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霍英東全傳 | 上頁 下頁
三三


  「買家對霍生的公司的信心有否動搖?」

  「有些擔心,所以我們登報紙澄清此事。這件事還是我經手的,應該還有報紙可查。」

  「按照你們當時的分析,謠言從何而來?」

  「這個霍生也搞不清楚……我估是空穴來風,可能是朝鮮戰爭時候支持內地,給別人這樣的聯想。」

  「朝鮮戰爭時期,或以後,港府有無與霍生就他的朝鮮戰爭時向內地運送物資的事談過、接觸過?」

  「這個我就不很清楚了,應該是沒有談過這個問題。」

  淩漢偉對這個問題也不是很想談,所以我們的談話到此便匆匆結束。

  後來,我又向一些人瞭解此事。據說,這些謠言的出現,並非空穴來風,而是一些地產商人有意散佈的。有人說,霍英東當時可能無意間得罪了一些同行。比如有地產商因資金周轉不靈而向霍英東借錢,但霍英東快人快語,說什麼:「原來你經濟這樣困難,欠人那麼多錢,付那麼多利息,那不等於一日不見一兩間樓……」諸如此類的無心快語,可能令一些行家反感,行家因而散佈這個謠言,希望霍英東亦沒有好日子過。

  如果這些傳聞源自港英當局,那可能是與霍英東在朝鮮戰爭時與內地方面有貿易往來有關;那麼,港英當局傳播這樣的傳聞又有何動機呢?這在外人就不得而知了。

  如果這些傳聞源自港府的說法屬實,那麼港府又一直沒有採取實際的遞解行動,這則可能有以下三個原因:一、霍英東的行為只是違背聯合國的禁運決議,並沒有觸犯香港現行的法律;二、霍英東是土生土長的港人,在港生活時間遠遠超過10年了,而《驅逐不良分子出境條例》對居港滿10年以上者有較多寬容和豁免的指引;三、霍英東在往後的日子裡「明哲保身」,能進能退,逐步緩和了與港英當局的關係。

  雖然,「謠言止於智者」,霍英東被遞解出境的傳聞半年之後就消除了,但此事卻形成了一個強大的陰影,籠罩、困擾著霍英東的後半生;直到今天,霍英東的心裡還沒有完全擺脫掉這個陰影。這件事,對霍英東的性格變化造成極大的影響,從而波及他的事業;某些時候,它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霍英東對一些商業活動的選擇和決策。所有這些,在以後的章節中還將談及,這裡暫且不表。

  〖第十五章中流砥柱 反對搞大聯合〗

  李康節等人拉來港澳兩地的一些人搞「大聯合」公司,霍英東為了息事寧人,違心地拿出一些本錢入股。不久,地產低潮,陳德泰陷入困境,霍英東每晚陪他上飛鵝嶺散心;接著,廖創興銀行發生擠提,廖寶珊請求霍英東出面相救,但他愛莫能助……

  【與湯於翰合作地產生意】

  被遞解出境的傳聞只困擾霍英東半年,他的地產生意並沒有大受影響,他仍然大戰地產行業。經蟾宮大廈之後,1956年,霍英東在銅鑼灣同時興建希雲大廈、禮雲大廈和加路連山大廈。這三棟大廈的地盤上原是教會的舊樓,霍英東經別人介紹,向教會買下這些地盤,拆掉舊樓,另起新樓宇。

  介紹霍英東向教會買下這些地盤的,是湯于翰、陳雲裳夫婦。湯於翰早在20世紀40年代,就是上海中比鐳定醫院的院長,是癌症專家。其妻陳雲裳是三四十年代中國和香港的電影皇后,曾主演《木蘭從軍》、《雲裳仙子》、《一夜皇后》、《家》、《月兒彎彎照九州》等電影。在1939年的中國十大明星選舉中,她名列首位,第二名是胡蝶,第六名是周璿。40年代後期,湯、陳夫婦離開上海到香港後,湯於翰繼續執業當醫生,而陳雲裳則在家相夫教子,絕少涉足影壇。

  20世紀50年代初期,霍英東的母親劉氏曾找湯於翰看病,霍和湯因而結識,並時有往來,成為朋友。以致霍英東踏足地產行業後,兩人還合作搞地產生意。據霍英東說,「最早是在1954、1955年,我和湯醫生第一次合作。那時我們在尖沙咀金巴厘道買一幅地,地價是180萬,先交一成訂金,即18萬元,我出一半,湯醫生出一半,剩下的160多萬港元就全部由我一個人支付。我們在那裡合作興建了一些小樓房,賺了不少錢。」

  之後,霍、湯兩人還多次合作經營地產生意,而湯於翰也因此成為香港醫學界首屈一指的富豪。但是,正所謂「合久必分」,由於在地產生意方面的利益有衝突,到了20世紀60年代後期,在興建半山嘉慧園時,霍、湯兩人相互間產生誤解,友情大不如前,合作關係亦告終。

  霍英東與湯於翰因合作做生意而產生誤解,反目成仇,其中誰是誰非,外人無從知道,但霍英東每次對自己的過去自我評價時,總是提及湯於翰。有幾次,他這樣說:「對自己的過去,我問心無愧。所以,你那次問我給自己打多少分,我說不止100分,因為我總是幫人發達,每一個與我合作過的都發達,何鴻燊、湯醫生……個個我都幫過,其中湯醫生只出了9萬元,但最後他賺到上千上億元。但是,從來沒有人幫過我,只是我幫別人發達……」

  卻說霍英東,他一鼓作氣,在1957年,又建成東廬大廈、禮加大廈和禮希大廈。這些樓宇,都是採用賣樓花方式推銷,結果都被買家搶購一空。

  「我賣了四方街、香檳大廈和蟾宮大廈之後,震動香港。起初,關啟明他們發展的僑豐大廈,開始學我們賣樓花,接著又用同樣方法發展尖沙咀的海景大廈。」談起這些陳年往事,霍英東仍然意興盎然,「從此,香港地產界變得瘋狂起來,個個不要本錢,登報紙賣樓花,就收買家的錢,利園山、九龍倉、渣甸貨倉、尖沙咀、土瓜灣等地盤被人搶購,陳德泰買了不少紗廠地盤,廖寶珊大量購入西環一帶的地皮,張謹記買百樂新街……個個爭著搶地盤。」

  為了鼓勵地產商興建樓宇,緩解市民住房緊張的困局,港府在20世紀50年代也拍賣不少官地,供地產商競投。霍英東是地盤拍賣場上的活躍分子,經常是一個人獨立競投。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