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蔣介石宋美齡在臺灣的日子 | 上頁 下頁
一九五


  民進黨主席姚嘉文聲稱:李登輝是國民黨領導人中最理解臺灣的人,他表示歡迎李就任「總統」和國民黨代主席。但他又聲稱,民進黨仍堅持歷來主張與目標,「在應該同國民黨對抗的情況下進行對抗。」學術界對李登輝出任「總統」與國民黨代主席深表贊同。軍界三度聲明支持李登輝。此一行動穩定了臺灣局勢,並避免了黨內分裂。報界28日紛紛發表文章,認為李登輝被推舉為國民黨主席是民主與民族團結在最後一刻「取得的勝利」。《聯合報》發表文章說:「李登輝能夠以虛心坦誠的態度在國民黨內實行民主。」《臺灣時報》的一個標題這樣寫著:《李登輝的時代已經到來》。

  可見,機會不會等待被動的人。「宮廷派」人士對國民黨權力佈局的憂慮和惡夢,果然成為事實,一個新的臺灣時代隱然成型,蔣家的權威,就在宋美齡的彈指之間溜走了!

  在「中常會」舉行的同時,李登輝在「圓山忠烈祠」向蔣經國遺體行禮致哀,由於心掛「中常會」,李登輝神情凝重,心情不佳,拒絕攝影記者進人靈堂攝影。侍衛人員表示,李登輝今天心情不好,希望記者不要接近。

  李登輝獲知「中常會」通過他的職位之後,並沒有欣喜若狂。在「十三全大會」之前,李登輝的假想敵除了俞國華之外,又多了一個重量級的李煥,加上「官邸派」及部分台籍政客的掣肘,李登輝是舉步維艱。

  自1988年在國民黨「十三大」上以微弱的聲音問「各位同志,你們好嗎?」並由李煥代讀一篇《老幹新技》的講話稿之後,宋美齡就沒有公開露面。一位接近蔣家的人士指出,宋美齡雖然外表看似堅強,但內心卻無比落寞。她的政治影響力既已消失,她也就只好呆在士林官邸頤養天年了。

  2.宋李不合

  據說,宋美齡這個虔誠的基督教徒,一星期中去官邸的小型教堂禱告或閱讀聖經要佔用2小時,牧師每天不間斷地主持教堂聖事,並分別以中、英文講解教義;每當星期三和星期日,蔣緯國及「孝」字輩的家人,都要齊集在官邸教堂做禮拜並聆聽講道。每週兩次與家人聚會,這是宋美齡最開心的時刻。

  宋美齡經常祈禱,她最喜歡的禱文是羅盲拉(1491—1556)西班牙耶穌會創始人)所作的。她常常反復禱誦:

  哦!主啊!請接受我的全部自由、我的記憶、我的瞭解和我整個的意志。所有我的存在,我所有的一切,都是你賜予我的。現在我願將它還給你,憑你的意志處置。只要將你的愛和你的仁慈賜給我,有了這些,我便足夠富有,我不再奢求其他。

  除了在教堂外,透過電訊傳真機立即傳送的幾份美國當天報紙,亦屬宋美齡每天的「必讀」課程。著名的英國維氏新聞社(VIS)通過人造衛星傳送給臺灣三家電視臺播出的國外重大新聞,宋美齡也每日必看。此外,她還利用晚飯後的閒暇時間觀看「精簡」過的臺灣電視新聞。至於臺灣報紙,宋美齡則僅看「剪報」而已。英文《新聞週刊》和《時代論壇週刊》也都是宋美齡心愛的讀物。

  幾年來,臺灣島內的政治環境變化很大,對宋美齡越來越不利,不斷的批評與翻舊賬,給她的身心造成很大壓力。當初,民進黨的「監察委員」和一些「民意代表」要進士林宮邸,去調查官邸的產權等問題,還帶了些人去抗議。「行政院」根本就不出面抵擋。按照臺灣島內的法令規定,宋美齡是「老總統」的遺孀,她有資格住士林宮邸,可是沒有什麼人出面解釋,傷透了宋美齡的心。

  1989年4月間,為了參加蔣介石去世14周年忌辰而專程回台的孔家兄妹,曾勸宋美齡回到紐約去住,以免去身心上可能受到的困擾。可是,孔令侃、孔令偉兄妹的建言,並未發生應有的效力,宋美齡及其侍從仍然留在士林宮邸,絲毫不為所動,並沒有在適當時間內離台的計劃。

  宋美齡不願再興師動眾離台遠行,有人說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個健康的因素,坐在輪椅上遠走異國,不勝其煩;另一個是旅行事務的因素。蔣家已經不當權,李登輝恐怕無法為她撥專機、撥專款,以及支付官邸內費用等。宋美齡為此曾經會晤李登輝,向他詢問自己的養老金問題。李登輝迫于壓力,應承下來。

  如果有一天出去的宋美齡要回來的話,是否會有「歸不得」的情況發生?因此,「官邸派」智囊考慮的結果,仍以不走為宜。宋美齡也確實不想走,「這是我的國家,我為什麼不能長住。」這句話常常掛在她的嘴邊。

