅榮桓深知他這一特點,稱之為「林總的重點主義」,對他充分諒解。於是便頻繁來往於哈爾濱和雙城之間,將部隊的政治工作、訓練、動員、裝備、後勤保障、軍工建設等項的領導工作都擔負起來。由於事情忙,每天工作不超過三小時的醫囑只好束之高閣。已經同他建立了深厚友誼的羅生特勸他不要操勞過度。他便象老朋友一樣推心置腹地說:「好,你的意見我接受。不過,你們當醫生的是不是常常把病人的病看得過重了一點;其實,自然界的新陳代謝的規律是不可違抗的。人固有一死,問題是如何在有生之年多為革命做點有益的事情。」羅生特知道,在中國革命轉折的緊要關頭,要羅放下工作實際上是辦不到的,便聳聳肩膀,雙手一攤,露出無可奈何的樣子。

  羅榮桓一回國,便立即參與了東北民主聯軍正在進行的夏季攻勢的領導。這次攻勢從五月十三日開始,到七月一日結束,民主聯軍收復城鎮四二座,殲敵八。三萬餘人,擴大解放區一六萬平方公里土地,解放了近千萬人口。東、西、南、北滿和冀察熱遼解放區都已打通聯繫,有些地段已連成了一片。這一攻勢標誌著東北民主聯軍已由防禦轉入戰略性反攻。

  ※第二十一章 東北人民解放軍的重要組織者

  §土改、訴苦和組建二線兵團

  在夏季攻勢使東北戰局發生轉折的同時,一九四七年六月,全國性的戰略進攻也開始了。

  劉鄧大軍南渡黃河,挺進大別山,在敵人的心臟地區插上了一把利劍,揭開了戰略進攻的序幕。與此同時,太岳兵團和華東野戰軍又一左一右,挺進豫西和豫皖蘇。這三支南下大軍,逐鹿中原,使全國戰局大為改觀。

  在關內各路大軍連戰連捷的勝利形勢鼓舞下,東北民主聯軍從一九四七年九月到翌年三月接連發動了秋季攻勢和冬季攻勢,共殲敵二十余萬人,解放包括四平、鞍山在內的城市三十三座。

  東北敵人屢戰屢敗,不得不三易主帥。一九四七年民主聯軍的夏季攻勢一結束,杜聿明便黯然離開東北,自視頗高的陳誠頂而代之。他一面指責杜聿明消極無能,一面吹噓要在「六個月內轉變為優勢」。他的大話言猶在耳,民主聯軍秋季攻勢就殲滅他的軍隊六。九萬人,給他來了個下馬威;接著民主聯軍又舉行了連續作戰九十天的冬季攻勢,消滅國民黨軍隊十五萬多人,更使陳誠手足無措。於是,蔣介石只好再度換馬,一九四八年二月派衛立煌來接任。陳誠在東北時間剛好六個月,而國民黨軍隊非但未「轉變為優勢」,而且已經只能龜縮于長春、瀋陽、錦州三個孤立的地區,其佔領區僅占東北總面積的1%。但國民黨軍隊的總兵力仍有五十萬左右。搞好東北人民解放軍的思想建設、軍事建設、組織建設、後勤建設、動員工作和軍工生產,為殲滅這五十萬敵人,解放全東北創造條件,這是羅榮桓從莫斯科回來後所從事的一切工作的中心。

  在秋季攻勢和冬季攻勢期間,在西滿、南滿新收復區也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千千萬萬農民翻身作了主人,站在共產黨一邊。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戰爭的前途。

