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蔣介石宋美齡在臺灣的日子 | 上頁 下頁


  4.蔣介石「垂簾聽政」

  蔣介石雖避居溪口,這和當年袁世凱削職回項城、段祺瑞下野回合肥一樣,是職退權未退,退而不休。他在溪口小鎮駕了七部電臺,準備隨時操縱局面,而國民黨黨、政、軍要員奔赴溪口請示總裁面諭的人也不絕於途。溪口小鎮取代了六朝粉黛的故都南京而成為國民黨新的政治中心,蔣介石也成為世界上最忙的閒人。

  蔣介石回到溪口的第四天,便召集湯恩伯、何應欽、顧祝同等人開會部署長江防守計劃,決定重點防守湖口以下,以確保上海的安全,將臺灣作為最後據點,由湯恩伯負責總指揮。在會上,蔣說:「共產黨是要我的命,而桂系既要我的命又要我的錢。」而在南京的李宗仁雖說「代總統」面子不夠,畢竟蔣介石讓位了,他要挽救危局,打出和談的旗號,爭取時間取得美援,保住半壁江山。為此他也加緊部署江防,決定重點防守湖口以西,確保南京的安全,以海南島為最後打算,由白崇禧負責指揮。

  1月27日,李宗仁致電毛澤東:

  潤之先生勳鑒:

  自政協破裂,繼八年對外抗戰,內戰達三年有餘……自弟主政之日起,即決心以最高之誠意,盡最大之努力,務期促成和平之實現……貴方所提八項條件,

  政府方面已承認可以此作為基礎,進行和談,各項問題,自均可在談判中商討決定。

  李宗仁電報一發,蔣介石大怒,即命孫科將行政院和國民黨中央遷往廣州,以示和李宗仁領導的南京政府對立,而大批國民黨黨政要員既不去廣州也不在南京卻聚集上海,兩邊都不得罪,這就形成了「一國三公」的局面。

  2月5日,毛澤東發表文章譏評道:

  這個所謂「政府」究竟還存在不存在呢?它是存在于南京嗎?南京沒有行政機關。它是存在于廣州嗎?

  廣州沒有行政首腦。它是存在於上海嗎?上海既沒有行政機關又沒有行政首腦。它是存在於奉化嗎?奉化只是一個宣佈「退休」了的偽總統。

  同時,中共中央發表聲明宣佈不承認南京政府。蔣介石對此幸災樂禍,他在日記中寫道:

  共匪於今用廣播明白表示不承認李宗仁所代表之

  南京政府。未知李宗仁與邵力子、張治中等人當作何感想也。彼等汗顏至此,尚計其革命歷史與人格乎。

  李宗仁見蔣一日不去,他不可能有所作為,遂策劃逼蔣出國。和談代表張治中和屈武對他深表同情,願請纓前往溪口一勸。蔣介石一見張治中和屈武便沒好氣地說:「你們是要勸我出國的吧?」他隨手拿起一張報紙:「報紙上早就登出了。他們逼我下野尚可,逼我亡命不行!如今我是個普通公民,到哪裡都可以自由居住,何況是在我的家鄉!」幾句話把張治中的嘴封住了,他便只好就和談一事請示蔣介石。蔣介石消了氣,說:「你可以告訴德鄰,我一定支持他。德鄰現在所負的責任就是我的責任,德鄰的成敗就是我的成敗。我願終老家鄉,絕不再度執政。」可是誰又會相信他的話呢?蔣介石趁機就和談規定了最低限度:劃江而治,就地停戰。

  4月1日,國民黨派出張治中、邵力于、屈武等代表赴北平和中共談判。這時,解放軍早已飲馬於長江北岸,隨時準備過江。對於國民黨的要求,中共中央答覆:不承認已停戰,無論和戰解放軍均要過江,並且提出《國內和平協定》(最後修訂案)。

  這不啻給李宗仁當頭一棒,是戰是和,他不敢作主,遂修書一封派人送給蔣介石:「和談正在進行,結果未可預卜。回顧宗仁主政以來,形格勢禁,難於集中權力,迅赴時機,如果和談萬一破裂,戰爭重啟,則宗仁斷難肩此重任,深願引身求去,以謝國人。」蔣介石看罷信說:「現在我是退休的人,他是代總統,一切由他作主。不過我是支持他的。」4月16日,談判代表黃紹閎帶著《國內和平協定》回南京請示是否簽字,李宗仁不敢簽字,即派人送蔣過目。蔣介石一看,拍案而起:「文白無能,喪權辱國!」

