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蔣介石宋美齡在臺灣的日子 | 上頁 下頁 |
一九一 |
|
3.寶貝孫子西歸 在蔣氏家族的孫輩中,最得來美齡寵愛的是老三蔣孝勇。這位昔年深得祖父蔣介石寵愛的孫兒,在宋美齡心目中依然是別人不能替代的。蔣氏家族中如果有什麼訊息需要轉達時,蔣孝勇是惟一的最佳傳訊使者。宋美齡遷居美國後,蔣孝勇幾乎每年都要前往紐約,拜見祖母一次。據說,在宋美齡眼裡,蔣孝勇仍然被視為當年可以坐在蔣介石辦公桌上撒尿的小孫子。 而蔣孝勇對宋美齡的感情也很深摯、獨特,他曾把祖母宋美齡與母親蔣方良作了對比: 母親和祖母的教育背景完全不一樣,我母親可以說是個農村婦女,我待母親也就是對待一位農村母親,你沒法跟她談問題,她只要你在就好,就是純粹的母親,她是不理會政治之類事情的,對我而言,母親給我的,就是母親。而祖母則不一樣,她受到非常好的教育,不單和我談信仰,也教我哲理、觀念、做人處事等等,等於是個有高深學問的祖母。所以她倆的差距在於:一位是農村的母親,一位是哲人的母親。 不僅在感情上,蔣孝勇對母親與宋美齡的不分軒輕,甚至,在對兩人的態度上,蔣孝勇可更敬佩宋美齡。 從小,蔣孝勇就深得蔣介石、宋美齡夫婦寵愛。長大後,每到逢年過節,蔣孝勇一家必定到官邸去與祖父母一起用餐。與蔣介石用餐時,必然要講究許多規矩。蔣孝勇很小就被教會了用餐的規矩,如大人放下筷子,孩子們也必須一起放下筷子。蔣介石、宋美齡喜歡蔣孝勇,每每吃飯的時候,總給他夾滿一碗菜;讓他盡情吃。可蔣孝勇回憶,那些美味也有來不及品嘗的時候;小孩吃飯慢,大人吃完了,他們也得跟著放下筷子。美食雖說沒吃到,但宋美齡的種種至愛關懷還是難以忘懷的。 有一次,才3、4歲的蔣孝勇,在官邸飯桌上,得到蔣介石、宋美齡的允許,喝了一杯酒,喝完就發了「酒瘋」,逗得蔣介石、宋美齡開懷大樂。 蔣介石對這個孫子是抱著不少期望。他曾帶著這位幼孫去視察部隊,也曾親自教過小孫子讀書。在日月潭的行宮,蔣介石在那裡單獨教蔣孝勇《四書》,一句一句地教,詳細解釋句子的意思。 蔣介石一直認為,他的後代應該努力學好中國傳統文化,如王陽明哲學、《四書》等,如此才能對治國理念一以貫之。他希望蔣孝勇能在這方面打下牢固的基礎。 蔣孝勇相當聰明。但他在小學及初中的成績差強人意,這是因為他並不太喜歡上學。有一天,天真的蔣孝勇問蔣經國:「爸爸,什麼叫做應酬?」蔣經國想了想回答:「應酬嘛,就是心裡頭不想去,又不得不去的,就叫做應酬。」蔣孝勇就對爸爸說:「那我讀書就是一樣的。」 1964年初中畢業之後,他選擇了陸軍軍官學校,打算步爺爺和叔叔的後塵。蔣介石的孫子、蔣經國的兒子讀軍校,對軍校來說,是求之不得的事。軍校每年在招生之前,總會做一番宣傳,蔣孝勇在預備班讀書,頓時成為宣傳的重點。當年《新生報》記者隨軍中訪問團到陸軍參觀,記者特別訪問了蔣孝勇。在專訪中,蔣孝勇侃侃而談讀軍校的抱負。他打算于預備班畢業之後,繼續升為陸軍軍官學校正期生。蔣孝勇的想法其實就是蔣介石和蔣經國的願望。蔣介石非常希望他的三個孫子中,至少有一個讀軍校,以後在軍中發展,蔣經國在這方面的想法也不比蔣介石少。只是天不遂人願,蔣孝文、蔣孝武都沒有讀完軍校,蔣孝勇才讀了一年就出了意外。 