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羅榮桓傳 | 上頁 下頁 |
八四 |
|
※第十七章 指揮大反攻 §準備大反攻 在春季攻勢作戰頻傳的捷報聲中,一九四五年四月間,迎來了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勝利召開。 羅榮桓由於工作的需要未能出席這次大會,被大會選為中央委員,黎玉和萬毅當選為候補中央委員。消息傳到山東,山東分局、軍區的幹部們向羅榮桓表示祝賀。宣傳部門有些幹部醞釀著印製羅榮桓的頭像。 印製頭像,這已是第二次提議了。第一次是在一九四一年。第一一五師政治部準備出版《戰士》雜誌。編輯那逖看到有的地區的雜誌刊登了該區領導人的頭像,便準備在《戰士》雜誌的扉頁上刊登羅榮桓的像。當時沒有條件制銅版,那逖便照像片刻了一張木刻像。羅榮桓知道了這件事,告訴宣傳部長賴可可說:「雜誌不要登我的像。要登就登毛主席、朱總司令的像。」 那逖刻那幅木刻,很費了一番心血。當他聽賴可可傳達了羅榮桓的意見後,只好把那塊木刻板珍藏起來,在反「掃蕩」中多次輕裝,都沒有捨得丟掉。 羅榮桓當選為中央委員後,有些人又建議印製頭像。羅榮桓讓宣傳部副部長陳沂制止這件事。陳還想說服他:「這樣做是出於同志們對你的尊重。」 羅榮桓搖搖頭:「尊重可以,但也不必把我的像掛到牆上去啊!現在的當務之急是貫徹七大的精神。要扎扎實實地做工作,而不要去搞這些事。」 為了貫徹七大的精神,五月八日,羅榮桓發表了《學習〈論聯合政府〉是實現黨的任務的首要任務》一文。文章指出,中國解放區人民早已選定了人民的路線,新民主主義路線。但是,在我們隊伍中還有少數人擔心這樣做會引起同國民黨的分裂,害怕國民黨製造內戰。他們只看到裝備就是準備反攻的一切,其餘的看不到,因而認為依靠國民黨,才可能反攻,八路軍新四軍只能起配合作用。 羅榮桓在批評了這種錯誤傾向後,提出要獨立自主地準備反攻,這一問題羅榮桓早在一九四四年軍事工作會議時就已提出。他在那次會議的總結中說:「……準備和進行反攻,必須以我們為主,不能依靠盟國,更不能把希望寄託在國民黨身上。」他還指出,國民黨反動集團可能製造國內突然事變,因此我們部隊要有更加鞏固的戰鬥力。 羅榮桓發表這篇文章的第二天,五月九日。德國法西斯無條件投降,歐戰結束。中國抗戰的勝利亦已在望。少數幹部戰士在新的形勢下又產生了新的思想問題。他們受到「打敗日本好回家」口號的影響,戰鬥意志有所鬆懈。「打敗日本好回家」,本是抗日初期一首歌曲的歌詞。一開始唱還感覺不到什麼,到了一九四五年便明顯暴露出它的局限性了。羅榮桓及時提出,用「哪裡有敵人就打到哪裡去」代替前一個口號,從而有力地鼓舞了廣大指戰員的戰鬥意志,為反攻和準備戰後的鬥爭作了又一次動員。 為了獨立自主地進行反攻,繼春季攻勢之後,羅榮桓又主持制定了山東的《五、六、七三個月的作戰計劃》。 長期以來羅榮桓有一個重要設想,就是要把山東五個戰略區打成一片。為此,必須集中力量打通膠濟路東段的兩側地區,因為,這裡正是渤海、膠東、魯中、濱海四個戰略區的聯結點。而當時在山東的偽軍和頑軍中,除吳化文部已經西竄泰山地區外,其餘部隊大都麇集於這一地區。《五、六、七三個月的作戰計劃》規定的作戰對象主要就是這些部隊。 一九四五年五月一日,日軍突然增兵山東,用三萬人的兵力,以魯中、濱海地區為重點,舉行了全區性的「掃蕩」。