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蔣介石宋美齡在臺灣的日子 | 上頁 下頁
九〇


  與此同時,台美關係也降溫了。艾森豪威爾時期,台美關係最為密切,臺灣在美國的護翼下找到了安全感。1961年,肯尼迪上臺,台美關係出現微妙的變化,呈降溫趨勢。1968年,尼克松上臺後致力於改善中美關係,台美面臨危機。

  而蘇美兩極在戰後長期的冷戰中也吹來了一陣暖風。1959年9月,赫魯曉夫作為蘇聯最高領導人第一次訪問美國,兩國首腦在戴維營舉行會談,並達成了通過談判來解決國際問題的協議。在以後幾年,美蘇兩國一退一進,冷戰局勢也一張一弛。

  在這動盪複雜的年代裡,美蘇兩國為了爭奪世界的需要,各自對大陸和臺灣採取了不同的政策。美國政府暗中改善對華關係,蘇聯和臺灣看在眼裡,那麼,基於各自利益的考慮,蘇聯和臺灣為何不能加強聯絡呢?由此,蔣介石在賊喊捉賊的情況下自己做了一回賊,在反蘇反共的叫囂下還在偷偷地聯蘇。

  1968年10月,前蘇聯密使維克托·路易斯向臺灣駐日本「大使館」新聞參事盧為提出訪台,盧為將此信息送達臺灣高層。臺灣當局認為,路易斯的出現或許可以給困境中的臺灣「外交」帶來某種轉機,並希望促進路易斯訪台,作為對蘇聯的一種試探。

  而路易斯作為英國《倫敦晚報》的記者,背景可直通蘇聯高層,他本人認為第三國際已經行不通,共產主義就像基督教一樣,分裂成很多流派,每個共產黨國家或各國的共產黨都有各自的想法。

  他這次訪問的目的是「要探明臺灣對打倒毛澤東的看法;臺灣對毛之後的中國情勢有何看法;並探明是否可能與蘇聯重修舊好,如果可以,如何修好?」

  對於路易斯的訪台提議,蔣介石親自拍板定案,由台「新聞局長」魏景蒙負責一切事項,並隨時報告事情的進展。

  10月22日,路易斯到達臺北。下午3點半,魏景蒙和路易斯首次會晤。

  魏景蒙說:「我們過去與蘇聯合作有過慘痛經驗。我們不想把我們的意識形態強加於他們,也不想其他國家把他們的意識形態強加於我們。」

  路易斯笑笑說:「那是過去的老政權。蘇聯現在是個新而年輕的國家,臺灣應該忘掉過去那些不好的事情。……雖然我不是蘇聯政府派來的,但至少可以傳話,以發展成大使對大使級的會談,例如說在南美;或者臺灣可以開始在莫斯科派駐貿易代表或新聞記者。」

  魏景蒙說:「這主意倒不錯。」

  路易斯接著問:「兩個中國政策能否使臺灣高興?」

  魏景蒙答:「不行。因為中國人不希望中國長久分裂。但中華民國沒有理由擔心與蘇聯合作,畢竟這樣對國民黨不會有任何傷害。」

  魏景蒙感覺到。蘇聯是「希望在毛澤東覆亡後有一個由他們操縱的中國,還有一個由國民政府統治的中國」。會談在平靜中結束。

  此後幾天,路易斯先後和臺灣「新聞局」聯絡室副主任羅啟、「情報局局長」葉翔之以及蔣經國進行了會談。據現存的《王平檔案》記載,會談主要圍繞以下幾點進行:毛澤東是共同的敵人,所以台蘇應該合作;關於在其他國家建立大使級接觸問題,並互派新聞、商務或其他民間代表;對臺灣反攻大陸,蘇聯的態度問題,如果蘇聯保持中立,國民黨即使沒有美國的幫助也可考慮;如臺灣反攻大陸後,能否容忍親蘇的共產黨員以政黨身份存在;關於兩個中國的問題。

  蔣介石密切關注著路易斯在臺灣的活動,魏景蒙則隨時向蔣介石彙報路易斯的來訪經過、談話內容以及路易斯本人的家庭、生活等方面的事情。蔣介石表示支持他們會談時所涉及的內容。

  對於蘇、台方面的秘密接觸,美國和大陸已有耳聞。11月4日,《華盛頓郵報》在「瀛海珍聞」欄目中報道:10月底,蘇聯記者路易斯曾去臺灣4天。

  路易斯為斯大林之女所寫回憶錄的穿線人,系在東京取得「中華民國」簽證。除了臺北以外,並訪問了金邊。路易斯離台時,擬順道進入香港,但為港府所拒絕,理由是香港不歡迎任何蘇聯記者。

  同時,美國方面向臺灣「新聞局副局長」葉梅生打聽有關路易斯的事,臺灣假裝糊塗,以不知他是蘇聯人為由搪塞美國。11月18日,《華盛頓郵報》又發表了記者史丹利·卡諾寫的有關路易斯訪台的一篇報道,暗示臺灣與蘇聯將在最近數月內於外交政治圈展開接觸。

  臺灣對此緊急「闢謠」。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