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羅榮桓傳 | 上頁 下頁
九二


  當時,由山東進入東北的部隊,除攜帶長槍二。二二萬支、輕機槍五二九挺外,只有十六挺重機槍、二十五個擲彈筒、八門迫擊炮,彈藥更為缺乏。其他部隊也大體一樣。蘇軍對人民自治軍雖然持友好態度,但並沒有把存在瀋陽的大批武器彈藥移交給人民自治軍。人民自治軍在作戰初期武器彈藥補給遇到很大困難。但後來在一些中小城市中,還是從蘇軍手裡接收了一批日偽的武器彈藥,裝備有所改善,滿足了急需。

  除山東部隊外,當時已到東北境內和少數尚在行進途中的部隊,計有:冀熱遼軍區部隊,華中新四軍第三師,陝甘寧、晉西、冀魯豫和冀中等解放區抽調來的部隊;還有由延安調來的炮兵學校和由各解放區派到東北的幹部團(隊),共有二萬左右的黨政軍幹部,包括二十名中共中央委員和候補中央委員(占中共中央委員和候補中央委員總數的四分之一),其中有政治局委員四名(占政治局委員總數的三分之一)。以上,不包括冀東部隊新發展的人數,共約七萬人,連同山東來的六萬餘人,總計約十三萬人。此外東北抗日聯軍在吉(林)(春)地區還發展了九個步兵團、二個騎兵連,在北滿新建了一些小部隊。

  在短短幾個月內,從四面八方集中這麼多的部隊和幹部到東北,上下友鄰之間互不熟悉,自然會產生頭緒多、工作忙亂的問題。要把這麼多部隊整編好,融為一體,置於東北局的統一指揮之下,象一盤機器一樣運轉起來,還需要一個過程。

  然而,已經沒有從容整編的時間了。因為國民黨的全部由美械裝備的機械化部隊第十三軍已于十一月初海運到秦皇島,並於十一月十一日在飛機掩護下開始向山海關猛烈進攻。半機械化的第五十二軍由越南用美國軍艦海運,於十三日在秦皇島登陸,也加入了進攻的行列。把重武器都留在山東的第七師和冀熱遼部隊扼守山海關,多次擊退裝備精良的敵人的進攻,戰況非常激烈。

  羅榮桓一到瀋陽,便同林彪、程子華、呂正操等緊急磋商,於十一月十四日致電在安東的肖華、在膠東的許世友、林浩和華東局的陳毅、黎玉,要求「肖告李丙令轉羅華生及膠東最近登陸之十六團,負責山東過海部隊登陸及向山東運送汽油等物資。,立即兼程來瀋陽參加作戰」。電報中還要求魯中第三師儘量乘汽船,或用汽船拖帶帆船迅速渡海北上。

  ①當時任第二縱隊政治部主任兼(渤)海北指揮

  ②當時任山東二師師長

  十一月十五日,中央軍委毛澤東主席致電東北局,命令堅守山海關、綏中之線,節節抗擊,消耗疲憊敵人,待敵進至綏中地區或興城地區,業已疲勞消耗至相當程度,我則集中最大兵力于最有利之時間、地點,由林(彪)或羅(榮桓)親去指揮,舉行反攻,分作幾次戰鬥,殲滅敵人。

  然而敵人後續部隊仍在源源不斷地由美國軍艦運到秦皇島。由於敵強我弱,力量懸殊,人民自治軍守關部隊於十六日主動撤離山海關。

  東北局緊急決定林彪去前線指揮作戰。林彪十一月十九日出發。為了使指揮得力,通訊靈便,羅榮桓毫不猶豫地把隨他從山東來的蘇靜、李作鵬等主要機關工作人員和電臺交林彪帶走。

  由於新到東北的人民自治軍,經長途行軍,十分疲憊,加之槍械不足,通訊不暢,因此面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由軍艦運來的國民黨部隊,無力組織有效防禦,更不可能在綏中或興城地區大量殲滅敵人。國民黨軍便乘虛沿北甯路蜂擁而來,連占綏中、興城、錦西。

  §撤出大城市,把工作中心放在建立根據地上

  十一月十九日,駐東北蘇軍通知東北局,按照中蘇條約,蘇軍將把長春路沿線及城市全部移交給國民黨,要求人民自治軍撤出大城市。二十日,中共中央致電東北局:「彼方既如此決定,我們只有服從。」

  ①即中長路,舊稱「中東鐵路」,包括以哈爾濱為中心,西至滿洲里,東至綏芬河,南至大連的鐵路線。抗戰勝利後,根據蘇聯與國民黨政府簽訂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由中蘇共管,一九五二年全部移交中國

