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劉伯承傳 | 上頁 下頁
二八


  紅四團於29日17時攻佔瀘定橋。劉伯承和聶榮臻進入瀘定城時,已是5月30日淩晨兩點鐘了。

  劉伯承和聶榮臻不顧鞍馬勞頓,堅持要去看看滬定橋。楊成武提著馬燈,陪著兩位首長從橋東走到橋西。劉伯承對每根鐵索甚至鐵環都看得十分仔細,好象要把整個瀘定橋印在自己的腦海裡。當他從橋西折回橋中央的時候,停住腳步,扶著橋欄,俯視大渡河裡咆哮翻滾的激流,著力地在橋板上連跺三腳,感慨地說:「瀘定橋!瀘定橋!我們為你化了多少精力,費了多少心血!現在,我們勝利了!我們勝利了!」

  至此,強渡天險大渡河的戰鬥勝利結束。紅軍第一、四方面軍會合的時刻已經不遠了。

  §第五節 與張國燾的鬥爭

  中央紅軍渡過大渡河以後,經天全、蘆山、寶興,翻越終年積雪的夾金山,向懋功前進。1935年6月12日,紅一方面軍的先頭團——第二師第四團與紅四方面軍的先頭部隊,在夾金山北麓勝利會師。

  6月25日,中共中央領導人毛澤東、朱德、周恩來、洛甫、博古等和總參謀長劉伯承從撫邊趕到兩河口,歡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四方面軍領導人張國燾。張國燾在一個警衛排的保護之下,從茂縣趕來會晤。在大雨滂沱中舉行了歡迎會,朱德、張國燾講了話。26日上午9時,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出席會議的有政治局委員毛澤東、朱德、周恩來、洛甫、博古、張國燾。因討論兩軍會合後的戰略問題,劉伯承以軍委總參謀長的身份列席。會議開了3天,28日作出了《中共中央政治局關於一、四方面軍會合後戰略方針的決定》,指出當前的戰略方針是集中主力向北發展,在運動中大量消滅敵人,首先取得甘肅南部,以創造川陝甘蘇區。在戰役上必須集中主力消滅與打擊胡宗南軍,奪取松潘與控制松潘以北地區,使主力能夠勝利地向甘南前進。

  7月6日,中共中央派劉伯承、李富春、林伯渠、李維漢等組成中央慰問團,到第四方面軍進行慰問,幫助傳達貫徹兩河口會議決定,統一戰略思想。張國燾指使中共川康省委出面,向中共中央提出改組軍委和紅軍總司令部的建議,由張國燾任軍委主席,否則就「不能集中領導」,「無法順利滅敵」。這完全暴露了張國燾的政治野心。他自恃第四方面軍有8萬之眾,把一萬余中央紅軍不放在眼裡,企圖先把紅軍的指揮權控制在手裡,然後再篡奪黨和軍隊的最高領導權。中共中央為團結張國燾,7月18日任命他為紅軍總政治委員。

  8月1日,中共中央發表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八一宣言」——《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提出:「停止內戰,以便集中一切國力(人力、物力、財力、武力等)去為抗日救國的神聖事業而奮鬥。」

  為了北上,中革軍委改變了原定的松潘戰役計劃,於8月3日重新制定了《夏(河)(河)戰役計劃》,決定第一、四方面軍在中央軍委統一指揮下,分左右兩路北上:以一方面軍的第一、三軍團和四方面軍的第四軍、三十軍組成右路軍,由毛澤東、周恩來率領,以毛兒蓋為中心集結,向班佑、巴西地區開進;以一方面軍的第五、九軍團和四方面軍的第九軍、三十一軍、三十三軍組成左路軍,由朱德、張國燾率領,以馬塘、卓克基為中心集結,向阿壩地區開進,到阿壩後再東進,到班佑地區向右路軍靠攏,共同向甘肅南部進軍,佔領夏河、洮河流域廣大地區,在洮河以東建立以岷州為中心的川陝甘革命根據地。8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毛兒蓋召開會議,以決議的形式肯定了上述方計。

  8月下旬,左右兩路軍通過了渺無人煙的水草地。右路軍到達班佑、巴西、阿西地區;左路軍主力到達阿壩地區。劉伯承隨左路軍行動。26日,右路軍進行了上包座戰鬥,殲滅胡宗南部5000餘人,繳獲大批武器和物資。

