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蔣介石宋美齡在臺灣的日子 | 上頁 下頁 |
一六七 |
|
如,他在1960年公開表示支持反對黨,從而客觀上推動了雷震等人組建「中國民主黨」;對於蔣經國建立「青年救國團」,陳誠以吸取歷史教訓為名,對此頗有微詞;對於蔣介石的第三次連任,陳誠對《自由中國》也暗示過支持。同時,外界已謠傳陳誠與蔣經國之間的種種矛盾,就連陳誠本人也隱隱地感到了這點,他在同蔔少夫談話時宣稱:你大概也聽到外面說我和經國衝突的諫言,這完全是匪諜在挑撥離間,散佈謠言。稍有常識的人都能分辨絕無可能。從當前處境及奮鬥目標來說,團結就是力量,靜則安定臺灣,動則反攻大陸,都需要集中舉國意志,團結一切力量。從總統愛護提攜培養我來說,我一定要做一個最忠實的幹部,感恩圖報,鞠躬盡瘁;在總統領導之下,完成複國大業,凡有損這神聖任務的,絕對不客許發生。 從經國個人的才具和努力來說,這十幾年,他的辛勤建樹值得誇耀,無論軍中政治工作,無論退役官兵輔導工作,無論青年運動,他都做得有聲有色,清清楚楚地擺在眼前,我只有儘量幫助他,使他有更多的機會,也是使他負更重的責任,讓他發揮更大的才能,俾國家得到最高最大的利益。我和他還有什麼可爭可奪的。 陳誠還叮嚀蔔少夫說:「你回到香港去,如遇到此種談論,可以說明此乃子虛烏有。」 事實上,陳誠與蔣經國間確實存在磨擦,在關於「青年救國會」及一些人事安排等問題上,陳誠多次指責蔣經國。蔣經國雖以老子為靠山可以不理睬陳誠,但受到這種無端指責也頗為煩惱,他於1963年11月2日寫下了《在每一分鐘的時光中》以表心中痛苦。蔣經國說:「讀了英國作家葛禮賽的一首詩——《如果》——以後,內心深受感動,月夜靜坐思維,似有所悟,因師其意,寫成此篇,以為自勉箴言。」茲抄錄一段以示蔣經國心態:如果有許多人,都在懷疑你,就讓他們去懷疑吧,同時,更要相信你自己。 不可因為來不及等待而感到不耐煩, 亦不可因為受別人的誣衊而憤激; 如果園惱的心已到了崩裂的邊緣, 你還是耐心地等待。 萬一被人無緣無故地嫉忌, 切莫因此而畏卻; 更要小心翼翼地埋頭工作, 勿使鋒芒外露。 把這首詩與蔣、陳矛盾聯繫起來就更容易理解了。 陳誠與蔣氏父子的裂痕日深,他深知胳膊擰不過大腿,識時務者為俊傑。1963年11月,在國民黨九屆一中全會後,頗懂蔣介石之意的陳誠堅辭所兼的「行政院長」一職,他聲稱:近半年來,本人健康不佳,時感疲乏,迭向總統請辭,這絕非逃避責任,而是恐怕有疏忽職守,但屢次均蒙懇切慰留,給假休養,九月初適逢葛樂禮風災發生,深感救災善後,責任重大,故提前銷假。近兩月來,健康尚未恢復,醫囑仍需休養周又請求辭職。 對於陳誠辭職,外界議論很多,健康是其中一個原因,恐怕又不是全部原因。美籍作家江南稱陳誠「上焉者,處處要請示蔣先生;下焉者,要向蔣經國低頭」,「陳軍人本質,一向發號施令,且以果斷聞名,處此尷尬境遇,內心苦悶,蓋可想及。」香港《聯合評論》1964年4月22日載文,認為陳誠是被迫辭職,其中分析道:眾所周知,陳誠是蔣介石最親信的人,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可以說,也是蔣一手扶植的。可是,自蔣經國的勢力逐漸擴張後,陳誠的地位就開始動搖了。尤其是三任總統非法連任以後,蔣介石對陳誠也頗疑意。 1963年12月,國民黨中常會討論「行政院」改組問題時,蔣介石提出了換人方案,同意陳誠的請辭:行政院兼院長陳誠同志,主持政務,卓著勳勞,惟以久任繁劇,體力漸感不勝,曾迭次申請辭職,均經懇切慰留,最近以健康關係,再度懇辭,為期陳誠同志能獲較為充分的體養機會,俾能迅速恢復健康,愛擬勉徇所請,准予辭去行政院長兼職,並提名嚴家淦同志,繼任行政院長。 陳誠自離開「行政院」後,病情加重,於1965年3月5日,以國民黨副總裁、「中華民國副總統」的身份在臺北逝世。至此,蔣經國「登基」之路上也沒了最後一個障礙。 蔣介石和陳誠共事多年,除政治上陳誠對蔣忠心耿耿外,蔣、陳間還有一層密切的私人關係:陳誠的夫人譚祥是國民黨元老譚延閻的女兒,1927年蔣介石和宋美齡結婚時,譚延愷是介紹人之一,而1932年陳誠與譚樣成親時,又是宋美齡做的媒。 1964年10月,醫生檢查發現陳誠肝癌已到晚期,蔣介石獲悉後即命令「不惜一切代價,來挽救他的生命」,由中外醫療專家組成「診療小組」日夜照顧。他還親自打電話將陳誠兩個在國外的兒子召回服侍其父。每隔時日,蔣氏夫婦就到陳宅探望病情。 無奈,陳誠身患絕症,不能起死回生,終於撒手人寰。臨死之前,他口授三條遺言:一、希望同志們一心一德,在總裁領導之下,完成國民革命大業。 二、不要消極,地不分東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全國軍民共此患難。 三、黨存俱存,務求內部團結,前途大有可為。 仔細推敲陳誠遺言,不知是其疏忽還是有意,竟未見「反攻」、「反共」等字眼,很令人玩味。 陳誠去世當天,蔣介石發佈「總統令」:全島黨、政、軍、學校、團體一律從3月6日—10日下半旗致哀;任命張群、嚴家淦、莫德惠等組成治喪委員會;並對陳誠「蓋棺論定」,表彰陳誠「功績」。他稱讚陳誠:革命聖戰,無段不從,燭照機先,深謀果斷,……不辭艱危,不避勞怨……鎮撫東南,秉承總裁指示,貫徹黨的政策,以土地改革安定民生,以工業建設增強國力,俾党建設臺灣三民主義模範省,承擔反攻複國之大業。 蔣介石送陳誠親筆挽匾和挽聯各一幅。挽匾手書:「党國精華」。挽聯手書:「光復志節已至最後奮鬥關頭,那堪吊此國殤,果有數耶!革命事業尚在共同完成階段,竟忍奪我元輔,豈無天乎!」 公祭之日,蔣介石先後在臺北殯儀館和墓葬地泰山鄉兩次向陳誠靈前致祭;蔣經國則整日侍候靈前,茶飯不進。在靈旁他曾對記者沉痛地說:「副總統的逝世,對党國來說,是一件無可比擬的重大損失;對我個人來說,乃是失去了一位追隨近30年的導師」。 陳誠去世,一方面使臺灣政壇一度出現權力真空,國民黨「副總裁」一職從此取消,「副總統」一職也一度虛懸下來。另一方面,也客觀上加速了蔣經國接班的步伐。因為,陳誠已死,「副總統」空缺,誰是陳誠的繼任,誰就將是「法統」的准繼承人。這時,蔣介石撥拉著兒子接班的算盤繞開了彎子,掩耳盜鈴,以欺民眾。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