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霍英東全傳 | 上頁 下頁
二五


  1950年前後,一種新興的行業開始在香港隱現,這就是地產業。1947年,中國銀行曾以每平方英尺251.44元的價錢,投得中環一塊官地,創下當時地價最高的紀錄。另外,主要是由於內地政權易手的原因,內地資金大量湧進香港,香港的各行各業一度蓬勃,加之「聯邦特惠稅」優惠政策在香港實施,中外商人紛紛湧來香港,社會對土地和樓宇的需要自然日益增加。

  最主要的一點,就是香港人口在短短的五六年間急增了幾倍。抗戰結束時,香港人口只有50萬,到了20世紀50年代初期,已超過150萬。

  大量資金湧入,人口急增,地產行業的興起和繁榮也就在所必然。霍英東審時度勢,決定把自己的資金全部押在地產上,大幹一場。

  對於霍英東的決定,當時有些朋友反對,他們所持的理由是:香港的地產市場一向由英資財團壟斷,華人很難與他們分一杯羹。

  別人反對,但霍英東仍然一意孤行,躊躇滿志——這與其說是霍英東太過於自負,倒不如說是因為他堅信自己能在英資獨霸香港地產市場的情勢下,另闢蹊徑,闖出一條新路子。

  1953年6月,霍英東創立了霍興業堂置業有限公司,股東是霍英東與呂燕妮。公司的註冊資金是465萬元——這在當時可是一個大數目。霍英東計劃以霍興業堂為旗艦,縱橫香港的地產市場。

  霍興業堂置業有限公司的註冊地址是灣仔告士打道152號,霍母劉氏當時就住在隔壁的151號私宅。當時霍英東已不再跟母親同住,而是另立門戶,與妻兒住在富裕人家聚居的跑馬地藍塘道11號豪宅。

  【重金購下利家的使館大廈】

  霍英東雖然想在地產行業大展身手,但當時,除了貨運生意他較為在行外,其它生意,他可是門外漢,所知甚少。

  他曾坦率地對我說:「當時,我連銀行戶口都不會開,開了一間霍興業堂置業有限公司後,公司連銀行戶口都沒有。我學別人那樣,把現錢放在家裡,或者買一些黃金回來,放在牆縫裡頭。當時真是不懂做生意,認為做生意就像是開雜貨鋪一樣。」

  「為什麼拿錢買黃金,不去從事其它投資?」我問。

  「那時覺得買黃金很保險,黃金就是錢,就是財富,我記得二戰時期,我們能夠開那間雜貨鋪,也是因為母親那時有些金條,靠那些金條典當一些錢回來打本……」

  「當時你的錢已不少,買金應該買很多,這麼多黃金和現錢放在家裡,安全不是很成問題?」

  「那倒不會,那時我們的住房一直改善,先在告士打道租房住,後在活道和北角英皇道自購物業,接著又在跑馬地藍塘道買屋……」

  但是,成立霍興業堂之後,霍英東已不滿足于把錢換成黃金儲存保值,他急於想擁有一幢屬￿自己的大廈。霍可能認為,擁有一幢大廈,一來可以把自己的那些錢和黃金轉移到物業上來,安全保險;二來可以向世人證明自己的實力和身價,便於自己在地產界的發展。總之,那時,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處物色自己喜歡的大廈……

  這時,霍英東聽說香港的世家——利氏家族有意出售位於銅鑼灣的使館大廈。利家的上一代利希慎等先祖經營鴉片煙發跡,購入銅鑼灣鵝頭山(利園山),經開闢後擁有大量土地,財富劇增,富可敵國。使館大廈是利氏家族眾多物業中的一幢,當時是出租給一些外國駐港的大使、領事、外交官居住。大廈是公寓式結構,就建築面積之大、建築材料之好、裝修材料之高檔而言,算是香港當時最大、最高級的大廈之一。

  霍英東到使館大廈察看,甚為喜歡。隨即,他親自去拜見利家當時的掌門人——利銘澤。利希慎於1928年4月被仇家在街頭槍擊身亡,其長子利銘澤當時只有23歲,就執掌起家族生意。

  霍英東拜見利銘澤時,他在香港商界仍然是一個無名小卒,而利銘澤卻已是家喻戶曉的大商家,當時還身兼香港市政衛生局議員,可謂有權有錢有勢。但兩個人第一次見面時,利銘澤對霍英東尚算尊重。兩人都是爽快人,對價錢並沒有斤斤計較,雙方答應以280萬港元成交。隨即,霍英東就和律師審看使館大廈的屋契等資料文件。

  幾天之後,霍英東和利銘澤相邀見面辦理買賣手續。利銘澤一見到霍英東,就感到有些奇怪,因為他見到霍拎著一個大袋。兩人寒暄幾句坐下,霍英東連忙把大袋遞上去,對利銘澤說:「哦,給你!」

  「這是什麼?」利銘澤怔了一怔。

  「是買樓的錢,我全帶來了。」霍答道,隨即打開,裡頭塞滿鈔票。

  「霍生,都是現金,你沒支票?」利銘澤不解地問。

  「沒有。」

  「有沒有在銀行開戶口?」

  「沒有。」

  聽霍英東這樣一說,利銘澤真是有點哭笑不得。但利銘澤心地很好,他對霍英東說:「霍生,其實買樓也好,做其它生意亦好,不一定全用現金、全部用自己的錢,可以在銀行開戶口,亦可以向銀行借錢……」

  但當時,在銀行開戶、存款,一般要經一些有地位、有身份的人介紹。在利銘澤的介紹下,滙豐銀行才接納霍英東的開戶、存款要求。霍英東說,這是他平生第一次與銀行打交道。

  經利銘澤、利孝和兩兄弟指點,霍英東又向滙豐提出貸款的請求。

  我曾問霍英東:「貸款順利不順利?」

  霍說:「不是很順利,因為滙豐不相信我的能力。後來又是靠利銘澤、利孝和向滙豐介紹我的情況,滙豐才同意借150萬給我,從此才與滙豐的職員相識。也就是那時,我才發覺,原來認識滙豐是多麼重要,因為滙豐借錢給我,只要6厘利息,是市面的1分8厘利息的1/3。所以,從那時起,逼著我千方百計去認識銀行那些經理們。」

  買下使館大廈後,霍英東對外招租。可能因使館大廈屬當時的高級樓宇,且向來都是住一些外交官,所以新的租客亦是以洋人居多。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