  9月3日,張國燾藉口噶曲河漲水不能通過,命令已進到嘎曲河附近的部隊返回阿壩。同時致電中共中央,公開反對黨的北上方針,提出「右路軍乘勝回擊松潘之敵,左路軍備糧後亦向松潘前進。」他還命令已東進到墨窪附近的紅五軍部隊返回阿壩,準備南下。9月8日,他又致電徐向前、陳昌浩,命令「一、三軍暫停向羅達前進,右路軍即準備南下。」當天,中共中央致電張國燾,明確指出:「左路軍如果向南行動,則前途極不利。」隔了一天,中共中央再次致電張國燾:「目前方針只有北上是出路,向南則敵情、地形、居民、給養都對我極端不利,將要使紅軍受空前未有之困難環境。」9月11日又發出命令:「中央為貫徹自己的戰略方針,再一次指令張總政委立刻率左路軍向班佑、巴西開進,不得違誤。」張國燾竟置之不理,下令右路軍中第四方面軍部隊隨他南下。從而分裂了黨,分裂了紅軍。

  9月中旬,張國燾在阿壩召開了中共川康省委擴大會議,會議在一個喇嘛廟裡舉行。會場上掛著一條橫幅:「反對毛周張博北上逃跑!」省委、省蘇維埃、法院、保衛局、婦女和兒童團的負責人都到了會,以壯聲勢。張國燾在會上說:「毛兒蓋會議是錯誤的,北上是行不通的,還是要南下,建立天(全)(山)(安)根據地,相機向四川發展。」一些受蒙蔽的與會者,在張國燾的蠱惑下,吵吵嚷嚷,圍攻朱德、劉伯承,並逼他們表態。朱德從容不迫、大義凜然地說:「我是共產黨員,中央北上的決定,我認為是正確的。北上才有出路,你們一定要南下,我也沒辦法,但南下是沒有出路的。」接著,劉伯承說:「我同意北上,從全國形勢來看,北上有利,南下是要碰釘子的。薛岳、李抱冰並沒有走,向南走,就會碰到薛嶽和川軍,打得好可以蹲一段,打不好還得轉移北上。」會議在張國燾的操縱下,通過了「決議」,污蔑北上是「右傾逃跑」、「機會主義」,鼓吹南下才是「進攻路線」。會後,大批調換甚至逮捕、殺害擁護中央北上路線的幹部,然後,南下再過草地,9月下旬,到達台塘、松岡、黨壩一帶。

  張國燾的政治野心惡性膨脹,10月5日在松岡附近的卓木碉,公然另立「中央」,宣佈開除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博古的黨籍,致電中共中央宣稱:「此間已用黨中央、少共中央、中央政府、中央軍委、總司令部等名義對外發表文件,並和你們發生關係。」為了支撐「中央」的門面,張國燾強加給朱德、劉伯承許多頭銜。但朱德、劉伯承臨大節而不辱,拒絕承認張國燾的「中央」,呼籲紅軍要團結一致,黨要團結一致,共同打擊敵人。張國燾對劉伯承懷恨在心,不久,就將劉伯承的總參謀長職務免去,調任第四方面軍紅軍大學校長。這是劉伯承第二次被撤掉總參謀長職務,算上南昌起義自然失掉參謀長職務那一次,已有三次之多。後來他曾總結說:「三參總戎幕,一敗兩罷官。」

  10月24日,張國燾發起天(全)(山)(山)(安)戰役,還揚言要佔領成都。劉湘為阻止紅軍入川危及他的統治,在蔣介石的支持下,傾全力對抗。他調集王瓚緒、唐式遵、李家鈺等部,集中80個團於名山及其以北夾門關、太和嘗百丈等地區。兩軍展開連續激戰。其中百丈之戰最為慘烈。歷時7晝夜,雖給敵以重大打擊,紅軍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傷亡四五千人。百丈戰鬥之後,四川軍閥主力集中于東面名山、邛崍地區,薛嶽部6個師在南面雅安和天全以南地區,第五十三師李抱冰部在西南面康定、滬定地區,分別加緊封鎖,準備大舉進攻。南下紅軍這時東進南下均不可能,處境轉入被動。所控制的懋功、丹巴、寶興、天全、蘆山等縣,多為藏族聚居區,人口不過數十萬,物產不豐,糧食、被服補給發生極大困難,戰士一日兩稀一干,都難乎為繼。藏族上層反動分子糾集武裝,不時與紅軍籌糧部隊發生衝突。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