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金庸傳奇 | 上頁 下頁 |
鐵血丹心(1) |
|
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是中國傳統的理想人格。 * * * 稍有一點文學史常識的人都知道,小說在中國起源於神話傳說、六朝志怪和唐代傳奇等等;而在西方,小說則直接源于古希臘的史詩和神話。 但不管中西小說的差異如何之大,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它們都起源於神話傳說,因而也都具有傳奇這一基本特性。 然而,小說自近代以來,特別是到了現代,其固有的傳奇色彩逐漸喪失殆盡了。 因為,這是一個充滿物欲和追逐名利的時代,也是一個精神虛空和情感鈍化的時代。所以,裡爾克有詩雲: 我沒有情侶, 沒有房屋, 在我活著的地方沒有位置, 我被捆縛在所有的物上, 這些物膨脹著把我吞噬。 在這個時候,你可以麻木、被動地順應或承受,這無可厚非,當然,你也可以不甘示弱,不甘奴化,在藝術中再尋找一種支撐與力量,以作對現世的抗拒和否定。 已經有人這樣做。 越來越多的人將這樣做。 這樣的智慧不一定只屬思想家,在金庸的筆下我們也經常見到這種智者。為自己所處的環境所決定,他努力地從民眾中汲取著健康的力量;為自己的性情所決定,他又偏愛著一種精神的安寧與充實。 流瀉在金庸手底筆下的,有不少是具古典色彩的作品,這些作品有對至美境界的禮贊,對精神自足的追求,極合漂泊四海的中國人的心:不是自欺欺人的粉飾現實,而是返璞歸真,在人間尋求真善美,同時也完善自己。 世界上是有各種各樣的活法的。 直面慘淡的人生,是一種活法; 走進象牙之塔,是另一種活法。 過去的文學作品賦予我們太多的經驗和歷史,太多的智慧和情感,太多的思慮和憂傷,而今天的文學卻缺少了激情與理想,缺少批判與深刻,缺少雄渾與啟迪。在經歷了種種困惑之後,心靈的思考指向篩濾了一切紛陳繁雜的具體人生後,對生命對自由和自覺的渴望。 所以越來越多的人走向金庸。 於是,在一片世俗的喧囂中,執意要從文學中尋覓詩意的人們,發現他們還能擁有一片寧靜的天地——這裡有童話,有童心,有武林掌故,有俠士風度,有古典情懷…… 金庸把一種倨傲不凡,金玦玉礫的風度與氣質,寫得入木三分:追求富貴,終達對富貴的超越;追求功名,終達對功名的遺忘;追求顯赫,終達對恬談的退守……縈繞在他筆下紙上的不少都是這般早已失傳的儒道風範。 真好,儘管少了點關於終極價值的話題,但這兒有著喧囂攻不破的平和與自在,還有一種陶淵明式的風情。是的,在經歷了太多的苦難之後,這個時代還需要詩意。 金庸讓許多人尋找到丟失已久的中國魂。 《射雕英雄傳》是金庸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也是讀者心目中「中國之魂」的最好的載體。所以,它一發表,便真正確立了金庸武林至尊的地位。 它倒不一定是金庸最好的作品,但卻是金庸最重要的作品。 這不僅僅是因為它別稱《大漠英雄傳》的時候,曾在臺灣受禁,引起眾目所矚。 也不僅僅是因為它裡面寫到的人物有個性,情節很精彩,文字最漂亮。 這些當然都是不可或缺的原因,但最重要的,是這部作品中充溢著「有所擔當,敢於擔當」的風骨。 鐵肩擔道義,這是中國老百姓最崇尚的英雄品質,也是金庸最心儀的人格理想。 他把這種英雄品質和人格理想,借著氣勢磅礴的《射雕英雄傳》,盡情抒發,傾訴無遺。 故事由南宋中葉之後的歷史為背景,那正好是一個「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的時代。 由這樣的歷史舞臺烘托出來的武俠小說,除了喪國之恥、亂世之憂,更多的是英雄之舉和愛國之心。 小說一開章就破題: 小桃無主自開花,煙草茫茫晚帶鴉。 幾處敗垣圍故井,向來一一是人家。 雖然,民間志士意氣風發,時時渴望效命疆場,收復故土,但當權者卻持偏安自守的心態,奴顏婢膝事敵。風雲兒女只落得義憤填膺,有淚如傾。 最後的那首詩雲: 兵火有餘燼,貧村才數家。 無人爭晚渡,殘月下寒沙。 哪一個字不撒上了滴滴英雄淚。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