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蔣介石宋美齡在臺灣的日子 | 上頁 下頁 |
五〇 |
|
2.文壇奇冤 在「保密防諜」的高度專制下,蔣氏父子對軍隊、青年和知識文化界的控制格外重視。在軍隊方面,蔣經國主持的「國防部總政治部」派遣政工人員到各部隊工作,其主要職責為「調查官兵思想行為」,「監察官兵思想,檢舉動搖分子」。蔣經國作為「總政治部主任」,在軍隊中形成了一個從上而下、縱橫交錯、滴水不漏的控制網。美國人在評論50年代初期臺灣軍隊中的政工制度時說:「國防部下的總政治部,一般認為,效率尚高,手段毒辣,政治部在軍方的任何機構,安置政工人員,進行控制監視,……美國駐台軍官普遍厭惡。」 蔣介石在總結在大陸失敗的原因時認為,控制青年無力是其關鍵,所以到臺灣後很重視青年工作。1950年4月28日,「中國青年反共抗俄聯合會」成立,並在北投訓練幹部。1952年10月31日,「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正式成立,蔣介石兼任團長,蔣經國將掌有實權的主任一職抓到手。自此以後,蔣經國直接控制「救國團」達20年之久,「救國團」自稱是「一個具有教育性、群眾性和戰鬥性的青年組織。」但實際上,它是第二個三民主義青年團,是國民黨的預備隊。「救國團」在臺灣各縣市及大、中學校均分別設有團委會、黨支部、支部,並擁有幼獅通訊社、幼獅出版社、幼獅廣播電臺等一套文化宣傳機構。「救國團」在臺灣政治舞臺上異常活躍,無事不過問,無事不插足,成為國民黨控制台灣青年的「最大最活躍的政治團體」。 在知識文化界,臺灣當局規定有五項不可觸犯的禁令: 反攻無望論;有關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書籍和言論;任何報道中國大陸的進步實況;批評蔣介石和蔣經國的言論;統一中國的言論。如果誰觸犯了其中的任何一條,輕則書報和刊物被查禁,重則坐牢殺頭。 臺灣當局的新聞檢查極為嚴格,由7個警察特工機關專門組成「宣傳會議」,對於任何報紙、雜誌、書籍都可以正式或非正式地「過問」。他們可以任意撤掉記者的稿件,裁撤「不稱職」的記者,處分任何一家報刊或出版部門。一次「文化清潔運動」,就有10餘家雜誌被查封。 為防止大陸的消息傳到臺灣,國民黨當局強迫有收音機的人進行登記。凡是想購收音機的人,先要得到由「保安司令部」審核發給的准購證。一架收音機每年交30元的執照費,還要貼足16元的印花稅,執照費和印花稅的費用達收音機價值的10%以上,逾期交納上述兩項費用的需加倍處罰。凡是出售無線電器材、收音機和收發報機的單位,一律要將器材名稱、數量及存放地點,詳細填表後交「保安總部」。與此同時,一些關於收音機知識方面的書籍也被莫名其妙地查禁。如華南書局出版的《音響擴大機》、《單管收單放機》、《初級短波收音機》、《簡易交流式收音機》等書道禁,其藉口是「向不法分子傳授收音機知識,竊聽毛匪廣播。」 更習以為常的是,許多雜誌書刊一不小心,越出界限而觸犯了禁令,那麼從此就甭想得安寧。這方面有數不清的例子: 1960年9月,《自由中國》因冒昧給蔣介石提了幾點建議,而以「掩護匪諜」和發表「反共抗俄國策」等罪名被勒令停刊,刊物負責人雷震被判10年徒刑。 《自立晚報》因為刊載了對蔣氏父子「不敬」的文字,而被停刊5個月。 以刊載幽默文章著稱的《人世間》月刊,曾因「幾次影射當局」而被停刊幾次。 專門談論時事的《時與潮》週刊,被指責為「煽動民間不滿情緒」,停刊一年,後又以「藐視法庭」的罪名,受到警告。 1975年8月創刊的《臺灣政論》,剛出5期,就以「煽動叛亂」的罪名而被查禁,有關人員被逮捕。 與此同時,國民黨利用其政治上的統治地位大辦黨營文化出版事業,企圖實現壟斷。50年代初,張其昀任中央黨部秘書長時,一手操縱成立了「中國新聞出版公司」、「中央文物供應社」、「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等文化出版機構,出版發行《中國一周》、《新思潮月刊》、《學術學刊》、《國事叢刊》等刊物,並出版《現代國民基礎知識叢書》等300多種,這一切使得「黨義書籍充斥書肆,反共八股滿天飛。」 在這種壓抑、專制的情況下,知識分子噤若寒蟬,思想文化界一片死氣沉沉。麻將流行,酒家氾濫,今朝有酒今朝醉,狂歌當哭。在百無聊賴的情況下,大家只好講究一番荷爾蒙、維他命、固精、補腎了。在這孤寂、黑暗的包圍下,個別知識分子間或崩出幾點創作的火花,或發出幾聲呐喊,由此又引起當局的驚慌失措和對知識分子的一頓「大棒」,「文案」接二連三發生,其中以「《文星》案」、「柏楊事件」和「毛語錄事件」最為典型。 「《文星》案」:主要是圍繞作家李敖和《文星》雜誌而展開的。《文星》是一個側重學術文化的綜合性月刊,由肖孟能夫婦于1957年11月創刊於臺北,以「生活的、文學的、藝術的」為刊物宗旨。創刊四年,成績平平,沒有什麼社會影響。只是到了1961年由於李敖文章的大量出現,才使《文星》日益引人注目。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