  李宗仁無奈之下召集心腹桂系將領開會,研究和談事宜。白崇禧認為中共中央的和談條件過於苛刻,決不能簽字。黃紹閎則認為共產黨已答應保留桂系軍隊和地盤,李宗仁還可做聯合政府的主席,這已很寬大了,應抓住機會簽字。其他人議論紛紛多不主張簽字。最後,李宗仁也表示拒絕簽字。

  4月20日,和談破裂。對日,解放軍渡過長江。

  黃紹閎見國民黨大勢已去,南京解放已指日可待,遂悄悄飛往香港。在機場,他遇到屈武,他對屈武說:「快到西北去!」屈武會意後也迅速逃離了南京。

  4月22日,南京城內響起了零星的槍聲,人們紛紛打起包裹細軟出逃,交通一片擁擠,李宗仁決定離開這是非之地。23日晨,他乘「追雲」號飛機飛往廣州,飛機飛了1個小時後,他突然命飛行員轉變航向,去了桂林。當晚,南京解放。

  這時,蔣介石在溪口也坐不住了,遂乘車悄然駛離溪口,登上「太康」號軍艦,駛往上海。從此,蔣介石父子再也沒有機會回到故鄉。

  27日,蔣介石在上海以國民黨總裁的名義發表文告,內稱:「當此國家民族存亡生死之交,中正願以在野之身,追隨我愛國軍民同胞之後,擁護李代總統暨何院長領導作戰,奮鬥到底。」同時,他派人三番五次到桂林催李宗仁到廣州主政。

  而李宗仁感到蔣處處掣肘,自己手中無錢、無槍、無軍隊,實在難以一展宏圖,他不想去廣州,一到廣州即無法脫身了,還是留在桂林桂系老巢安穩些。鑒於此,他和白崇禧等經過一番磋商,擬出五項條件:

  代總統有權調整軍政人事;
  移存臺灣的金錢應運回大陸以供軍政開支;
  所有軍隊一律聽從國防部指揮;
  中常委之決策,只能作為建議;
  蔣先生出國。

  對此五項條件,蔣假惺惺地表示答應,唯有出國一事他不同意。他說:「中正許身革命40餘年,始終一貫為中國之獨立自由而奮鬥。只要中國尚有一片自由之領土,保持獨立之主權,不信中正竟無立足之地。」他寫信給李宗仁:「今日國難益急,而德鄰兄對中正隔膜至此,誠非始料之所及。而過去協助政府者,已被認為牽制政府。故中正惟有遁世遠引,對於政治一切不復聞問。」李宗仁被蔣的花言巧語所迷,還是飛往了廣州,繼續做蔣的替罪羊。

  在解放軍咄咄逼人的進攻下,5月25日,蔣介石親自指揮的上海又失掉了,如此「江南半壁業已風聲鶴唳,草木皆兵。」蔣介石孤舟漂泊,不知何處安身。5月末,他終於來到臺灣,落腳於臺北十幾公里處的草山,因忌諱「落草為寇」的「草」,便改草山為陽明山,以表示對哲學家王陽明的尊重。草山也就成了蔣介石的「總統府」。

  草山,青山環繞,林木茂深,泉水叮呼,本是遊覽的勝地,但是,山河美景不能激起蔣介石的一絲遊興。煩悶之余,蔣開始擬定防颱計劃,決定以舟山、馬祖、金門、澎湖一線為前哨,以防務臺灣為第一。

  不久,李宗仁和閻錫山兩次來台,要蔣介石到廣州「主持大局」,蔣經國覺得「尚非其時,亦非其地。」蔣介石則不然,認為複出的機會將要來臨,遂於6月14日飛抵廣州,李宗仁毫無思想準備,只得乖乖聽從蔣的擺佈,宣佈成立非常委員會,主席是蔣介石,副主席是李宗仁,這無異于恢復了蔣的獨裁。不久,他在對部下的一次訓話中解釋了他赴廣州主持大政的理由:「我是一個下野的總統,論理不應再問國事,一切由李代總統來處理……但想起總理生前的囑託,勉以『安危他日終須仗,甘苦來時要共嘗』的遺言,現在是我黨危難關頭,所以我以党的總裁地位來領導大家同共產黨作殊死戰。」看,他的理由又是多麼動聽。

  蔣介石醞釀從幕後走向前臺。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