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劉伯承傳 | 上頁 下頁
一一


  劉伯承立即與楊闇公等人緊急磋商。12月3日順慶也爆發起義。鑒於順慶是預定藉以依託的根據地,決定按原計劃由劉伯承赴合川,率黃慕顏部起義,然後馳援順慶,主持和指揮整個起義。

  5日傍晚,當劉伯承趕到合川時,黃慕顏部已接到順慶急電,離開了駐地。於是,劉伯承又拄著手杖,邁開雙腳,在滂沱大雨中連夜追奔,終於在大河壩趕上了起義軍。深夜,劉伯承和黃慕顏等人就行軍路線和部隊情況計議了一番。次日清晨,劉伯承率部揮戈北指,直奔順慶。

  順慶是四川中部出產富庶的地區。該地駐軍川軍第五師師長何光烈,原屬第一軍系統,但一貫擁兵自重,自謀發展,不聽調遣。討賊戰爭中先是與劉湘達成默契,不出一兵一卒;後待熊克武失敗離川後,率部投向了劉湘,被劉湘仍委為第五師師長,並保住了原駐地。何部旅長秦漢三和杜伯乾,在劉伯承、吳玉章、童庸生等人的影響下,逐漸靠攏革命。中共黨員吳季藩、黃直峰分別到兩個旅當政治部主任。後來,秦漢三也被發展為共產黨員。

  何光烈對秦漢三、杜伯乾兩位旅長日益傾向革命大為不滿。對他們提出的響應北伐、擁護國民革命等主張.更是百般反對和壓制。他時常越權指揮團、營長,藉以架空秦、杜,伺機奪其兵權,以至除掉秦、杜。

  在情勢越來越緊迫的形勢下,秦、杜秘密商定在12月5日趁何光烈在順慶土門寺操場檢閱時,逼何就範,宣佈起義。並派人密告劉伯承。不料,事機洩露,使起義不得不一再提前。

  12月3日下午5時,秦、杜指揮所部向何光烈的帥部進攻,在城內激烈交戰。由於起義軍英勇作戰,何光烈攜家眷、弁兵及少數部隊倉皇出逃,並放火燒城。當天起義軍勝利佔領順慶城,並很快組織了地方臨時權力機構。

  12月9日,劉伯承率合川起義軍到達順慶,隨即召開緊急會議,詳細瞭解起義經過,審視整個局勢變化,對鞏固和發展起義勝利,處理各部隊關係,整肅內部紀律、佈置民眾生活等作了安排。第二天,劉伯承召集起義軍7個團另兩個營,共7000多人在果山公園舉行誓師大會。會場兩邊的紅柱子上貼著長聯:「英吉利、美利堅趕緊縮頭;法蘭西、小日本各自滾蛋。」會上,劉伯承身穿國民革命軍服裝,正式宣佈就任「國民革命軍川軍各路總指揮」。

  並向起義軍官兵講話,號召各路部隊團結一致,擁護和參加國民革命,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堅持革命到底。同時,黃慕顏、秦漢三、杜伯乾也分別就任第一、二、三路司令。

  在劉伯承總指揮的主持下,起義軍設立了總指揮部,採取了堅決的應急措施,使順慶的混亂局面得到改變,恢復了社會秩序。

  然而,四川的反動軍閥很快向起義軍撲來。而瀘州方面的義軍,遲遲沒有向北運動。面對這一形勢,劉伯承提出:迅速撤出順慶,向川鄂邊境前進,發揮起義軍的精神優勢,吃掉弱小軍閥,壯大革命力量,向武漢政府靠攏。

  正當順慶的第一、二、三路起義軍商議移動之際,從重慶送來楊闇公的緊急密信,告知已嚴令瀘州義軍火速北上,並指示順慶義軍原地堅守,等候會合。

  於是,劉伯承又和黃、秦、杜進行會商,並在兵力部署上作緊急調整,改撤出城防為堅守順慶。此時,軍閥鄧錫侯早已派兩個團進駐嘉陵江右岸李渡一帶,從南面對順慶取監視狀態。緊接著又加派李家鈺旅4個團,從西面逼近順慶。逃竄到順慶北面南部縣的何光烈,抓住手下的獨立旅和騎兵團,並向鄧錫侯部羅澤州師借來16個營的援兵,叫囂著要「殺回順慶報仇!」

  在敵軍壓城的危急情況下,劉伯承命令秦漢三部第二團團長姚元鋒率兵3個營,在城西紫雲寨、二郎廟、插旗山一帶擔任警戒,日夜巡邏,防止敵人襲擊。

  12月13、14兩日,敵人以8個團的優勢兵力,分三路向起義軍進攻。

  劉伯承指揮起義軍狠狠打擊來犯之敵。但由於瀘州義軍並未北來會合,寡不敵眾,起義部隊處於十分不利的地位。他立即召集營以上軍官會議,討論放棄順慶向東轉移的方案,決定起義軍全部撤出順慶。

