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蔣介石宋美齡在臺灣的日子 | 上頁 下頁
一九四


  三、老幹新枝不結果

  蔣經國去世,預示著蔣家王朝的結束,人們對宋美齡這樣的元老,再也是提不起興趣了。傳說宋、李不和,二李(李登輝、李煥)打敗了蔣緯國,宋美齡只能望位興歎了。

  1.政治「余溫」消失了

  宋美齡在臺灣的日子飛逝如梭,1988年,蔣經國去世了。宋美齡悲痛已極,連續4天不思飲食。舉行追悼會時,她坐著輪椅從側門進入靈堂。從電視屏幕上人們可以看到她哀戚滿面。

  蔣經國病逝,標誌著蔣氏父子兩代政治強人統治的結束。如果將蔣經國病逝時的臺灣政情同蔣介石死時臺灣政情作一比較,即可發現蔣經國病逝時臺灣政情逐漸趨向複雜與動盪。大陸臺灣問題專家李家泉對此評論道:

  蔣介石死時,其後事已完全安排就緒,故有蔣經國順利接棒。蔣經國因病逝前對後事雖已有部署,但遠未完畢,島內政治革新和大陸政策的調整還僅僅是開始。再一方面,蔣介石死時,臺灣全島基本上是國民黨的一統天下,國民黨以外的各派反對勢力還不成氣候。如今,黨外反對勢力已羽毛漸豐,有了一批政治骨幹,出現了10多個有組織的政黨和政治團體。同時,島內的台獨思潮和台獨勢力的舉動有所蔓延和發展。這一切,對於國民黨,正像港報所說那樣:「已從潛在性危險演變為現實性威脅。」其三,蔣介石死時,臺灣社會基本上是安定的,但如今,隨著臺灣經濟結構的變化與民眾參政意識的加強,社會問題叢生,衝突有增無減,尤其是解嚴、開放黨禁與報禁之後,長期受壓抑的各種矛盾越來越激化與表面化,社會不安因素增加。其四,蔣介石死時,中國大陸還處在「文化大革命」的動亂時期,美國等國仍同臺灣當局保持官方聯繫,臺灣當局日子較為好過,今日,情形則大變,大陸政權在國際上地位日益鞏固,臺灣則益加孤立。

  上述四點道出了國民黨當局在蔣經國病逝後面!臨的形勢比蔣介石在時更加艱難,更加複雜。副「總統」李登輝就是在這種艱難、複雜的情勢下接棒的。

  蔣經國病逝當晚7時,國民黨中常會召開緊急會議,俞國華主持會議,會議聽取「榮總」副院長、蔣經國醫療組召集人姜必甯報告蔣經國病逝經過,會上宣讀了蔣經國遺囑,最後會議議定三件事:

  (1)全體國民黨員烙遵蔣經國遺囑;

  (2)由李登輝繼任「總統」;

  (3)立即展開治喪事宜。

  會後7時30分,「行政院長」俞國華在國民黨總部發佈蔣經國病逝的消息,三家電視臺和各廣播電臺中斷了正常節目。隨後,臺灣最高當局宣佈哀悼期為30天,此間不得舉行聚餐、集會、遊行及請願活動。臺灣軍方也宣佈,從1月13日晚8時始,臺灣「三軍」部隊一律停止休假、加強戒備。晚8時8分,李登輝依「憲政體制」繼任「總統」,並舉行宣誓典禮。「司法院長」林洋港監督,李登輝的宣讀誓詞:

  余謹以至誠,向全國人民宣誓,餘必遵守憲法,盡
  忠職務,增進人民福利,保衛國家,無負國民付託。如
  弗誓言,願受國家嚴厲制裁,謹誓。

  李登輝繼任「總統」後,立即向民眾發表談話,宣稱將繼承蔣經國遺志,推行「民主憲政」,堅守「反攻複國」決策,早日完成「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使命。

  對於李登輝依法繼任「總統」,臺灣各種政治勢力不以為意,各界關注的焦點是由誰來當國民黨主席。事實上,李登輝繼任「總統」後,並未解決權力繼承問題。如果蔣經國在生前安排一位副主席,今天就不會有這個麻煩。蔣經國在生前有足夠的時間與足夠的精力來做這件事,可是他並沒有這樣做。

  原來在蔣經國時代,國民黨內各派勢力經過調整,形成了「官邸派」與「開明派」。「官邸派」屬￿保守營壘,主要是沈昌煥與國民黨當時「第一文膽」秦孝儀。《聯合報》董事長王惕呈、「行政院長」俞國華等,他們獲得了宋美齡的支持。而「開明派」的關鍵人物是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李煥、副秘書長宋楚瑜,及中常委、《中國時報》董事長余紀忠,他們獲得了「副總統」李登輝的支持,兩派鬥爭激烈。

  宋美齡雖已年老,但政治嗅覺依然敏感,她看出臺島內外和「開明派」台前幕後的各種行動,想急急推出李登輝當國民黨主席是想借李登輝奪「官邸派」的權。而「官邸派」礙於「憲法」規定,知道要阻止李登輝繼任「總統」是不可能的,他們想推出俞國華與李登輝爭奪國民黨主席職位,若爭奪失敗,再擁宋美齡在黨內充當黨魁。在此新舊權力交替的關鍵時刻,李登輝顯現出他嫺熟的政治手腕,全力向國民黨主席的位子發起衝擊。