在陸官一年級下學期,有一次軍校進行野外單兵攻擊練習,他跳進一條幹溝,幹溝裡都是石頭,一不小心,腳踝扭傷。這次意外發生後,蔣經國先請美軍一位對足踝手術很有經驗的醫師動手術,那位美籍醫師認為蔣孝勇年紀輕,軟骨應可重新長好,於是只修掉旁邊伸出關節的軟骨。但手術過後,蔣孝勇依然無法正常步行,只好二度進行手術,這回由「榮總」醫師主刀,把整個硬化的軟骨取出,改以兩根鋼釘固定。這次手術之後,蔣孝勇的足踝只能上下動,不能左右動。兩根釘子輔助他行走一輩子,也使得他失掉了快速移動時的平衡能力。 蔣孝勇足踝動手術,這對蔣介石的打擊是非常沉重的,宋美齡也曾數度前往探視。蔣介石為鼓勵蔣孝勇寫下如下一封信: 勇孫:昨天電話未盡所懷,如你足疾久不愈,恐難成健全軍人,實為我半年以來最大的憂慮,乃非言語可形容也。現在既然如此,只有一切聽從醫生之言,凡使你足疾能愈辦法,都得照辦,再不可有勉強「充好漢」之行動,手攜拐架,無論上課或上餐廳,亦只有提用,勿以為羞是要。石膏如未得到醫生許可,亦不應拆除,雖不方便,亦只有忍之。若非如此,持久自製與勉強行之,則恐難望痊癒了。務希切實遵辦,再不可自充好漢。 切記毋忘。 五十八年二月四日祖父母示 同年3月4日,蔣介石夫婦收到蔣孝勇信後,又寫第二封信: 勇孫:你上次來信,我已接到了,祖母亦高興。昨聞你已病入醫院,不勝繫念,今特寫信交孝武孫帶來慰問,如你下周仍未痊癒,我與祖母就要南來看你,想與你同住幾日,在西子灣養病或以醫院為佳易念也。餘不多言,望早痊念。 祖父母,三月十四日晨 由此可見,宋美齡對孝勇關愛至深。然而,經過評估,蔣孝勇顯然已不適合留在軍中,最後只好在三年級時轉學。蔣介石所夢想的蔣孝勇將來成為一名「真正的軍人」,能統帥百萬大軍為「光復國土」作貢獻也成了泡影。 依蔣孝勇的意願,他被安排到臺灣大學政治系理論組二年級。多年後,蔣孝勇回想這段學習經歷,覺得這是上蒼的安排,如果他成為一名軍人,歷史也許又要重新改寫了。 毋庸諱言,蔣孝勇當年能夠從軍校轉學到台大政治系讀書,完全是家庭背景因素所致。1972年,蔣孝勇自台大畢業,翌年,與戀愛8年的方智恰結婚。 蔣孝勇的婚禮簡單而隆重,就他的三兄弟而言,只有他的婚禮曾對外發佈新聞。方智恰如今回想,深覺自己比她的妯娌們——蔣孝文的妻子徐乃錦及蔣孝武的前妻江長詩與再婚妻子蔡惠媚,幸運得多:她和蔣孝勇是蔣經國子女中,在臺灣成婚的惟—一對,只有他倆的婚姻,不單公婆親自參加了,而且結婚當天還按蔣介石、宋美齡的意見,依家鄉之禮俗見面並且合影。 婚禮是在1973年7月23日上午10時舉行的,參加婚禮的都是雙方的至親,人數並不多。婚禮一結束,一襲白紗禮服在身的方智怡就與蔣孝勇匆忙趕到「榮總」拜見蔣介石、宋美齡夫婦。 到了「榮總」,除了禮俗上一對新人要向祖父母致敬外,還有一個目的——和已經久未露面的蔣介石合照。蔣孝勇仍然穿著結婚禮服,方智抬則被要求換上旗袍。旗袍在前一天就已經準備好送到了「榮總」。小夫妻倆才到「榮總」六號病房,侍從武官就非常緊張地頻頻催促:「快點!老先生及夫人老早就坐在那裡了!」方智怡換過裝,然後和蔣孝勇到客廳依家鄉習俗向蔣介石、宋美齡夫婦行跪禮並且奉茶,宋美齡則很自然地向她招手:「來來,照張照片!」 方智信站在宋美齡後面,但宋美齡笑著拉著孫媳婦的手,把她拉到旁邊來,這對新人就這麼和蔣介石夫婦合照了。 