羅榮桓獲悉後決定,《三個月的作戰計劃》暫時停止執行,各軍區立即轉入反「掃蕩」。 在反「掃蕩」中,羅榮桓同過去一樣除了指揮部署各軍區部隊作戰外,還親自率領軍區機關與敵周旋。這時他的病情仍然很重,尿血不止。毛澤東得知後,於六月九日致電羅榮桓:「病未好甚繫念。擬派林彪同志來魯,尚未最後決定。稍遲當可酌定電告。你可於休養中,在病情許可下指示大政方針。工作多交黎玉同志辦。」 然而,在敵後頻繁的反「掃蕩」中,缺乏休養的條件。儘管他行軍時不得不坐擔架,但仍然以驚人的毅力,堅持指揮。由於他對敵情的周密判斷和果斷指揮,使軍區機關多次巧妙地躲過了敵人的合擊。 經過二十餘天的奮戰,五月下旬,各區先後勝利結束了反「掃蕩」,殲滅日偽軍五千餘人,攻克了邳縣,收復了此次「掃蕩」中被敵佔領的蒙陰縣城及據點一百四十多個,保衛了濱海區日照縣的安東衛海口,粉粹了敵人企圖完全控制山東東南沿海的企圖,擴大了根據地。 然而,在此次「掃蕩」中,敵人佔領了膠東海陽縣沿海地區、濱海的莒縣城和柘汪海口,打通了日(照)莒(縣)公路。日軍自連雲港到青島沿海,增加到五個旅團;在濟南與泰安之間有主力第五十九師團,隨時準備機動;有相當三個旅團的兵力分佈於津浦、膠濟沿線。日軍在山東的實力增加到十萬人。 這種新情況,很容易讓人聯想起一九四一年和一九四二年兩次大「掃蕩」。那時日軍最多達到五萬人,而現在則超過一倍,當然增加了形勢的嚴重性。在反「掃蕩」結束後,究竟是分散兵力準備迎接敵人新的進攻,還是仍然堅持既定的作戰計劃,乘敵「掃蕩」後疲憊之際,適當集中兵力,繼續發動攻勢作戰,以迎接大反攻呢?這是一個需要審慎決定的問題。 羅榮桓在六月二日發出的山東分局《關於山東目前戰爭形勢及緊急動員的指示》中指出:目前山東新的緊張形勢,「基本上是由於蘇聯強大紅軍攻佔柏林、歐洲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結束後,同盟軍行將登陸而引起來的新的變化。同時,也由於我山東解放區年來之擴大,不但收復了一些重要城鎮,而且控制了一千餘裡長的海岸線,並直接威脅青島、濟南、徐州三大城市與津浦、隴海、膠濟三大交通幹線」的結果。 他認為,在這種新形勢下敵人的「掃蕩」的性質和規律都和過去根本不同了。重現一九四二年的局面不是絕對沒有可能,但可能性也不大了。 六月十九日,羅榮桓把山東鬥爭情況電告毛澤東並轉林彪,決心繼續執行因反「掃蕩」中斷了的《三個月作戰計劃》。 七月十二日,羅榮桓、黎玉、肖華致電各軍區,重新調整了部署,準備延長作戰時間一個月,爭取八月底徹底完成。新的攻勢除仍以膠濟路東段兩側為重點以外,還要擴展到山東全區。 各軍區根據山東軍區的命令,進行了大規模的攻勢作戰。自六月初至八月上旬的兩個多月內,共進行了十餘次較大戰役,殲日軍三百餘人,偽軍三萬餘人,擴大了解放區約一。一萬平方公里,解放了郯城、邳縣、蒲台、濱縣、南皮、沾化、德平、慶雲、費縣九座縣城和羊角溝海口(壽光東北)、景芝(諸城以北)、馬頭(郯城以西)三座重鎮。各解放區之間擴大了聯繫。膠濟、津浦、隴海三條鐵路幹線暴露在我軍直接打擊之下。在膠濟路東段兩側地區的偽軍厲文禮、張步雲、張景月、張天佐、李德元、閻珂卿、趙保原、王豫民等部,以及在魯南區的張裡元、梁鐘亭、申從周、王洪九等部,或被殲滅,或遭嚴重打擊。在泰山區的吳化文部被殲千人後又於六月間逃竄到安徽。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