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劉伯承傳 | 上頁 下頁
一四四


  劉伯承的二女兒彌群結婚時,只在機關舉行了簡單的婚禮。事後,劉伯承提出用一個星期天,全家歡聚,慶賀彌群夫婦新婚。不巧,彌群所在單位利用那個星期天組織義務勞動。彌群有些為難地把這事告訴了父親,劉伯承風趣地說:「家規依從國法,個人服從組織嘛!」

  劉伯承的三女兒解先入黨前,她所在單位的黨組織派人到家裡來徵詢劉伯承的意見。劉伯承非常認真地說:「如果你們要瞭解她在家裡的表現,我可以向你們介紹;但你們問我她能否入黨,那完全是黨組織的事,我不能發表任何意見。」

  劉伯承的長孫降生時,他已雙目失明,年滿八旬。他非常高興地給孫子起了名字,並催著汪榮華趕快把名字告訴兒媳婦。家裡人每次把小孫孫抱到他面前,他都慈祥地撫摸著孩子胖乎乎的臉蛋。但就是對全家的這個寶貝疙瘩,劉伯承夫婦也嚴格要求,使他和普通人家的孩子沒有什麼兩樣。孩子在媽媽醫院的幼兒園裡長大,在一所普通小學上學,隨後又考進西郊一所普通中學,口袋裡揣著月票,脖子上掛著鑰匙。

  劉伯承對子女處處嚴格要求,為的是培養他們健康的思想和良好的品德。他常常對子女們說:「勤能補拙,儉以養廉,廉潔的品行要靠平時儉樸的生活養成。只有工作上廉潔奉公,政治上才能無私無畏。」

  在家裡,劉伯承冬天經常穿著袖口磨破、領口洗得發白的舊衣服,穿一雙家制的黑色布棉鞋。他的一件毛衣,袖時都破了,還一直穿在身上。夫人汪榮華看到這件毛衣實在不能穿了,便給他買了一件新的。他接過新毛衣,看了看,又放在桌上,說:「我這件舊的,補補還可以穿嘛,何必花錢買新的。」仍然捨不得把舊毛衣脫下來。

  劉伯承孩子的衣服,往往是老大穿了老二穿,縫縫補補給老三。老五劉蒙上中學了,穿的還是姐姐穿過的女式黃軍裝。有一天,阿蒙放學回到家裡,嘟著嘴對汪榮華說:「媽媽,以後我不穿姐姐的黃軍裝了,同學們都笑話我。」

  汪榮華仔細端詳著兒子:挺高的個頭,穿一身女式黃軍裝,模樣確實很滑稽。她忍不住笑了起來,說:「是啊,你長大了!等這件衣服穿破了,媽媽再也不讓你穿姐姐們的衣服了。」

  生活上劉伯承對子女嚴格要求,學習上更是毫不放鬆。他一再勉勵子女們刻苦讀書,掌握真本領,腳踏實地為人民服務,但不一定要當官。他嚴肅地告誡子女:「沒有那個大德大才就不要去當那個官,即使當上了,也不能很好地為人民服務。」

  1962年,他看到教育部的一個通報後,寫信給長子太行說,這次教育部通報了一個高等學校的調查,「成績優良者10人:8個是高級知識分子的子女,一個是農民兒子,一個是右派之子。而幹部子女則一個也沒有——可能這是不全面的調查,但是要警覺。幹部子女生活優裕,自由散漫,看不起人,認為學習沒有意思,自甘落後。這必須大力教育,扭轉某些落後的幹部子女的壞意識,才能繼承發揚革命傳統。」就在這封信中,劉伯承問太行:「謙虛謹慎習慣在修養否?」

  劉伯承經常對子女們說:「我打了一輩子仗,身邊沒有什麼私人財產好繼承。你們也不能靠著我劉伯承這塊牌子生活。你們自己要自尊自立,自強不息。」他雙目失明以後,有一次讓幼子太遲扶著他在院子裡散步。突然間,他掙脫了太遲的手,自己摸索著向前走去,邊走邊對太遲說:「這叫什麼,這就叫自強不息。我80多歲還要自強不息,你們年輕人更要自強不息,自強不息啊!」然後,他又語重心長地告誡太遲:「我們是打掃舞臺的,把三座大山推倒了,把舞臺整理好了,唱戲要靠你們。你們要想唱好戲,就要好好學習,唱戲要靠真本事。」

