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名人紀實 > 蔣經國自述 | 上頁 下頁
四九


  二十四日

  何敬之先生就行政院院長職,舉行百次政務全議,派定政府扣談代表,並望共方迅采汁動。

  下午奉命飛往上海。

  李宗仁競明告美國駐華大使,謂彼欲往莫斯科一行,請求其諒解。現母親正在美國,為挽救國家危亡而從事國民外交,今日派人由美國帶來消息,謂「美國對華政策有轉變之趨向」。

  陳辭修先生自臺灣不溪口。

  二十五日

  共軍今炮轟安慶,而李宗仁卻派邵力子、張治中、黃紹婉、章士釗、李蒸等綽為和談代表,正式成立代表團;並指定邵力子為首席代表。

  關於政府派出代表團進行「和談」問題,父親在日記中說:「可決定其為十足的投降之代表。但共黨是否接受其投降,是一問題耳。李宗仁和談談方案,其中心條件,無異於協同共軍消滅國軍之基礎耳。」

  二十六日

  共方本日廠播稱:「關於和南京國民黨『反動』政府舉行和平談判事宜,中共中央決定:(一)談判定四月一日開始:(二〕談判地點在北平,(三)中共中央派周恩來、林伯渠、林彪、葉劍英、李維漢等為代表,以周恩來為首席代表,與南京國民黨『反動』政府方面所派代表團,按照一月十四日毛澤東對時局的聲明,以及所提八項條件作為雙方談判的基礎;(四)上述各項,將經由新華社廣播電臺即日通知南京國民黨『反動』政府,按上述時間、地點,派遣代表團攜帶以毛澤東八項條件為基礎的必要材料,以便舉行談判。」

  共黨要我政府「和談」,還要污辱我政府,加以『反動』二字的標記,並指定我政府代表團按共方所指定的日期,向共方所指定的地點報到。如此和談,再可恥沒有了。

  今日汪副官拿了兩件父親所穿的舊襯衫和幾雙襪子,到家裡來織補,見後,感慨不己。

  二十八日

  桂軍自動撤出安慶,集中九江,窺伺南昌;安慶國軍獨力撐待,甚為危急。

  父親約見俞大維先生,商談組織與技術問題。

  二十九日

  張治中以其即將赴平,特於昨日電呈父親,要前來溪口,當面報告政府所定的和談腹案。父親說「他來不來無所謂」。今天他竟然來到溪口了。父親對他的態度非常冷淡,只邀他遊覽溪口附近的風景。我對張的理解也很深,他是一個沒有立場的投機人物,一切已經成了定型,所以也不願同他多談。

  張治中的準備投降,我們是老早預料到的。他前在南京曾托人向父親轉陳建議:希望父親早日「出洋」。他的理由是。(一)可避免攻訐目標。(二)卸去和戰失敗的責任。(三)使一般將領減少依賴心。(四)可以增長見聞。張之此種建議,好像是為共黨借箸代籌,不但是毛渾東所樂意的,同時也是李宗仁及其左右所樂意的。像這樣的人,到北平後,如不投降,那才是奇跡呢!

  三十日

  張治中到溪口來,得不到好的結果和反應,今天就悄悄地走了。

  李宗仁更與共黨疏通,增派劉斐參加和談。劉曾擔任三個年頭的剿共作戰參謀,而李必欲其充當代表,簡直不惜以我方的全部軍事秘密計劃與內容,貢獻共黨,以表示其投誠之真意。這種舉揩,是再荒謬不過的!

  父親本日檢討外交失敗之原因說:「北大西洋同盟公約公佈,東西集團壁壘分明。中國共黨且明白宣佈,追隨俄國,反對西方美國集團;而美國對華政策,仍堅持過去作風,坐視共黨長大擴張,對其盟邦共同患難之政府,不願予以援手,實不智之極。」

  午後,與宏濤兄自慈庵步行至素廬,沿途閒談家常,得以稍解心中苦悶之情。

  §前進 莫退 莫退 前進

  四月一日

  和談代表張治中、邵力子、黃紹、章土釗、李蒸、劉斐等由京飛平。

  父親為使個人精力、智慧能以高度發揮起見,擬組織一個「設計機構」,以備對國家重要問題和政策之諮詢,同時並準備發動「民主救國」和「自由中國」兩個運動,擬定領導與宣傳計劃。

  二日

  和談代表團抵平後,尚未開始正式談判,即已受共黨之愚弄與侮辱。彼等向周恩來建議:「和談之前,雙方軍隊固守原防。」共方不允,反要我「江南憲警必須全部撤退,而政府則可暫維現狀;並著李、白、何、顧、于、居等皆去北平」。

  午餐後,奉父命對中央黨部轉達補充指示:「(一)和談必須先訂停戰協定,(二)共軍何日渡江,則和談何日停止;其破壞責任應由共方負之。」

  三日

  新華報本日發表社論稱:毛澤東所提八項條件中,戰犯一條,決不容許任何修正。這對那些幻想利用「和淡」以混水摸魚,攫取政權的先生們,給了一個迎頭痛擊。

  四日

  共黨明白宣佈:一旦第三次世界大戰發生,決隨同俄國對北大西洋公約國家作戰。未知美國對此作何感想?果能坐視共黨如此侮辱,而毫不動心乎?馬歇爾固執成見,縱虎反噬,事有必至!但共黨「一面倒」之附庸主義真面目,亦因此宣告而暴露無遺矣。

  上午,侍父遊覽溪南積善庵,此為父親十歲時侍先祖母禮佛念經之地也。回溪口後,又侍遊慈園一周。父子同游,甚覺難得。

  五日

  和談開始。共方經由所謂「第三方面」代表,對李宗仁發出最後通碟,要求其在十二日限期內投降。提出所謂聯合委員會的組織,毛任「主席」,而李副之;李須前往北平,共同管理國共軍隊之移交。

  張岳軍先生再來溪口。

  七日

  「和談」進行,已起波折。李宗仁向共黨提議「隔長江而分治」。共方則堅持「無論和、戰,均須過江」。

  本党在廣州召開中央常務委員會議,行政院院長何敬之先生報告和談經過。會中對父親和談方針之意見,一致通過;並決定和談原則五項:(一)為表示謀和誠意,取信國人,在和談開始時,雙方下令停戰,部隊各守原防。共軍在和談期間,如實行渡江,即表示無謀和誠意,政府應即召回代已表,並宣告和談破裂之責任屬￿共黨。(二)為保持國家獨立自主之精神,出踐履聯合國憲章所賦予之責任,對於嚮往出國際合作,維護世界和平為目的之外交政策,應予維持。(三)為切實維護人民之自由生活方式,應停止所有施用暴力之政策,對於人民之處由權及其生命財產,應依法以保障。(四)雙方軍隊應在平等條約之下,各就防區,自行整編,其整編方案,必須有互相等重、同時實行之保證。(五)政府之組織形式及其構成份子,以確能保證上列第二、三、四各項原則之實施為條件。

  共黨新華報,又以「要求南京政府投降」為題,發表其狂妄之社論。同時毛澤東亦複李宗仁電稱:「根據八項原則,以求具體實現。」共黨得寸迸尺,節節逼人,無非要求政府作「城下之盟「,無條件投降而已。

  父親同岳軍先生商談,準備對李宗仁坦直示以利害,只要「彼能站穩本黨立場,認清國家民族利益,共同對共,則無論和、戰,必全力予以支持。」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