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蔣介石宋美齡在臺灣的日子 | 上頁 下頁 |
二四 |
|
1950年6月28日,毛澤東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八次會議上指出,美國行動「暴露了自己的帝國主義面目」。他對美國在臺灣立場上出爾反爾的做法感到十分憤慨:「杜魯門在今年1月5日還聲明說美國不干涉臺灣,現在他自己證明那是假的,並且撕毀了美國關於不干涉中國內政的一切國際協議。」周恩來外交部長同日也發表了《關於美國武裝侵略中國領土臺灣的聲明》。周恩來指出,「杜魯門二十七日的聲明和美國海軍的行動,乃是對中國領土的武裝侵略,對於聯合國憲章的徹底破壞。」中國政府領導人對朝鮮戰爭爆發的看法是:「美國政府指使南朝鮮李承晚傀儡集團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進攻,乃是美國的一個預定步驟,其目的是為美國侵略臺灣、朝鮮、越南和菲律賓製造藉口。」周恩來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宣佈: 不管美國帝國主義採取任何阻撓行動,臺灣屬中國的事實,永遠不能改變;這不僅是歷史的事實,且已為《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及日本投降後的現狀所肯定。我國全體人民,必將萬眾一心,為從美國侵略者手中解放臺灣而奮鬥到底。戰勝了日本帝國主義和美國帝國主義走狗蔣介石的中國人民,必能勝利地驅逐美國侵略者,收復臺灣和一切屬中國的領土。 關於美國決定武裝干涉臺灣問題的行徑,對中美關係究竟產生什麼樣的消極影響,這恐怕是美國決策者所始料不及的。當時美國情報部門幼稚地認為,當時中國大陸百廢待興,美國在臺灣的行動不僅不會引起大陸的強烈反應,反而還會使中國覺得朝鮮戰爭是蘇聯為了擴張其勢力而一手策劃的,蘇聯在此問題上根本沒有顧及中國的利益。因此,美國人希望借此機會來離間中蘇關係。 然而,美國對華政策的估計又一次出現了歷史性的偏差。美國介入臺灣的舉動,不僅沒有給中蘇關係中打人任何「楔子」,反而使中國更加接近蘇聯。1950年新中國紀念其誕生以來第一個國慶時,中國對外政策已經基本定型。 周恩來代表中國政府闡述新中國外交政策時,明確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堅決地站在以蘇聯為首的世界和平民主陣營方面,並且與蘇聯建立了最親密的兄弟關係。」至於中美關係,中國認為美國政府「對中國人民的仇視有加無已」,處處與中國為敵:美國在聯合國組織裡,阻撓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的參加;美國阻撓中國代表參加盟國對日管制;美國藉口朝鮮的形勢派遣海空軍侵入臺灣;美國宣佈臺灣問題應由美國所操縱的聯合國解決;美國空軍還侵入中國領空,實行掃射轟炸。 上述種種,已經證明美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危險的敵人」。中國正警惕地注視著美軍行動。因為「美國的侵略武力已經侵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版圖,並且有擴大這種侵略的可能」。 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右翼政客和軍方保台分子的鼓動下,妄斷朝鮮人民軍越過三八線和人民解放軍將渡海攻台都是執行蘇聯的戰略方案。如果美國在北部失去南朝鮮,在南部失去臺灣,則日本將被南北夾擊,菲律賓和東南亞各反共國家將受到威脅,美國的西太平洋防線將被斬成幾截。因此,對朝鮮和臺灣問題不能袖手不管。 7月1日,美國陸軍開抵南朝鮮。7月7日,安理會授權美國指揮下的統一司令部使用參加干涉朝鮮的各國部隊,由美國指派指揮這些部隊的司令官。同一天,第七艦隊司令史樞波到臺北訪問,隨後美國派賈納德少將出任駐台軍事代表。賈納德的赴台,使美國赴台人員級別由中校提高至少將,顯示美國提升了美台關係,已走上了扶蔣保台的路子。 3.杜魯門給「國軍」參戰投了否決票 有了美國人撐腰,蔣介石腰板硬了許多。如果能乘機拖美國人下水,是不是可以從朝鮮半島打回老家?在這一問題上,美國人的想法與蔣介石卻不同。 雖然,在朝鮮戰爭之初美國重新承擔起了「保護」臺灣和蔣介石政權的「責任」,但杜魯門政府還是希望把這個「責任」保持在最低限度。因為,如果美國過分干涉,不僅會激怒共產黨,還會在亞洲各國激起強烈的反美情緒,這會促使中蘇更加接近,並可能導致美國和兩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進行一場全球性的戰爭。這與美國的全球戰略背道而馳。因此,美國盡可以提供大量的軍事和經濟援助給臺灣,卻不願意與這一「地位脆弱」的政權緊緊地拴在一起。在此思想指導下,杜魯門三次拒絕了蔣介石入韓助美的要求。 在朝鮮戰爭爆發的當天晚上,蔣介石收到南朝鮮總統李承晚發來的求援急電。他隨即回電聲援,並表示將採取有效措施予以援助。緊接著,蔣介石在陽明山「總統官邸」召開緊急軍政會議。陳誠、王世傑、穀正綱、黃少谷、何應欽、周至柔、孫立人、王叔銘、桂永清、蔣經國等人應召而至,研究局勢變化及對策。會議決定:臺灣、澎湖、金門、馬祖地區從6月26日零時起,全面進入緊急備戰狀態,實行宵禁,停止三軍官兵的休假和外宿,大肆進行反共宣傳,叫囂「打回老家」、「勘平共匪」,並發動民眾請願活動,以示反攻決心,加強臺灣海峽和大陸沿岸的海空巡邏,加強各島及臺灣的防空和民防措施,加強對交通運輸和經濟活動的管制,加強特務活動。 25日晨,美國駐遠東部隊總司令兼駐日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于東京接到了來自朝鮮的戰況報告,他立即同約翰遜、佈雷德利等人舉行緊急磋商。會上,麥克阿瑟提出所謂「在亞洲遏制共產黨的戰略計劃」,建議由臺灣調一個軍馳援南朝鮮。麥克阿瑟認為:臺灣「這個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可以容納10個到20個航空大隊,包括噴氣式飛機至B-29型轟炸機等各式不同的飛機,並可予短程海岸潛水艇以前方作戰之供應。」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