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蔣介石宋美齡在臺灣的日子 | 上頁 下頁
七六


  到下午2時的預定時刻,登陸部隊在岸炮、艦炮及戰鬥機的支援下,排成波浪隊形,分成3個方向,以破竹之勢向一江山島進發。

  14時29分,我步兵178團2營首先在樂清礁、北山灣一帶登上一江山島,迅速佔領了蔣軍第一線陣地,並立即向縱深挺進。14時32分,步兵180團2營的第二梯隊在勝利村西側,四嶴灣地段登陸,也迅速攻佔了第一線陣地。緊隨其後,各營第二梯隊也登陸成功,並迅速支援第一梯隊向縱深發起進攻。

  在縱深攻擊階段,蔣軍雖然憑藉有利地形和鞏固工事負隅頑抗,但人民解放軍登陸部隊在空、海軍的密切協同和有力支援下,英勇頑強,連續作戰,僅用兩個多小時就控制了整個一江山島,至19日2時前,登陸部隊全部肅清了守島蔣軍,收復了一江山島。這一仗共斃敵519人,俘虜567人,島上蔣軍無一人漏網。

  國民黨的戰史書中有這樣的記載:「一江山島之戰,共軍打了一場典型的三軍聯合由岸至岸登陸作戰。」

  在戰鬥全過程中,美軍顧問團駐大陳島首席顧問華爾頓上校和來接替他的麥克登上校整日都在大陳島的山頭上觀察,據他們說:「共軍攻擊一江山,使用在這小島上的火力,竟比韓戰中還要猛烈。」國民黨吹噓的「不沉的航空母艦」悄悄沉沒了。

  2.金剛計劃

  一江山島丟失後,大陳島暴露在解放軍的炮筒之下,「台海危機」進一步升級。中國共產黨針對美蔣「共同防禦條約」所做出的強烈反應,促使美蔣不得不認真考慮如何避免進一步惹惱共產黨。當初艾森豪威爾同蔣介石簽訂條約,決不是想幫助蔣介石守住這些島嶼,而是企圖分裂中國,實施「遏制中國」的戰略,蔣介石則企圖通過與美簽約將其拖人中國內戰,以便火中取栗。朝鮮戰爭後,美國也曾考慮在金門等島嶼問題上與中國政府直接作戰,但由於英。法等國的反對,以及美國國內反戰情緒的激烈,迫使美國政府改變同中國軍隊直接作戰的意圖。在此情形之下,美國政府在解放軍攻佔一江山島後,拋出了臺灣海峽「停火」的建議。

  1955年1月19日,艾森豪威爾在對記者的談話中宣稱要通過聯合國斡旋,「來停止中國沿海的戰鬥」。美國關於「停火」的建議,目的有二:一是阻止人民解放軍進攻金門;二是迫使蔣介石減少金、馬駐軍,甚至撤出金、馬。美國此舉的實質還是:分離臺灣,製造「兩個中國」。在美國的策動下,英國、新西蘭等向聯合國安理會提出一個提案,要求由安理會審議中國政府與臺灣當局「在中國大陸沿岸某些島嶼地區的敵對行動」的建議。這一提案將本屬￿中國內政的問題國際化,是在製造「兩個中國」,理所當然地遭到了中國政府的反對和拒絕,也遭到了蔣介石的強烈反對。

  1955年2月8日,蔣介石在「國父紀念日」上發表長篇講話,激烈抨擊「停火」建議,稱這將造成「被侵略者接受侵略者所造成的既成事實」,提出「臺灣地位未定」的人是別有陰謀的歪曲歷史,而「兩個中國」更是「荒謬絕倫」,「中華民國領土,絕對不允許割裂」。蔣介石宣稱誓死守衛金、馬,決心戰至最後一人。

  1955年10月,蔣介石在國民黨七屆六中全會上信誓旦旦,宣稱:「堅持立場,固守金、馬,確保我反攻基地」;「整頓內部,加強實力,準備獨立應戰」;「對盟國決履行條約義務,但對條約以外的事項,如與我國家主權和利益有損害者,決不加以考慮。」

  面對中國共產黨的嚴正立場和蔣介石的固執態度,美國在極端反共分子杜勒斯的煽動下,掀起一股要求對中國共產黨採取強硬態度的叫囂。美國國會於1955年2月通過了《授權總統使用武裝部隊協防臺灣有關地區案》。「台海危機」達到頂點。

  但美國政府害怕被蔣介石拖人中國內戰而不能自拔,考慮再三,遂在答應蔣介石協防金、馬的條件下,提出撤退大陳島的建議。這樣既緩和了中共的壓力,又安撫了蔣介石。儘管蔣介石信誓旦旦確保金、馬,但一江山島被解放軍佔領之後,只用105榴彈炮即可控制大陳島,蔣介石就連飛機也不敢在大陳島降落。在此局面下,蔣介石胸無良策,只好接受美方建議,同意撤兵大陳。

  對於撤兵大陳,蔣介石擬定了一個「金剛計劃」,並命兒子、「國防部總政治部」主任蔣經國具體負責執行這一計劃。

  1955年2月2日,蔣經國飛抵大陳島,開始執行撤退大陳的「金剛計劃」。經過蔣經國的反復動員和沈之岳「專員」發佈的大陳島將有「最激烈的戰鬥」的佈告,島上1.4萬多民眾被迫告別家園與軍隊相繼撤離。蔣經國心情沉痛,他對隨行人員說:「我們反共複國,是一件大事,為了百年大計,一時的忍讓是不能避免的。」

  2月12日,蔣經國在臨走之前,在大陳島最後一次升起青天白日旗。當時參加升旗的有「海軍副總司令」黎玉璽「專員」沈之嶽和《中央日報》記者劉毅夫等人。蔣經國升旗後告訴在場的每一個人:

  不要難過,不要失望,我們一定會打回來的!

  蔣經國和他父親一樣,多次發誓要打回來。可是,隨著1988年1月去逝,他的誓言也成了一場春夢。

  大陳撤退,為蔣介石的「反共複國」蒙上了一層陰影。儘管蔣介石偕夫人宋美齡赴金門視察,安慰由大陳島「轉進」的子弟兵,繼續宣誓保衛金、馬,但仍不能改變台島民眾「反攻無望」的心理。為此,蔣介石發表「為大陳撤退告海內外國民同胞書」,稱大陳島「孤懸於臺灣基地250海哩以外,以今日軍事形勢而言,其對我反攻基地之臺灣防衛上,實已失去其戰略價值。」「決定將大陳島嶼駐軍調防金門、馬祖等地,此為集中兵力,增強整個反共複國軍事部署之重要措施,」是「適應新的戰略」的需要。「要保證我反攻複國戰爭的勝利,首先必須鞏固臺灣、澎湖,及屏障台、澎之金門、馬祖等外圍島嶼為第一要務,自不能以一島一嶼之得失,只爭一時之長短,而置根本大計於不顧。」

  蔣介石撤兵大陳,「金剛計劃」實施完畢,「台海危機」趨於緩和。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