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金庸傳奇 | 上頁 下頁
皈依何方(2)


  幫主、掌門之爭,爭鬥手段殘酷,和與死敵相鬥時是不遑多讓的。爭奪掌門之位,殺戮之狠又以全真派為最。全真派王重陽為祖師,二代掌門馬鈺,至第三代,人才鼎盛,掌門懸而未決。按理應是尹志平繼位,但趙志敬覬覦大位,借著蒙古人的勢力,將異己全部清除,斬草除根,殘忍之極。

  丐幫的幫主之爭,在幾部小說中都有反映。丐幫自洪七公、黃蓉之後,後繼無人。霍都王子曾化妝何師我入幫,企圖奪取幫主之位,但終於敗露。野心家陳友諒也曾挾天子以令諸侯,用人冒充幫主史火龍,最後也失敗。

  教主之爭,最深謀遠慮的是任我行和東方不敗。後者早有不臣之心,前者將計就計。最後二人難免當面一戰,結果東方不敗身死,而任我行也被刺瞎一目。兩人爭奪教主之位,禍及下屬,非我一派,立遭誅殺,絕無妥協之處,殘酷冷血。

  還有左冷禪、嶽不群五嶽盟主之爭,曠日持久,陰險狡詐,手段狠辣。一個是處心積慮早有野心,蠱惑人眾,暗中使壞;一個是假冒為善,見機下手,毫不留情,決不手軟,甚至要將別派趕盡殺絕。

  武林至尊之爭也是代代不息的。什麼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華山比劍,歷時二十五年,非要決出個勝負來,以便當上大哥大,號令一統江湖。什麼正派、邪教,白道、黑道,總要打個你死我活,殺個天昏地暗,為了所謂武林正統、武功正宗爭執不休。

  更有民族之間的仇殺,江山國土的爭奪,更是慘烈非常,生靈塗炭,百姓遭殃,血流天下,延綿數百年而不絕。

  金庸對於這種種爭戰的刻畫和描繪,表現出他對中國社會、歷史、文化,對民族性格、民族心理的深刻理解感悟,也反映出他對這一切的批判和厭惡。

  即使在刀光劍影當中,在生命懸於一系之際,讀者也不難體會到金庸對於人類寬厚同情的心靈。看出那種對世俗、對競爭的厭倦和無奈。所以,就有劉正風的「金盆洗手」,宣告退出江湖;江南四友藏身梅莊,與琴棋書畫為伴;還有謝遜的自我流放荒島,誓死不回中原;南帝的佛影青燈,與世無爭;……

  耐人尋味的是,不管怎樣的開篇,經過什麼歷程,金庸作品中主人公的結局大多是歸隱。

  其實,所有的徵兆都表明,金庸總歸要走到這一步來的。

  那個古老的中國,似乎是懸在俠客們的那一柄銀光閃亮的長劍上,和由這長劍反映日月所搖起的浮光掠影的玄思中。屈身在武俠的歷史中,某些人生態度便從一個被遺忘的角落到,向現實世界中快樂或痛苦的人們伸展著觸鬚。

  金庸說,「我覺得人生永遠美滿的似乎不太可能,就算最後圓滿,茫然的感覺也在所難免,一切目的都達到了,還是很空虛的。於是我們也可以品味得出,中國人的悲歡苦樂往往是交織著茫然了。」

  所以,金庸給了他的人物兩種選擇,要不就是死,要不就是隱逸,沒有第三種選擇可作人生的緩衝。

  多麼決絕的態度。

  從第一部《書劍恩仇錄》開始,他的作品就是以悲劇收場的,無論是陳家洛等紅花會英雄的抗清大計,還是陳家洛本人的兒女私情,均以悲劇告終。而小說又通過陳家洛的悲劇性格及其具體的愛情悲劇與事業悲劇,揭示了更為深刻的歷史悲劇。紅花會英雄試圖通過換一個漢族皇帝,乃至通過同一皇帝換一套漢族服裝,便以為是抗清大計的完成,而對封建社會的歷史本質毫無認識,對封建社會的政治體制毫無反抗。這就決定了這一干英雄人物的失敗及其悲劇結局的必然性。

  《天龍八部》中的喬峰最輝煌,他不知圓了多少人的英雄夢。幾乎金庸筆下所有英雄的影子和美德,在他的身上都能找到。但這樣的英雄必須死。他首先不能見容于漢家武林,因為他有契丹血統,他只能在必須殺人或者自殺之中選擇一個。

  世道有時候就是這般不平!

  人有時候就是那樣混帳!

  於是,喬峰一咬銀牙,選擇了「掌心一翻,把匕首送進了胸膛」這一條路,死在父親當年被漢家武林無辜相逼而跳崖的附近。他父親碰巧沒有死,活過來了,然而喬峰能嗎?當然不能。

  喬峰的悲劇是那種命運的悲劇,是因自己內心產生的各種價值觀念的衝突,一種無法分別是非,無法分辨善惡的無可奈何的衝突所造成的希臘式的悲劇。(沈君山語)

  萬念俱灰之後,過去的俠士們往往於悲愴中追尋和營造了一個精神家園,那就是隱逸。

  金庸的作品中明顯區分出兩大生活方式,便是忙於世與隱於世。在他筆下,年輕的主人公都曾經「有為」過,他們總是在塵世中先忙上好一陣子,到了很後頭才找到通往佳境的一條門徑。而年高有成之人,已經固定其生活方式,凡事能處得其主,很少受到外界干擾,他們現身的形式,通常是歸隱。但這並不是他們的專利,年輕的年老的最終都會殊途同歸,這就是造化弄人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