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李大釗 | 上頁 下頁 |
一〇 |
|
正是在「五四」運動前後,為著革命鬥爭的需要,李大釗更加勤奮地鑽研和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1919年一年時間裡,他就發表了100多篇文章,平均不到4天就寫成一篇。從政治問題、經濟問題到思想道德問題;從青年運動、工人運動到婦女運動;從工人的生活、農民的疾苦、青年的教育問題到社會其他問題如士兵問題、麵包問題、失業問題、自殺問題、廢娼問題等等,其範圍之廣,幾乎無所不包,無所不寫。在這一系列的文章中,尤以《我的馬克思主義觀》這一長篇論文最為重要。它系統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並指出這三個部分「都有不可分割的關係,而階級競爭說恰如一條金線,把這三個原理從根本上聯繫起來」。 在1919年5月5日馬克思誕生101周年紀念日,李大釗在《晨報》副刊開闢了「馬克思研究」 專欄。到11月11日為止,這個專欄開了6個多月,曾陸續刊載馬克思的《勞動與資本》和一些關於馬克思主義的譯文。 李大釗還準備將他負責編輯的《新青年》六卷5號編成馬克思研究專號。就在這上面,他著手撰寫了《我的馬克思主義觀》這一長篇文章,對馬克思主義進行系統的研究。在這篇文章中,李大釗提到了自己搜集資料的過程:自1918年5月5日馬克思誕生百年紀念日以來,「各國學者研究他的興味復活,批評介紹他的很多」,於是,「把這些零碎的資料,稍加整理」,向《新青年》讀者介紹。李大釗為寫這篇文章做了大量的搜集和研究資料的準備工作。由於他早已認識到了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的偉大意義,勤奮不懈地研究和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又始終投身革命鬥爭實踐,指導群眾運動,同時,在日本時就熟練地掌握了日文、英文等外語工具,所以能夠在十月革命後僅僅一年多的時間內,達到對馬克思主義比較系統的瞭解,寫出了《我的馬克思主義觀》這篇著名的文章。 李大釗在這篇文章中分別闡述了馬克思的唯物史觀、階級競爭說、經濟論等,比較系統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的一些基本原理。於1919年9月至11月在《新青年》六卷5號、6號上連載完畢。這篇文章寫於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傳播的時候,中國革命正處於由舊民主主義轉變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過程中,受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文章闡述得還不盡完備,有些地方寫得還不夠準確。但它畢竟是我國最早比較系統的宣傳馬克思主義的著作,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 當時在我國,馬克思的原著還沒有整本地翻譯過來,李大釗根據河上肇的日譯,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裡集中翻譯了幾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重要部分,這對於此後在我國翻譯和傳播馬克思主義著作,也起了很好的影響作用。 五四運動以後,各地相繼湧現了許多傳播新思想的刊物。李大釗在北京收到各地寄給他的刊物,這些刊物都採用了與《每週評論》相仿的版式,說明《每週評論》在全國的影響之大。李大釗看後,認為長沙的《湘江評論》是當時全國最有分量、見解最為深刻的刊物。《湘江評論》的主編,就是幾個月前和李大釗一起工作過的毛澤東。1919年3月間,毛澤東和李大釗分別後,經上海回到湖南,「五四」期間,直接領導了當地的革命運動,於7月間出版了《湘江評論》。 馬克思主義的進一步傳播,遭到敵人的極端仇視。 同時也受到反馬克思主義思潮的阻止。眾所周知,李大釗於1919年8月發表的《再論問題與主義》,對胡適挑起的問題與主義之爭,作出了鮮明的反駁。 對胡適鼓吹的一點一滴地改良、反對根本改造的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批駁得體無完膚。此後,他對各種反動思潮,結合對馬克思主義的宣傳,進行一一批判。 他的文章如同他的為人一樣,觀點是鮮明的,態度是平和的,總是以正面闡明道理,很少用尖刻挖苦的詞句,就是對別人的諷刺謾駡,他也是置之不理而已。 這樣以理服人,反而效果更大。 1919年8月底,北洋軍閥政府查封了《每週評論》,同時還在郵電局扣留了和《每週評論》版式相仿的其他刊物。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