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金庸傳奇 | 上頁 下頁 |
武林至尊(2) |
|
金庸描寫的性情世界,極盡人性之曲奧,郭靖與黃蓉、楊過與小龍女、令狐沖與任盈盈、丁典與淩霜華等人的愛情,傾倒了無數讀者。 金庸的作品,完全打破了「純文學」與「通俗文學」的界線。在這裡,一切都是融會貫通的,都是直指人心的。你說它是什麼它就是什麼,界線、區分都沒有什麼意義。一種濃厚的悲天憫人的情懷,洋溢於其間。這是一種所有偉大作家都具備的情懷。 金庸是這樣說的:「我認為文學主要是表達人的感情。文學不是用來講道理的,如果能夠深刻而生動地表現出人的感情,那就是好的文學。……畢竟小說還是在於反映人生的,我認為歸根結底情感還是人生中一個相當重要的部分,所以,應該側重于反映人生經驗中最重要的情感問題。」 說到人生的大悲哀,如夢如幻的情致,無常的蒼涼,情感的如泣如訴,中國文學史上恐怕數曹雪芹、金庸兩人寫得最好。一句話,他們寫盡了中國人的人生感受。 寫了那麼多武俠,又被人稱為「大俠」,金庸會不會武功?且聽他自己的表白: 大部分是想像的(指武功招式)。不過太極拳、少林拳、武當拳有正式紀錄,現在有很多人也會,盡可能照實寫來不加以改變。其他許多武功招式是我自己創造的想像出來,傳統本來沒有的。有一些不是出自大名家、大派別的武功,也可以做一些變動。我不會武功,武俠小說主要是小說為主,武術是一種工具,屬比較次要的層次。 大多數小說裡面的招式,都是我自己想出來的。看看當時角色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動作,就在成語裡面,或者詩詞與四書五經裡面,找一個適合的句子來做那招式的名字。有時找不到合適的,就自己作四個字配上去。總之那招式的名字必須形象化。 * * * 看來,大俠金庸只是一介書生。 金庸小說的一大重要貢獻是,矯正了五四以來新文藝的歐化惡習,真正寫出了漢語的神韻。早在五十年代,金庸就意識到了語言問題的重要。他指出: 在世界文學史上,幾乎沒有哪一位作家曾用別國的文字寫過一部偉大的作品。英文與法文十分接近,許多英國人從小就會說法文,但沒有一位英國作家曾用法文寫過一部偉大的作品。當然,寫寫普通文章是並不難的,困難之點是在於文字中許多微妙的地方,許多只能意會而不可言傳的區別,那是外國的作家所不能掌握的。據我寫《書劍恩仇錄》的經驗,因為這是一部以清代為背景的小說,所有現代的語彙和觀念我是以絕大努力來避免的,比如我設法使用「轉念頭」、「尋思」、「暗自琢磨」等來代替「思想」、「考慮」;用「留神」、「小心」等來代替「注意」等等。這部小說只是一部娛樂性的通俗讀物,但我想,法國德國那些漢學家們,儘管他們對《尚書》、《楚辭》、《詩經》極有研究,而我許多古書讀也讀不大懂,然而他們未必能分辨「留神」與「注意」之間細微的差別。無所謂的通俗小說已是如此,論到真正的文學著作,那更是重大的事了。 * * * 金庸小說所用的筆法,不是純白話文,而是中國傳統小說特有的筆法。《射雕英雄傳》開始的一段,活脫是《水滸傳》的手法,甚至用了「遮莫」這樣的字眼。但運用得恰到好處,絕不阻礙現代讀者對小說的欣賞。雖然不是純白話文,但是口語化的程度,甚至還在白話文之上。 在現代武俠小說家中,金庸無疑地具有宗師的身份,是名副其實的「武林盟主」。他不但是現代武俠小說形貌的塑造者——金庸以後的武俠小說作家恐怕沒有不受他影響的——尤其可貴而難為其他作家所企及的,是他極其廣博的史地與古典文學的知識,以及對人性的深刻瞭解。他能毫不費力地寫出內容真實而豐潤,意境深遠而切理的作品,使他的武俠小說能在消遣之外,別有系人心弦之處,因而具有充分的文學價值。 「武俠小說是不是文學呢?」金庸說:「我個人覺得,不論哪一種小說,是不是文學作品,屬哪一類小說,沒有多大的關係。問題是一部作品是否能夠感動人,有沒有意義,而不是在於它是不是用武俠的方法來表現。……也有人問武俠小說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看,我覺得最主要的大概是武俠小說比較根據中國的傳統來著手。它寫的是中國社會,更重要的,它的價值觀念,在傳統上能讓中國人接受。它寫的是中國人的道德倫理,有濃厚的民族色彩,這是吸引中國讀者的一個原因。」 著名學者夏濟安非常愛看武俠小說。在金庸尚未寫武俠前,他就對朋友說:武俠小說這門東西,大有可為,因為從來沒有人好好寫過。並說將來要是實在沒有其他辦法,他一定想法子寫一寫。後來,他在臺灣看到《射雕英雄傳》,就說:「真命天子已經出現,我只好到扶余國去了。」 批評家林以亮說:「凡有華人,有唐人街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小說。」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