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林伯渠傳 | 上頁 下頁
一一三


  在「大躍進」的年月,林伯渠對於我國民族問題和統戰工作仍非常重視。一九五八年十月二十日,他就曾代表黨中央、中央人民政府和毛澤東主席赴銀川,參加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的慶祝活動。與他同去前往祝賀的還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民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謝扶民,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楊靜仁以及各省市的代表。林伯渠一行二十二日抵達銀川時,在車站受到了各族群眾五千多人的熱烈歡迎。

  二十五日,寧夏回族自治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隆重開幕,寧夏回族自治區宣告成立。林伯渠在會上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說:「寧夏回族自治區經過將近兩年的醞釀、協商和籌備,今天正式宣告成立了。這是回族人民和自治區內各民族人民的一件大喜事,也是全國各族人民的一件共同的喜事。」接著,他深刻地論述了我們黨的民族政策和建立民族區域自治的重要意義。他指出:「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完全符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和各民族的共同願望,是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一把鑰匙。在回族中推行民族區域自治的事實,就充分證明了這個政策的巨大優越性。由於在各地回民聚居的地方依據聚居地方的大小分別建立了大小不同的回族自治地方,不但保障了回族人民在管理本民族內部事物上當家作主的權利,大大激發了他們參加祖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精神,而且迅速消除了歷史上殘留下來的回族和漢族及其他民族間的隔閡,增進了各民族間的互相信任和團結。毫無疑問,寧夏回族自治區的成立,一定會鼓舞起自治區內各民族人民更大的革命幹勁,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民族團結的事業上作出更大的成績」

  --------
  《寧夏日報》,1958年10月26日。

  在銀川短短的幾天裡,林伯渠參觀了一些工廠和村莊,他和工人、幹部親切交談,到農民家裡作客,把黨的關懷和溫暖,帶給了寧夏人民。他顧及地方上的困難,指示秘書等人,不許隨便要汽車。開會時,要中央代表團的同志坐大汽車去。晚上參加慶祝活動,他要求將代表團的坐票前後搭配,以便代表們分散到群眾中去,擴大接觸面,瞭解更多的情況。當地的辦事人員特意加工了一些質量上乘的毛毯,贈給每位代表一條,林伯渠獲知後,指出這是違反黨紀、政紀的,結果全部退回。這些看來似乎是些「小事」,卻體現了一個老革命家的優良作風,給當地的幹部、群眾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從銀川回到北京後,十一月十二日,林伯渠參加了孫中山先生誕辰九十二周年紀念儀式。他曾二十年贊襄孫先生的革命事業,對孫先生始終非常崇敬,每逢先生誕辰,總要與老同志、老朋友一起緬懷孫先生的革命事蹟。這次在碧雲寺參加紀念儀式後,他與何香凝、李濟深等諸老回憶和交談中山先生的革命故事時,有人談到這樣一件事:香港《晶報》報道,國民黨元老于右任的兒子從一老友家中,發現了三十年前由何香凝、經亨頤、陳樹人三人合作的《歲寒三友圖》中堂一幀,上有于右任的題詩,便攜回家中。于右任見後,發現詩中漏落一字,隨即揮毫補上。他在欣賞詩畫之餘,追懷往事,感慨萬千,遂再題詩二首。其中一首寫道:

  破碎山河期再造,凋零詩友記同游。
  中山陵樹年年老,掃墓于郎已白頭。

  林伯渠對於右任懷念大陸和舊友的心思,深表同情,只是覺得于先生詩的後面兩句,未免過於沒落傷感,當即步于詩原韻,口占一首,並揮筆親書:

  不怕掃墓人白頭,中山陵樹綠悠悠。
  當年黃埔分明在,風雨同舟憶舊遊。

  --------
  《人民日報》,1958年11月12日。
  《林伯渠同志詩選》,第105員。

  這首詩,表達了林伯渠希冀雲散在臺灣或者異域的舊友們,能夠深明大義,和祖國人民一起,團結在枝繁葉茂的中山陵樹之下的殷切希望。

  「大躍進」造成經濟生活的嚴重混亂,很快在各個方面表現出來。從一九五八年十一月初起在毛澤東領導下,中央開始糾正當時已覺察的某些「左」的作法。次年六月中央書記處召開會議研究鋼鐵以及整個工業生產問題,通過認真分析原材料生產能力和運輸條件,把鋼的生產指標由一千八百萬噸降到一千三百萬噸。林伯渠對這一決定極表贊同,他主張根據客觀條件確定生產指標,編制計劃「不從指標講起,要從材料分配提出問題,先保證生產,後安排基建」

  --------
  《林伯渠日記》(末刊稿),1959年6月8日。

  一九五九年七月一日,林伯渠赴廬山參加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最初確定的議題是總結經驗,糾正錯誤。毛澤東在會議開始時指出,「大躍進」的主要教訓之一,就是沒有搞綜合平衡。林伯渠在發言提綱中,雖然在全域上和路線上,仍然是肯定「大躍進」的,但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見。他認為「我們的不足」,問題在於:「既忽視客觀規律,又未能綜合(平衡)。」其不足之處,有一部分是發展中的困難,是不可免的;有一部分是我們的錯誤造成的,如:「刮共產風」,「似乎一切都要翻一番」,這是「脫離群眾的」。關於經驗教訓,他提出兩條,一是「應該掌握客觀規律」,二是「全面執行黨的政策」。他明確指出:「過去成功了的革命,經過多少周折!現在向自然開火,已遇到和將遇到的困難,不會比以往革命少些。」因此,共產黨人要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需要「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

  在參加廬山會議期間,林伯渠心事浩茫,寫了不少充滿哲理、寓意深刻的詩句。七月十二日是星期天,會議休息,他夜不能寐,經反復思考,于次日寫成《廬山即景》一詩,詩雲:

  五老峰頭氣象新,居高臨下一身輕。
  空中蝴蝶迷茫夢,大計熟籌問耦耕。
  花木怡然屬自我,陰陽終古影乾坤。
  規律客觀不可忽,自有群眾做結論。

  --------
  《林伯渠同志詩選》,第117頁。

  「空中蝴蝶迷茫夢」一句用了《莊子》莊周夢為蝴蝶的典故,批評「大躍進」中出現的浮誇現象嚴重地脫離了實際。

  「大計熟籌問耦耕」是指決定國家大計,應當多多聽取群眾意見。他強調客觀規律是不可忽視的,對「大躍進」不同看法的激烈爭論,歸根到底,只能由人民群眾作結論。

  七月二十三日,毛澤東在廬山會議上錯誤地發動了對彭德懷的批判。緊接著召開的八屆八中全會,又錯誤地認定彭德懷、黃克誠、張聞天、周小舟結成了反黨集團。林伯渠在八屆八中全會小組會的發言中,也講了一些違心之言,說了錯話。但他當時的心情是非常矛盾的,他把發言記錄改了又改,塗了又塗,最後還是決定將發言記錄稿壓下,不登簡報。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