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胡耀邦傳奇 | 上頁 下頁 |
五三 |
|
【11.一個不尋常的靈魂】 一個生性好動的政治家,靜悄悄地在一片紅土地上安歇了。然而,這位政治家簡單而不尋常的安葬儀式。此前卻從未披露過…… * * * 1990年12月5日,胡耀邦逝世1年又8個月之後,他的骨灰遠離北京,喬石到機場送行。 初冬的北京,寒風蕭蕭。 霧氣還未散盡的清晨裡,人們和以往一樣。 用匆匆的腳步走進新的一天。長安街上車水馬龍,東來西往。匆忙中,誰也沒有注意有幾輛轎車正悄然駛出中南海,急速向北京機場駛去。 這是1990年12月5日。這一天,中國人民的偉大兒子胡耀邦的骨灰,將由他的親屬們陪伴著登機南下,埋葬在他生前寄予熱切希望的「共青城」——江西省德安。這位生前極為好動,充滿活力,驅車走遍中國75%貧困縣的共產黨人,將永遠長眠在那片青山綠水間的紅土地裡。 此時,胡耀邦淬逝已1年又8個月。 和他逝世時不同,新聞界對他的骨灰安葬一事未做任何報道。當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喬石來到了機場,為當年的總書記送行;中央辦公廳主任溫家寶與胡耀邦的親屬一起扶靈到「共青城」參加安葬儀式。 1989年4月6日,胡耀邦為杜修賢同志的攝影作品集題詞。 曾經使千家萬戶為之動容、落淚的胡耀邦遺像的攝影者杜山,應胡耀邦夫人李昭的邀請,也登上了這架飛往江西的專機。 如洗的陽光透過機窗,照射在覆蓋鮮紅黨旗的骨灰盒上。李昭一身素裝,雖然身邊有不少人卻仍顯得淒單;她默默凝視著丈夫的靈盒,沒有抽泣,沒有硬咽,平靜的外表下掩抑著巨大的悲痛。旁邊是長子胡德平,酷像父親的臉龐掛著男人深沉的悲哀,他用雙手捧著父親的大幅遺像,也就是杜山拍攝的那張最後的瞬間。 杜山望著眼前這一幕,不知怎地心裡陣陣酸楚。他想起某書上一句話:「父親背起兒子時,父親笑了;當兒子背起父親時,兒子卻哭了。」 杜山的視線最後落在了胡耀邦的遺像上,照片下面清楚地寫著;1989年4月6日攝。 4月6日,這是耀邦留給人們的最後瞬間,4月15日,他心臟病復發,猝然逝去,走得那樣匆忙、急促、甚至都來不及審視一眼自己留在相紙上的身影。但是,他的最後身影卻久久地在留了杜山深沉的記憶中。 胡耀邦住宅的後門通向中南海,前門開向老百姓居住的小胡同。 進中南海東門,貼著朱紅色的圍牆往前走不遠,就會看見一個灰色石台,奇特地嵌在高大的圍牆上,一扇鮮紅的門映進眼簾。如果不知道內情,還會以為是中南海通往外面的一個便門,要不就是安在紅牆上起裝飾效果的什麼門頭。 說這門非同一般,不僅僅因為它突兀地鑿開在紅牆上,還因為它能通到前總書記胡耀邦最後歲月的住宅。 胡耀邦原來居住在北京東城區王府井北面富強胡同6號,那是清末一個太監所住的宅院;80年代初搬到了緊靠中南海東門一個胡同裡和紅牆緊貼的普通四合院,當了黨中央的總書記後,他沒有搬進中南海裡,為了工作方便,他因地制宜地在紅牆上開個門,這個門可以直接通進他居住的後院。這樣一來,他家的後門和中南海連通,而前門一如既往開向平民百姓居住的胡同。 曾經人進人出、忽啟忽合的門扉如今緊緊地關閉,高高的灰色石台也顯得冷冷清清的。依然鮮亮的紅門被長長的紅牆環圍著,被歲月吹拂著,卻失去了往日的火紅和繁忙。杜山每次從門前走過,心頭就被逝去的歲月拉扯一次。他熟悉這扇門,也喜愛這扇門,但又害怕看見這扇門。 1989年4月6日,胡耀邦第一次為攝影作品集題寫書名,一連寫了六七張。 * * * 60年代,專為中央領導人拍攝新聞照片的攝影記者杜山,鏡頭裡留下過不少胡耀邦年輕、矯健、充滿活力的身影。那時胡耀邦是團中央書記,攝影師的鏡頭沒能過地捕捉他個人多姿的神韻。1982年胡耀邦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時,杜山又因為那些說不清道不明的原因,離開了工作16年的中南海。他的鏡頭和耀邦多次失之交臂。直到1989年,胡耀邦已經離開了總書記的崗位,杜山也卸去了中國圖片社副總經理的頭銜,離休了。正值春暖花開的季節,杜山由他的一位老朋友引路,跨進了胡耀邦通向中南海的後門。 「老杜,我認識你,你是中南海裡有名的老攝影記者嘛!」 杜山還沒有站定,手已經被耀邦直率熱情的手緊緊握住。杜山這雙手與很多領導人的手有過接觸:毛澤東的瀟灑隨意,周恩來的專注親切,而胡耀邦這只手是那麼的熱情而又不失莊重,讓你感到你是他平等的朋友!一股滾燙的熱流迅速向心房傳遞,他來時的拘謹刹那間被這句話融化了。 正中朋友所說,胡耀邦是個爽快人。顯然,和爽快人說話不必繞山繞水講多餘的客套話。壯山不猶豫,開門見山講了他此行的意圖:請耀邦為他的作品集題寫書名。說著將帶來的30多張放大24英寸的領袖照片,依次鋪在客廳的地毯上。頓時,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還有陳毅、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等老帥們栩栩如生地展現在大家的眼前。 胡耀邦全神貫注,一張張仔細觀看,直到香煙燃盡,燙灼指尖,他一驚,才收回視線,又一次握住杜山的手:「拍得好,傳神!」 胡耀邦沒有虛詞,爽快地答應:「為你的攝影作品題寫書名,沒問題!」 現在什麼「家」出集子,都喜歡請更大的「家」封面題字,竟成時尚。杜山此行可不是為追隨時尚。因為政壇攝影幾十年,拍攝的幾乎都是國家領導人的瞬間,這次選出來的精華作品,也是如此。而今,有許多珍貴的偉人瞬間已是不可再得的「孤本」,他希望反映中國領導人的「作品選」能得到有關領導的首肯。還在他篩選照片時,就先請了幾位老帥題詞。等200幅作品選好後,朋友向他提議請胡耀邦為封面題字。雖然,胡耀邦當時已經不在總書記之位,僅僅是個不負責具體工作的政治局委員。但是,杜山非常敬佩他清廉正直的品行,在他主持中央組織部工作期間,由於鄧小平的全力支持,他糾正了大量冤假錯案,使得一大 批老幹部重新獲得政治生命;背了幾十年沉重的十字架的「右派」們,也恢復了他們做人的尊嚴和權利;也是在鄧小平的支持下,他竭盡全力推進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忠實地把總設計師制訂的改革藍圖付諸實踐。儘管他也有錯誤,但他的正直無私卻贏得了許多人的尊敬。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