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金庸傳奇 | 上頁 下頁 |
家國情懷(1) |
|
他是傑出的小說家報業家, 也是極具理性精神的政治活動家。 * * * 明報董事局啟事中稱: 查先生與《明報》對兩岸執政者一向抱持和而不流,乃至《中庸》所謂「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之態度。1973年查先生訪問臺灣後所撰長文《在台所見、所聞、所思》,對臺灣偏安與圖強之各種現象作深入生動之勾勒,傳誦一時。1981年與中共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會見、1984年與中共總書記胡耀邦會見,以及1993年與中共總書記江澤民會見,其後發表之談話記錄,無不流露出知識分子關心國家民生之情操。 * * * 金庸不僅是傑出的小說家,卓越的報業大亨,也是一位極具理性精神的政治活動家。他有一套特立獨行的社會觀、政治觀,對於時局,以及中國的前途,有著獨到的看法。儘管受到不少非議,但現在回過頭來看看,我們不得不承認,金庸的理性精神和敏銳的觀察見地,大體是切合實際的。 1993年3月他在張浚生的陪同下赴內地訪問,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等人接見了他。金庸回港後寫了一篇《北國初春有所思》長文,全面記述了此次訪問的過程,以及他自己的政治立場。為了讓讀者直接感受金庸的政治觀點,欣賞他的政論文筆,摘錄其中的片斷如下: * * * 中國民航的班機從啟德機場起飛後,俯視下方美麗的香港海山與高樓大廈,思潮起伏。 我想起最近因港督彭定康提出政改建議而引起的劇烈爭議,香港人的憂心不安。彭定康先生建議的主要內容,以及香港社會上的辯論爭執,在五年前的1988年,事實上曾經大同小異的出現過。其時香港有一群人要求九七年後加快發展民主的速度,要求立法局議員全部由直接選舉產生,反對功能團體的選舉,反對循序漸進的發展民主,此後引致遊行燒報紙,燒基本法草案…… 但基本法既已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當時倫敦和香港當局都公開表示滿意與接受,一切爭議都已由法律條文正式解決了。為什麼忽然又要將已經解決了的爭議用另一種方式再提出來呢? 全世界都注視著香港,中國在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之後,決不能在政治制度上立即急速大改,以致社會混亂,經濟衰退,人民生活水準降低。 民主制度循序漸進的發展,經濟可確保繁榮興旺。全面直選的到來遲得十年,決不至於拖垮經濟。香港數年內還經受不起南韓那樣的街頭流血,臺灣那樣的立法會議內的毆打武鬥。 19日下午三時半,江澤民總書記在中南海會見。 張浚生先生陪我走進會客廳時,江總書記到廳門口迎客相見。廳內已到的有政治局委員、中共宣傳部部長丁關根、港澳辦主任魯平、新聞辦主任曾建徽、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周南。 江總書記先說:「查先生是久仰了,今日初次相見,我們十分歡迎。你的小說在內地有很多讀者,許多領導人也很愛看。我沒有仔細讀過,但翻閱過,知道你的小說中包含了豐富的歷史知識、地理背景、中國文化傳統、人情風俗等等。」 我謙遜一番後說:「這次來北京,人大、政協正在開會,各位都很忙碌,前來打擾,很過意不去。」 江總書記說:「查先生來,我們總是歡迎的,很有興趣和你談談,交換意見。人大、政協的會開得很好,很順利。你是1924年生的,還是江浙口音,鄉音未改哪,鬢毛卻也未衰。你比我大兩歲。」他轉口問丁關根,丁是1929年生,江蘇無錫人,魯平是上海人,周南是山東人,都比江澤民小一歲,曾建徽小兩歲。江澤民說:「我們年紀都差不多,也都是在勝利前後和解放前上的大學,都經歷過民族和國家的艱危困苦,有許多思想情感是共通的。我讀你的政論文章,有些地方能起共鳴。」 他指著茶几上的一本《明報月刊》一月號,說: 「比方說你這篇文章中談到民主的發展,各國國情不同,發展的方式和速度各有不同。英國自大憲章開始到婦女有選舉權,足足經過了七百年之久。這一點我很同意。英國人本來是尊重傳統、喜歡切合實際而循序漸進的民族。他們到現在還有上議院,所有貴族議員全部是皇室任命的,並非民選。彭定康先生怎麼到香港來忽然搞這麼一套。你這篇文章的英文翻譯我也看過了。」他指指《明報月刊》旁邊放著的幾頁英文複印本,有幾行底下劃著紅線,相信是他閱讀時表示同意的。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