  首先,他在繼任總統後,立即向國民黨元老執弟子禮,上任第二天,他先拜訪了宋美齡;第三天,李登輝前往「榮總」探望嚴家徐,就當前國事懇切交談,嚴稱:「團結合作,互助互信,是當前國人應有的共識,惟有如此才能勝利成功。」16—17日,他又分別登門請教張群、陳立夫等6位國民黨元老,表示自己多年追隨蔣經國,今後將遵循蔣介石、蔣經國遺願。與此同時,李一有時間就往蔣經國靈堂致敬,由於李登輝的多方努力,他獲得了國民黨忡央日報》的高度評價:「謙和、勤政。」

  其後,李登輝策動少壯派寫擁戴書。蔣經國病逝後,國民黨中常會決定暫不推舉黨主席,在國民黨十三大召開之前,將維持由國民黨中常委輪流主持中常會的做法,以便確保過去領導中心的穩定運作,但處在歷史轉折關頭,形勢瞬息萬變。1月18日,以少壯派趙少康為首的39名國民黨籍立法委員聯名簽署了擁戴李登輝為國民黨中央代主席的聲明,表示:

  「推李登輝為代理本黨主席,以維護全民信心,並維護本黨形象。」

  隨後,「國大」代表,不同黨派「監委」分別聯署簽名推舉李登輝任代主席,以趙少康等人的主張及出身看,李登輝很難脫掉策動擁戴的干係。

  隨後,李登輝拉攏李煥、宋楚瑜等開明派。在李登輝接受國民黨中央主席一職問題上,李煥、宋楚瑜的作用至關重要。本來,李煥也主張到國民黨十三大時解決黨主席人選問題。趙少康提出推戴書後,李煥作為國民黨中央秘書長接見了趙少康。李煥表示:趙少康在此時這樣做是不合適的,國民黨主席到十三大召開時,自然會有結論。同時,國民黨中央副秘書長馬英九也在臺北記者招待會上宣稱:國民黨中央主席的人選問題仍留待7月份召開的十三大來解決。原定明日召開的中常會討論是否推舉主席之事已取消。

  但由於問題的重要性,李煥和副秘書長宋楚瑜等人代表國民黨中央自1月20日起,陸續分別拜訪國民黨中央常委、元老派及部分中央委員,聽取他們對繼任主席問題的意見。據台報報道,徵詢意見的結果,黨內意見分歧頗大,但以支持李登輝代理主席的人數較多,認為李兼任主席「可收黨政一體化的統合領導之效。」於是,國民黨決策機構方面初步決定,推舉李登輝為代理主席,並立即進行意見協調,如果順利,可望於27日的中央常會中提出討論。

  經過連日來李煥與宋楚瑜等人正式向所有中常委及中評委展開徵詢與溝通之後,逐漸消除歧見,保守勢力知大勢已去,於是初步取得一致意見,決定由中常委推舉李登輝出任代理主席職務,待7月7日舉行十三大時,再循黨章規定程序選出黨主席。同時還決定由俞國華提案,其餘中常委聯署的方式在27日的中常會提出,以顯示安定團結的表現。

  1月27日,國民黨中常會上,原協調中常委俞國華領銜聯署推舉李登輝接代理党的主席提案,竟然未列入議程。為什麼會有這種變化呢?據臺灣權威人士透露,27日常會召開前夕,宋美齡對推舉代理主席時持有不同意見,她認為國民黨十三大決定此事更為合適。26日晚,她寫信給李煥,表達了上述意見,信由蔣孝勇傳遞。

  另據《民進週刊》載文說:元月26日,以宋美齡為首的「夫人派」及「官邸派」集會研究,宋美齡力主由李煥取代李登輝,擔任代理主席,以免出現臺灣人「總統」兼臺灣人黨主席。宋美齡本意是擁立俞國華充當黨主席,不料俞國華本身形象太差,不是李登輝的對手,在民意及輿論的壓力下,節節敗退,形成李登輝的優勢,「夫人派」一度打算由宋美齡披掛上陣,但宋已年過九旬,如果出馬,恐怕阻力太大,而且也不易獲得黨內一致支持,於是退而求其次,致支持形象、聲望俱佳的李煥出任代理黨主席,但被李煥拒絕。

  李煥等人決定按原計劃進行。27日中常會由余紀忠(《中國時報》老闆)任輪值主席,除嚴家淦、穀正綱因病,李登輝請假,宋長志駐節巴拿馬外,其餘力位常委均出席會議。由於會議議程並未列入推舉李登輝為代理主席的提案,列席此次會議的國民常中央副秘書長宋楚瑜即席發言,他表示外間對主席繼承問題議論紛紛,諸多揣測,為黨國利益,實不能再拖,應在此次會議討論原定議程。

  余紀忠表現了會議主席的應變能力,先是准宋楚瑜提議放到會議桌上討論;然後見形勢可為,請原提案人俞國華表態,俞本來想按宋美齡意旨行事,至少也要拖一拖,但此刻大勢所趨,被迫提議李登輝任代理主席。俞是與李登輝爭奪最激烈的對手,提議時不免百感交集。待俞國華表態後,其餘中常委也聲稱李登輝任党代主席。中常委發言完畢後,余紀忠表示,為示慎重,請所有中常委以起立方式表示同意,在與會27位中常委一致起立鼓掌之後,正式通過李登輝代理國民黨主席。至此,國民黨內圍繞主席一事的權力角逐暫告一段落。

  對於李登輝出任國民黨主席,評論頗多,但意見較為一致。據台報報道:蔣緯國在列席1月27日國民黨中常會時說:「雖然我只是列席,不能舉手,如果我也能舉手,當時我一定會舉雙手同意,由登輝先生出任執政黨代主席。」他還聲稱:李登輝出任党代主席是眾望所歸。蔣孝武也聲稱黨政一體化制度好。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