宋美齡很喜歡方智怡。早在1968年,蔣孝勇還是陸官二年級學生,因足踝扭傷到「榮總」二度開刀,方智怡到病房陪他,臨時突然接到通報,蔣介石、宋美齡夫婦要來看孫子。不多久,蔣氏夫婦就到病房,蔣孝勇先把方智怡介紹給蔣氏夫婦。 宋美齡一眼便喜歡上了方智恰,看著方智恰圓圓的臉龐說:「啊!我覺得你應該是『圓』小姐。」這麼一逗,方智怡的緊張情緒也化解了,蔣介石似乎對方智怡也很滿意。 蔣孝勇幼年及少年時,由於父親太忙,他幾乎是跟著祖父母過的,到了成年後,與父親倒是愈來愈像朋友,可以無話不談。因此,某種程度上說,蔣孝勇成了宋美齡與蔣經國之間情感甚至是信息溝通的橋樑。 蔣經國於1978年上臺,到了1985年以後身體漸差。由於蔣孝勇個性謹慎、細膩,對蔣經國夫婦非常孝順,在生活細節上,尤其照顧得周全細緻。蔣方良過生日,蔣孝勇會先把蔣經國要送給蔣方良的禮物準備好,放在蔣經國的書桌上,連包裝紙都用心選擇。禮物內容事先都想得好好的,正是蔣方良所喜歡的。對蔣經國,更是照顧得無微不至,小自穿衣,大至關心父親身體健康狀況,可謂凡事都全心投入。有一次,蔣經國的腳後跟被熱水袋燙出水泡來,不能穿鞋,蔣孝勇就開始動腦筋要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後來他想出辦法來,把一雙皮鞋的腳後跟部分切掉一塊,這樣鞋子就不會磨到起泡部位了。 蔣孝勇後來所以能夠得到蔣經國的信任,就因為他平時細心周全,對父親之事全力以赴,成為蔣經國的左右手,被外界戲稱為「地下總統」。 蔣孝勇的嘴巴很甜、反應快,又頗得宋美齡歡心,為宋美齡傳遞口信,通常是蔣孝勇的長項,逢年過節,他會殷勤隨侍蔣介石、宋美齡身邊,蔣介石、蔣經國過世後,他仍然與宋美齡保持密切的往來,共同關注著臺灣的政局變化。 蔣經國辭世時,宋美齡正住在士林宮邸,蔣孝勇親自前往官邸向宋美齡報告父親的死訊,並陪宋美齡到七海見蔣經國最後一面。對於外界懷疑宋美齡與蔣經國之間心存結隙的事,蔣孝勇從來都予以否認。他曾對臺灣《遠見》雜誌總編輯王力行發過憤慨:「祖母歷年來至少跟我講了不下十次——她說:「孝勇啊,我自己沒有生小孩,即使我有小孩,也不可能和經國一樣!』外面的謠言中傷,可惡至極!」對宋美齡,蔣孝勇極盡維護其形象之能事。他還多次公開談到宋美齡于兩蔣逝世後的際遇及對政治的態度。 蔣介石於1975年辭世後,嚴家淦繼任「總統」,國民黨面臨誰來接任總裁的選擇。蔣孝勇也承認,當年「孔家」曾有擁立宋美齡接任党領袖的意圖。他對宋美齡對蔣家的忠誠非常得意,「祖父剛過世,『孔家』天天坐在床旁邊磨著她,不斷地勸進,但是祖母堅決反對。當然了,能夠在她身邊提建議的,沒有幾個。那時沒有兩個禮拜,起碼也有十天,但祖母從頭NO到底!」 他還聲稱,當時宋美齡房間裡面「孔家」在勸進,他及其他人待在房間外面則是緊張到以「打顫」形容,「然而祖母真是位難得的女士,她那時候身體很好,頭腦也很清楚,她就是堅持不肯。」 蔣孝勇還說,蔣經國去世後,「一方面孔家也的確想要重施故伎,但我祖母也是不肯。另一方面,祖母的惟一的立場是,推舉黨主席,應該要有党的應有秩序,這是她的一貫立場。」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