  解放軍指戰員絕大部分來自農民,他們都曾身受地主階級的殘酷剝削,每人都有一本苦情帳。配合土改,進行訴苦,乃是提高指戰員覺悟的最有效形式。

  一九四七年,以訴苦為主要方式的階級教育在第三縱隊開展起來。羅榮桓發現這一經驗後緊抓不放,立即組織機關幹部下去瞭解這方面的經驗。

  第三縱隊的訴苦,最早是在第七師二十團九連搞起來的。他們結合土改教育,選擇了苦大仇深的戰士房天靜、任紀貞和被俘後參軍的「解放戰士」羅玉祥,向大家訴說他們入伍前所受的苦難,啟發大家回憶各自的苦。然後分班討論,引導大家都來「倒苦水」、「挖苦根」。戰士們一面訴苦,一面和蔣介石算老帳。「解放戰士」也迅速提高了階級覺悟,紛紛檢查自己在國民黨軍隊當兵時「不知本,忘了本,忘了祖宗父母所受的苦,忘了天下窮人的苦」,表示一定要跟著共產黨鬧革命,在戰場上殺敵立功。

  九連還注意調查農村的階級鬥爭情況,隨時收集材料,充實部隊階級教育的內容。九連在駐地發現一位姓張的佃戶有件穿了六七年的破棉襖,棉花沒幾團,補丁摞補丁。指導員帶著破棉襖上了課堂,問大家:「這是誰穿的?地主穿這個嗎?」戰士說:「地主擦屁股也嫌髒,這是佃戶穿的。」又問:「國民黨能不能給窮人換這種破棉襖?」戰士答:「不能,國民黨是地主老財的党。」又問:「誰給換?」戰士又答:「只有咱們的隊伍能給窮人換破棉襖!」接著,指導員講了階級壓迫和剝削的道理,說明解放軍是為窮人爭翻身、爭解放的隊伍。這時,戰士趙洪山說,他父親也是穿這樣一件破棉襖,還被警察打瞎了眼睛。想到父親受氣受窮,他傷心落淚了。指導員叫他當眾訴苦,戰士們極受感動,一致表示決心革命到底,「為天下窮人換下破棉襖」。

  羅榮桓聽了詳細彙報,說:「這在部隊政治教育工作中是一個具有重大意義的創造,解決了當前教育的主要內容和方法問題,是部隊政治教育的方向。」

  羅榮桓授意政治部起草了關於在部隊政治教育中普遍開展訴苦運動的訓令;還授意《東北日報》撰寫了社論《部隊教育的方向》,於一九四七年八月二十六日發表。社論指出:訴苦運動是部隊教育工作一個具有極其重大意義的創造。這種群眾性的訴苦證明,罪惡決不是單個地或偶然地發生的。大家來自山南海北,都受到同樣的痛苦,都同樣受凍受餓受辱挨打,這證明普天之下都存在著兩種人,一種是壓迫人的人,一種是受人壓迫的人。前一種人經過各種線索的追尋,都歸到蔣介石那裡,蔣介石就是他們的頭子。後一種人經過各種事實證明,都歸到共產黨這裡,共產黨為人民辦事,是被壓迫的勞動人民的領袖。要報仇雪恨,只有和共產黨一起,大家聯合起來打倒蔣介石。

  經過推廣和引導,訴苦運動在東北人民解放軍各部隊大規模地開展起來。

  一九四七年九月二十八日,毛澤東親自修改並向全軍批轉了東北民主聯軍第三縱隊進行訴苦運動的經驗。

  隨著廣大指戰員階級覺悟的空前提高,各部隊都因勢利導,開展群眾性的練兵運動,號召大家「磨刀殺敵」、「復仇立功」、學好五大技術和林彪總結部隊實戰經驗而提出的「一點兩面」、「三三制」等戰術,提高殺敵本領,準備隨時投入戰鬥。

  ①指射擊、刺殺、投彈、爆破和土工作業

  ②一點兩面:集中兵力於主要攻擊點突擊敵人,同時以部分兵力從另一面或多面鉗制並協同殲滅敵人。三三制:以步兵班為單位分三個小組,每組三人,在班長指揮下,以疏散機動、小群的戰鬥隊形進行戰鬥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