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金庸傳奇 | 上頁 下頁 |
絕代情聖(1) |
|
神雕大俠的形象, 因了一種至情至性, 散發出特殊的光芒。 * * * 《神雕俠侶》的面世,在金庸的創作歷程中,具有著里程碑的作用。儘管它只是《射雕英雄傳》的續書,但它的精神實質已經完全不同了,它可說是金庸小說創作的一次重大的,醞釀性的轉折。 最主要的不同,是郭靖和楊過的迥異。 楊過一出場,引起了一片譁然。 正如梁羽生的金世遺一面世,也引起不少非議一樣。當時的讀者,喜歡心目中的英雄是完美無缺的。 這也算是文學史上的一個悖論吧? 縱觀中西文學史,我們就可以發現,大凡偉大的作品之所以留存,一定因為它反映了時代,刻劃了人性,還加上流麗的文采。也就是說,基本條件是寫實:反映時代的寫實,人性描寫的寫實、文字功力的寫實。浪漫的縱情,只是一瞬而燦的才華,古典的抑制,才是扎扎實實的成就。 但問題在於,左一個寫實,有一個寫實,一味寫實下去,觀眾又不一定買帳。正因為現實中只有石屎森林,他們便想在小說中尋找海市蜃樓;正因為生活中沒有彩虹,他們便盼望在小說中能實現願望。倘若小說中的故事也跟現實中的生活一樣,他們幹嘛還要去通宵達旦地看小說? 況且,什麼時候,什麼空間,都會有人在呼喚英雄,期待英雄,需要英雄。 這種情況的存在,無疑是難煞了小說家。 金庸同樣也面臨著挑戰。事過境遷,我們不知道他當時都想過些什麼。 抽象的時間是一個巨大的空洞,如果有也只存在於錶盤的刻度上,而且必須憑藉錶針的奔跑。 如同小說中的人物要憑藉故事,歷史要憑藉史實,我們之所以能夠理解小說和歷史,正是因了人物與人物、史實與史實的時差。 兩個新年之間的每一個日子,就像一根根羽毛不斷地脫落飄逝,加深著人類對時間的感受。當我們的生命不斷地被各種事故與故事填充,時間就神秘地轉換成了感受,就只有感受了。 所以,在我們的感受中,對楊過的形象和過去的讀者所感受到的應該是不同的。 有許多人就不喜歡金庸讓楊過這樣出場: * * * 就在這時,一個衣衫襤褸的少年左手提著一隻公雞,口中唱著俚曲,跳跳躍躍的過來,見窯洞前有人,叫道:「喂,你們到我家裡來幹麼?」走到李莫愁和郭芙之前,側頭向兩人瞧瞧,笑道:「嘖嘖,大美人兒好美貌,小美人兒也挺秀氣,兩位姑娘是來找我的嗎?姓楊的可沒這般美人兒朋友啊!」臉上賊嘻嘻,說話油腔滑調。 郭芙小嘴一扁,怒道:「小叫化,誰來找你了?」那少年笑道:「你不來找我,怎麼到我家來?」說著向窯洞一指,敢情這座破窯竟是他的家。郭芙道:「哼,這樣髒的地方,誰愛來了?」 * * * 其實這樣去寫楊過的「第一次」,充滿了張力,留下了相當大的寫作空間,想來金庸也是煞費了苦心,才想到了這麼一個開頭的,既有承前,又有啟後。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