  面對這一形勢,中共中央和東北局原先確定的通過佔領大城市交通幹線而獨佔東北的方針已不適用。中共中央和東北局的一些領導幹部根據敵我力量的對比,對東北的戰略方針問題重新進行了研究。他們在延安、重慶、瀋陽、遼西前線通過電臺反復進行了磋商。此時,毛澤東因疲勞過度,已住醫院療養,中共中央工作由劉少奇主持。十一月二十日,由劉少奇擬稿的中共中央致東北局的電報,指示將長春路沿線及大城市讓給國民黨軍。二十二日,在劉少奇致中共重慶代表團的電報中,把這一行動概括為「讓開大路,佔領兩廂」。

  但同日,中共中央又命令彭真、羅榮桓並林彪、李運昌、沙克、黃克誠、劉震、洪學智:「頑十三軍、五十軍向錦州急進,望集中營口、瀋陽主力到錦州方面協同黃(克誠)、梁(興初)兩部以主力全部或一部殲滅該頑。」

  此前,二十一日,林彪已接受黃克誠建議,從遼西前線打電報給中共中央和東北局,提出:「目前我軍應避免被敵各個擊破,應避免倉皇應戰,應準備放棄錦州以北二三百里,讓敵拉長分散後,再選弱點突擊。」彭真、羅榮桓同意此意見,並報中央批准。十一月二十六日,人民自治軍主動放棄錦州。

  十一月二十八日,中共中央致電東北局指出:國民黨已乘虛突入佔領錦州,且將占瀋陽等地。我企圖獨佔東北已無此可能。但須力爭我在東北之一定地位,除長春路沿線及東北各大城市我應力求插足之外,東滿、南滿、北滿、西滿廣大鄉村及中小城市與次要鐵路,我應力求控制。

  這一電報在指出應力求控制廣大農村及中小城市為工作重心的同時,又提出對各大城市亦應力求插足。

  十二月五日,彭真、羅榮桓致電中央軍委,提出:蔣頑能空運到瀋陽、長春的兵力各一萬人,我軍可集中三萬到四萬爭奪瀋陽,集中一萬主力威脅長春。因此,建議在蘇軍撤退後迅速佔領長春、瀋陽。

  十二月七日,中共中央複電,目前不應以爭奪瀋陽、長春為目標來佈置一切工作。

  十二月十一日,國民黨佔領錦州後,為儘快佔領東北,一面要求蘇軍暫緩撤軍,一面大舉向東北運兵,將其號稱「五大主力」中的兩支主力新六軍和新一軍及第七十一軍火速趕赴東北。

  ①這五大主力是新編第一軍、新編第六軍、第五軍、整編第十一師和整編第七十四師

  十二月十三日,羅榮桓在結合當時戰場形勢,對戰略方針的各種設想進行了反復考慮和權衡後,又單獨署名致電林彪、李運昌和呂正操,提出對創造東北根據地的意見。電報說:

  東北已無我獨佔局面,沿長春路各大城市,將為國民黨所接收。但我爭取控制兩側之(廣)大地區,包括中小城市、次要交通線及某些工業原料地區,仍然來得及,這將會造成國民黨還是處於劣勢地位之可能。東北城市與鄉村,既不同于關內華北各地,較比資本主義國家亦有區別。且沿長春路各大城市工業受到破壞,海口交通之門戶旅順、大連,為中蘇協定所限制,南滿其他海口仍在我控制中。因此我爭取控制沿長春路兩側廣大地區,將造成各大城市處於孤立中。這樣,大城市之優勢地位亦顯然起了大的變化。如果我們在東北完全沒有城市或者沒有中小城市(及)次要交通線,將會發生存在的困難。但只將數大城市落於國民黨之手,是仍然有我優勢之可能。這一問題的提出,我認為有非常必要,這是關係到我們今後對東北之堅持與造成我們同國民黨戰和是否有利的決定條件。如果我們努力爭取控制住沿長春路兩側廣大地區,即會有我們同國民黨可爭奪大城市和可以爭取大城市插一腳(之可能)

  國民黨接收沿長春路各大城市仍然存在許多困難。他在華北不能擊破我們,這樣就造成了他對東北進軍之相當陷於孤立。同時他進入沿長春路各大城市,在其軍事行動上亦將受中蘇協定之束縛。但可能沿北甯路繼續增兵,以便配合從北平向喜峰口之進攻,與我首先爭奪遼熱地區,這一大規模之戰事可能在明春。

  我們應爭取在一個月內展開創造根據地工作,放手發動群眾,整訓並充實野戰軍,建設地方軍,統一作戰指揮與後方之組織。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