  12月15日晨,為集中兵力攻城西之敵,掩護全軍向東轉移,他命令起義軍第一路出兩個營,第二、三路各出3個營,共計8個營的兵力,由秦漢三任前敵指揮,向李家鈺部發起猛攻。因敵人兵力眾多,火器精良,起義軍多次進攻均未能得手。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刻,他親臨西山前線督戰,鼓勵起義軍官兵英勇殺敵。敵人一面以「敢死隊」猛烈反撲,一面利用何光烈的名義,在陣前亂喊亂叫,進行煽動,致使義軍內部的動搖分子棄槍逃走,甚至有的臨陣倒戈,對起義軍造成極大威脅。形勢越來越險惡。

  12月16日上午9時,雙方在小老君進行激烈交火。劉伯承派部隊拼死力戰。但終因故眾己寡,難以擋住敵人「敢死隊」的瘋狂進攻。當天下午,順慶起義軍向東北面的燈檯場方向轉移。到黃昏時,劉伯承和黃慕顏、秦漢三、杜伯乾就地開緊急會議,商討今後行動,劉伯承提議起義軍暫退開江縣整頓。

  12月下旬,劉伯承率起義軍2000多人,由梁山貓兒寨經達縣大樹壩、葫蘆潭到達開江。劉伯承與黃慕顏等人聯銜打電報給武漢國民政府,陳述落後、閉塞的四川尤需革命的理由,報告已「於12月東、江兩日,肅清反動分子,舉義瀘、順,響應北伐。並為軍事統一計,推選劉伯承同志為總指揮,黃慕顏同志為副總指揮,党國大事,義不容辭。……伯承等既為民眾利益而興師,誓當為之奮鬥到底!大義所在,矢志不渝。」此時,楊森由於進攻武漢北伐軍遭到慘敗,轉而偽裝傾向革命,表示歡迎起義軍,並邀請劉伯承和楊闇公到萬縣指導工作。於是,劉伯承、楊闇公先後抵達萬縣,與朱德一起研究時局的變化,商討順慶善後和瀘州方面的軍務,並對楊森進行工作,利用他與劉湘的矛盾來牽制劉湘。

  ①東是指韻目代日期表中的1日,江是指3日。

  ②《重慶文史資料選輯》第2輯第7頁。

  為了迎接新的鬥爭,應付瀘州戰局,重慶地委軍委陸續調集力量來萬縣;中共中央從漢口派往瀘州義軍中做政治工作的人員也相繼到達萬縣。其中許多人對武裝鬥爭缺乏認識,對戰爭沒有經驗,大家紛紛要求劉伯承講軍事知識,介紹作戰經驗。劉伯承便利用早晨和晚上的時間,給大家講了十來個親歷的戰鬥故事。他啟發大家總結順慶起義的經驗教訓,在實踐中學習打仗,學會帶兵。

  起義軍在開江縣紀律嚴明,深受群眾歡迎和稱讚。據重慶《新新日報》3月14日報道:「劉(伯承)(慕顏)部隊,軍風紀異常嚴肅,市場交易公平。主客兩軍及人民俱相親善。」四川《國民公報》3月15日發表題為《開江民眾大有覺悟》的報道:「開江民眾運動,以有革命軍一、二、三路駐紮該縣,近來頗形發展。民眾方面在回龍場已成立兩個農民協會,共四百餘人。

  甘棠鄉已成立農民協會三個,區農民協會一個,共五百多人。普安鄉已組織兩個農民協會,共四百多人。甘棠鄉、普安鄉各組織商民協會一個,各百餘人。」

  §第三節 苦戰瀘州

  在順慶起義發動的同時,瀘州起義已在緊鑼蜜鼓地進行著。

  瀘州,位於四川省南部長江與沱江的匯合處,地形險要,易守難攻,有「鐵打的瀘州」之稱。起義爆發之前,駐在瀘州的3個混成旅都隸屬於四川省長兼邊防軍總司令賴心輝。

  第四混成旅是討賊戰爭失敗後由熊克武部第二混成旅改編的,駐守長江南岸的蘭田壩。該旅許多官兵曾在劉伯承指揮下馳騁川中,具有初步的民主主義思想。旅長袁品文曾在劉伯承屬下任連、營長,歸屬賴心輝以後處處受到排擠和歧視。下級官兵糧餉不足。上下都積滿了怨憤,在苦悶中尋找新的出路。重慶地委先後派出鄧作楷等3名共產黨員前往該旅工作。早在上年9月間,共產黨員童庸生就向袁品文轉交了劉伯承的親筆信。在信中,劉伯承述說當前時局,教育袁品文積極參加革命,聽從國民黨蓮花池省黨部的指揮。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