  劉伯承的6個兒女沒有辜負父輩的期望。他們都讀完了大學,在各自的崗位上為四化建設貢獻自己的才智。長子太行是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1964屆的畢業生,畢業後分配搞科研工作。他業務熟練,安心本職,曾主動放棄到部隊當高級指揮官的機會,始終堅持在科研工作崗位上,現任空軍指揮學院學術研究部副部長。二女彌群是空軍司令部業務部門的一名領導幹部。以吃苦耐勞、勤于鑽研著稱于同事之中。曾多次立功、受獎,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三女解先、四女雁翎是醫生。五子阿蒙在高級軍事機關當參謀,幼子太遲在軍事機關工作。

  劉伯承夫婦愛子深切,教子有方,博得了人們的廣泛稱頌。汪榮華被評為北京市1986年度的「好家長」。

  §第四節 「十萬軍帳哭劉公」

  1912年劉伯承雙目失明之後,健康狀況日漸下降,不得不住院進行長期治療。戰爭年代,他創傷遍體,頭、眼、腿、腳等都留下了不同程度的殘疾。

  解放後,為培養全軍中、高級幹部,為國防建設和部隊的戰備訓練,他經常超負荷地工作,又使得左眼失明,傷殘破損的身體更是每況愈下。

  中共中央對劉伯承的身體狀況十分關懷,周恩來3次親臨醫院探視。醫護人員也盡了自己的努力。因個別醫生診斷失誤,藥不對症,致使病情逆轉。

  毛澤東得知後親自過問,周恩來迅速作出「停藥,以養為主」的指示,才使他的病情得到控制。

  然而,由於劉伯承年事已高,殘弱多病的身體終於不能恢復而長期臥床不起。

  1973年以後,劉伯承喪失了思維能力。

  1975年以後,劉伯承喪失了自理生活的能力。

  1980年8月17日,五屆人大三次會議批准了劉伯承關於辭去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職務的請求。

  1982年8月6日,中共十一屆七中全會通過了《給劉伯承同志的致敬信》。信中說:「由於年齡和健康狀況,您不能再參加即將召開的黨的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也不能再繼續擔任黨和國家的領導職務。您對中國革命的貢獻和崇高的品德,將為我們全黨所永遠懷念和敬佩。」

  1986年10月7日17時40分,94歲的劉伯承終因久病不治而與世長辭了。

  10月14日,北京一個平常的秋日,涼風瑟瑟,陰霾滿天。京西萬壽路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禮堂前廳,被裝點成黑紗纏繞園柱、挽幛懸掛橫樑的莊嚴肅穆的靈堂。

  劉伯承靜臥在鮮花翠柏叢中,鮮紅的中國共產黨黨旗覆蓋著他高大的身軀。人民解放軍戰士持槍肅立,守護在靈樞兩旁。

  鄧小平率全家最先來到這裡。他向劉伯承深深地三鞠躬,然後久久凝視著昔日的老搭擋、老戰友的遺容。太行山的烽火,大別山的險阻,淮海大地的硝煙,萬里長江的怒濤,西南邊關的征塵,一幕一幕地在他眼前閃現,……慢慢地,淚水模糊了他的視線。

  聶榮臻右臂套著黑紗,坐著輪椅車,由工作人員推著攀上40多級臺階來到大廳。劉伯承臥病在床之後,聶榮臻多次到醫院看望他,總希望他有所恢復,能跟他說上幾句話。如今,物是人非,聶榮臻悲從中來,兩行清淚潸然滾落腮邊。

  楊得志、秦基偉、王平、洪學智、肖克、宋時輪、陳錫聯、張愛萍、楊成武、陳再道、尤太忠、向守志等人民解放軍的高級將領,以及三總部、各軍兵種、北京軍區、國防科工委、軍事科學院的幹部戰士,列隊緩緩地走進大廳,默默地將右手舉到額角,向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功勳卓著的老元帥致最後的軍禮。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