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金庸傳奇 | 上頁 下頁 |
新聞文學一戶牖(1) |
|
凡是愛看武俠小說的人,沒有不知道金庸的,他一共寫過十四部武俠小說。有人說:他運用知識分子的氣質,把武俠小說帶入一個新境界。他自己卻說:寫武俠小說是娛樂自己,娛樂大眾。 從七十年代開始,金庸陸續刪改這些作品,有的甚至重寫。 武俠小說和報紙是查先生的兩大興趣,和他提這兩件事,他風趣而健談。 問:您認為理想的武俠小說應該是怎樣的? 答:這個問題很難答覆。我談的是個人的希望和方向。 本來任何小說都是這樣,不單是武俠小說。一般西方小說家大概注重三點:一是重心在描寫背景,例如湯馬士·哈代的小說;二是以情節為主;三是以人物為主。中國古典傳統小說大致是以人物為主。例如《水滸傳》、《紅樓夢》、《西遊記》,我們看過這類小說很久後,故事也許不大記得清楚了,但是對書中人物,像魯智深、林黛玉、孫悟空等卻印象深刻。 我個人寫武俠小說的理想是塑造人物。武俠小說的情節都是很離奇的、很長的,要讀者把這些情節記得很清楚不大容易。我希望寫出的人物能夠生動,他們有自己的個性,讀者看了印象深刻。同時我構思的時候,亦是以主角為中心,先想幾個主要人物的性格是如何,情節也是配合主角的人性,這個有怎麼樣的性情,才會發生怎麼樣的事情。 另外一點是,當然武俠小說本身是娛樂性的東西,但是我希望它多少有一點人生哲理或個人的思想,通過小說可以表現一些自己對社會的看法。 問:您很喜歡把歷史寫在武俠小說中,您是否認為武俠小說不能脫離歷史而單獨存在? 答:我寫了十二部長篇,其中有兩三部是完全沒有歷史背景的,像《笑傲江湖》、《連城訣》等等,其他大部分都是有歷史背景的。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時間很長,過去許多朝代的變化不是很大的,而是很緩慢的。一個故事發生在明朝或清朝,只要不與政治牽連在一起,背景不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關係不是很重要的。不像西方,十六世紀的事情與十九世紀完全不同。我所用的歷史背景並不是重要的部分,因為武俠小說情節離奇,許多事情似乎是不可能發生的,有了歷史背景,可以增加它的可信度。 還有一點,我寫的武俠小說有的場面比較大,常有大的戰爭,這就必須要有所根據。 問:剛才您也提到過,您的武俠小說希望能包含一些人生哲理,武盲先生曾在《中國時報·人間》上發表過一篇文章——《你也想寫武俠小說嗎?》,他說武俠小說缺少道德評價,而且商業氣息太多。您認為武俠小說是否應該有道德評價,或者應該有趣味性? 答:武俠小說的趣味性是很重要的,否則讀者不看,它的目的也達不到了。現在臺灣或香港的武俠小說大都是在報上連載的,都不是先寫好再出版,即使是先寫好再出版,也是要爭取最大多數的讀者。就是其他純文學作品,像狄更斯的作品,有些在報上連載的也是很著重趣味性的,也要注重讀者的反應。娛樂性和吸引力是必要的。 關於道德觀念這點,作者不一定要宣揚一種道德或不道德,大致上它是反映作者個人對社會的價值觀念。書中主角常常要面臨許多選擇,透過這些選擇,作者把他的道德觀念傳播出來。我想,其他戲劇、電影也是如此,例如劇中主角對於要不要離婚,要不要自首等等,每件事選擇的時候,總是代表了編劇或作者的選擇。當然如果作者對於當時社會流行的觀念不贊同,他也可以作不同的選擇。我在《神雕俠侶》中,也提到主角是不是可以和師父戀愛結婚,以當時的社會觀念,師生是不可以談戀愛結婚的,但是現代的觀念不同了。 在美學上或藝術上的理論有兩派長期性的爭論,一派是主張文學藝術對社會有責任,一定要表現一種價值觀念;另一派認為藝術是純藝術。社會責任基本上是存在的,但小說在這一點上不像電視廣播那麼強烈,它印成書可以給人深思熟慮的時間。 我個人認為藝術作品基本上是屬美的範疇,科學與真假有關,道德與善惡有關。小說和人的關係很直接,不像音樂或繪畫與人的關係是間接的,例如一幅油畫或貝多芬的音樂,你很難說它是善的或惡的。但小說中有人物,就有價值觀念或道德觀念。武俠小說本身是很微妙的,它也是一種大眾型的產物,要接觸千千萬萬人,如果故意或不知不覺的傳播一種對整個社會善良風俗有害的觀念,我希望能夠避免。雖然它屬美的範疇,但是事實上它是對人有影響的,因此作者要考慮到武俠小說是有千千萬萬人讀的。 另一方面我寫的角色也不是好人、壞人相當分明,壞人也有值得同情的地方。這點我是考慮到人生的經驗,因為在這個社會上也很難講誰是百分之百的好人或壞人,壞人身上也會有好的成分,好人身上也有壞的成分。作者當然希望寫人寫得真實,讀者難免誤會,認為作者有時候把壞人寫得相當好,是否鼓勵壞人。我想作者不是這樣認為,他考慮的是真實不真實的問題。他有時反映社會上具體存在的事,並不是說他反映的事就是他贊同的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