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金庸傳奇 | 上頁 下頁
長風萬里撼江湖(6)


  杜:談到辦報的問題,我想大家都知道,《明報》雖然在銷路上不是第一大報,可是,它的素質和水準,大家都公認是一流的,對於這種成就,您個人有些什麼感想呢?

  金:就個人而言,自然是感到相當滿意。一般而言,報紙總是分成兩個極端,這在英國是特別明顯,一種是以質量取勝的,另一種則是流行性強的。當然,從辦報者本身的理想而言,總是希望能夠辦一份比較好的報紙,銷售量倒在其次。以《明報》目前的情形來說,我覺得內容還是不夠好,還是可以有改善的地方,這是坦白話,絕對不是謙虛之詞。

  杜:這次在臺北和一些朋友,特別是沈登恩,大家在談起《明報》和您的時候,大家都對您這份報紙的水準和素質推崇備至。正由於如此,大家都不約而同地產生了一個問題,就是究竟是怎樣一種力量和使命感在推動您,使您會辦出這樣一份高水準的報章呢?

  金:我個人一離開學校就進入《大公報》。當時在中國它是最有地位(但銷數不算很多)的報紙,對輿論也很有影響力,我從學生時代起就很喜歡這樣一份報紙。後來到香港,我也在《大公報》服務。但後來改變路線,和過去的傳統完全斷絕。

  我認為,一個人一生所做的事業,不論大小,總應該能令自己回想起來感到欣慰。當然這是一個目標,做不做得到是另一回事,不過總得盡力去做就是了。所以,辦報紙也應該辦一份最好的報紙。當然這也是每個人的理想,如果你是開計程車,就希望自己能開得最好,朝向最好的目標走。

  杜:關於這點,剛才您提到輿論,提到理想,提到最好的目標,這使我想到您那有口皆碑的《明報》社評。這裡,我想以最簡單的方式,請問您一個大家都感興趣的問題,就是:您的社評為什麼寫得那麼好?

  金(微笑):這是承蒙大家看得起了。香港是一個政治鬥爭很尖銳的地方。這一方面是因為這裡是一個完全開放的社會,各種各樣的政治都有。就《明報》而言,在別的方面我們也不見得就比其他報章好,不過,有一點我們卻是做到了,那就是真正獨立的。任何力量想影響我們的話,我們是絕對抗拒的。這種態度和立場,可能讀者在短期內注意不到,但長期下來,讀者就會瞭解,我們是真正客觀、獨立和公正的。這個原則維持了二十多年,可說是非常不容易的,因為各種威逼利誘是很大的。當然這也不是因為我是怎麼偉大,能夠不為威逼利誘所動。只是因為我覺得,一個人只要能維持起碼的生活就夠了,只要過得去就可以了,這樣,利誘就容易抗拒了。因為你給我很多錢當然很好,但是我辛辛苦苦搞起來的一番事業就這樣賣給人家,就真是太可惜了。就這樣經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利誘和威逼。

  杜:聽說您最近正專心於潛研佛學,為什麼您會對佛學發生興趣呢?

  金:這個問題不容易回答,因為宗教是一種神秘經驗,信就信,不信就不信,這不是一種理性的,而是宗教性的。我信佛教,因為我相信人生就是這樣子,所以就信了。

  剛才我曾說過,寫小說是追求美。我寫社評,則是在探討真與假,理由充足不充足和判斷對與錯。至於佛學,則是宗教性的範疇,是你信仰不信仰的問題,沒什麼道理可以講的。

  倪:每個人對佛的領悟都是不同的,連釋迦牟尼的弟子,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領悟。

  金:對,這要看個人的個性和經驗而定。

  杜:我想再問最後一個問題,就是像您這樣在創作和事業上都達臻巔峰狀態的「一流高手」,從創作心理而言,內心是否會感覺到特別寂寞呢?

  金:「一流高手」是絕對談不上的,這不是謙虛,是自己真正的感覺。「巔峰」這句話是不太適合,也許用在小說還可以,假如巔峰是指今後我自己不再有進步的話(笑)。至於事業和學問,肯定地離巔峰還很遠,因為相信《明報》還會有很多進步,我自己也還不斷的鑽研與學習。至於寂寞感的問題,我覺得,像一般寫作人,或宗教信仰不強烈的人,到了一個時候,可能會覺得人生沒有意義,沒有出路,於是便滋生了孤獨或寂寞的問題。就我而言,倒沒有這種寂寞不寂寞的感覺,因為,我是一個宗教信仰很強的人,我知道做人為了什麼,就沒寂寞與否的問題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