  政治的玄妙,只有置身其中的人才能體味它的多種滋味。1989年6月島內舉行國民黨「十三屆二中全會」時,有人預測,宋美齡可能再以「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的身份露個面,這樣也給李登輝面子上好看。可是,結果並未如報紙上的所料,在「二中全會」5日閉幕當天下午,會議通過了一封向宋致敬電文,讓始終未出場的宋美齡,來個風光的下場。

  宋美齡雖然未曾出席國民黨「十三屆二中全會」,但是卻在這之後的半個月時間內,先後兩次公開露面。她給人的印象是,除了步行稍稍困難以外,健康情況看起來良好。有人猜疑她為什麼對國民黨「二中全會」這麼重要的集會不參加,反而參加兩個完全屬￿私人事項的集會呢?也許是為了報復,給李登輝難堪。

  原來,1989年2月中旬才從「榮總」出院的宋美齡,曾指示侍從電邀黨政大員到士林官邸祝壽,宋美齡還曾樂觀地估計說:「士林宮邸很久沒有熱鬧過了,這也好,人多一點總是有面子。」為了不澆「老夫人」的冷水,侍從逐一打電話給黨政機關,請大員們務必參加,否則「老夫人」會不高興。

  侍從的電話也打了,據悉上至李登輝以及軍方將領都是他們函邀的對象。可是宋美齡的估計過於樂觀了,22日前來官邸祝壽的人士,除了沈昌煥、黃少穀等極少數「夫人派」之外,現任黨政軍的要員幾乎不見蹤影,頂多只送來了花籃和喜幛,李登輝也只是派人送上壽屏一個。這使得宋美齡震怒不已,把侍從人員教訓得體無完膚。一位官邸人士曾就此感歎:「老夫人現在是寂寞的老人,3年前她回國定居時,誰不把她捧得高高在上,如今蔣經國一死,當年對她馬首是瞻的人卻一個個退避三舍,這真是政治的現實與無情。」

  彼時,島內還掀起了「批蔣」的風潮及污辱蔣介石銅像的作法,蔣介石的銅像不是被破頭,就是被潑油漆。在高雄鳳山陸軍軍官學校的操場上,有五十多個蔣介石銅像擺在那裡,景象可能是世上絕無僅有的。這些事情,讓宋美齡耳不忍聞。有人就順勢喋喋不休地批評李登輝沒有魄力,讓異議人士于取予求,置當局的威信不顧,實有「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之嫌。還有人認為,李登輝一上臺後,不只是「外交」違反基本「國策」,許多政治走向也都在打蔣家的耳光,叫人是可忍孰不可忍,因此,有人拍胸脯斷言,憑其在「國民大會」的影響力,必定要使1990年3月的「總統」大選,讓李登輝栽個大筋斗不可,即使拉不下李登輝,也要叫李登輝在得票數上極為難堪。由此,國民黨內一項「反李擁蔣」的運動悄然醞釀。

  1989年10月15日,以軍系「國代」滕傑為首的「國代」及「立委」組成了「中華民國各界支援賢能人士競選委員會」,正式揭開了1990年臺灣第八屆「總統」選舉戰的序幕。

  據臺灣《民進週刊》透露,「中賢會」的幕後策動者不是別人,正是一直想重建「蔣家王朝」的宋美齡。她為了取信於辦事者及顯示「復辟」的決心,還特地從美國匯回20萬美金,作為「中賢會」的活動經費和「總統」選舉時賄選之用。

  滕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一再否認這個組織是為「總統」選舉而設,它只是一個助選運動,目的是要集合「國會」中資深的「國代」的力量,用行動來援助具有同樣理想的外省籍人第二代、第三代參與選舉。但明眼人一看即知,「中賢會」成立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完全針對1990年「總統」大選而設的,目的有兩個:一是展現實力,逼李登輝接納他們的主張。二是如果李登輝不順他們的意,他們也不惜推出人選,和李登輝決一死戰。

  「中賢會」的打算一共分兩個方案:第一個方案仍然支持李登輝當「總統」,而「副總統」由外省籍人出任,理想人選就是蔣緯國;第二方案則是根本推翻李登輝,而另行推出「總統」與「副總統」。後者又分兩個方案,或由外省人(蔣緯國)搭配本省人(林洋港);或順應本土化潮流,由林洋港搭配蔣緯國,與李登輝針鋒相對。

  面對這種情勢,李登輝的回擊辦法,除了通過國民黨的系統極力疏通「國民大會」之外,並拉攏「行政院長」李煥,有意以李煥作為「副總統」人選,借重李煥在「國民大會」中的力量。對此李煥傾力相助,在「立法院」公開表示服從李登輝領導。

  「二李」聯手,蔣緯國自然不是對手,敗下陣來。隨著蔣家在臺灣的日益沒落,使宋美齡的身心深受打擊,決定改變以往的主意,到美國「長期休養」。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