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胡耀邦傳奇 | 上頁 下頁 |
五二 |
|
楚辭專家文懷沙送來挽聯,他以沉重的語調朗頌著:「中國人民、世界人民愛您,需要您,您仁慈的心何忍停止跳動,因襲放翁句,書此聯以奉靈右:民望甚饑渴,公心胡滯留。」他的聲音在顫抖,他的手也在顫抖。他對記者說:「留,是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留。胡耀邦同志應該留下,我已經78歲,我多麼願意替他去死!」 80歲的詩人艾青拄著拐杖來了。他十分傷感地對記者說:「耀邦同志當總書記的時候,有人從廣州送來鮮荔枝,耀邦派人將這些鮮荔枝送給我、丁玲、馬海堡和艾黎,如今送荔枝和吃荔枝的人都走了,只剩下我。」著成千上萬的人流。人們排著長隊,絡繹不絕,他們的願望就是在留言簿上簽上自己的名子,然後向胡耀邦遺像鞠躬。一貫以「隱忍」著稱的中國人,此時此刻再也抑制不住心頭的淚水,他們為失去領袖、良師、益友而放聲痛哭。胡耀邦,這個名宇將同中國的改革開放大業並存,他在為中華民族振興的事業中所表觀出的熱忱以及他本人坦誠寬厚廉潔的品格深深感動了千千萬萬中國普通老百姓的心。 4月20日,為胡家三代人講過故事的孫敬修老人,在孫女的攙扶下來到靈堂,他泣不成聲,半晌說出一句驚天動地的話來: 「你是一個大好人啊!」 胡耀邦夫人李昭在一旁也泣不成聲。她率領兒孫們在遺像前作最後的家祭: 「耀邦,兒孫們都到齊了。你一生光明磊落,無私無畏,你生前一心想到的是群眾,群眾才這樣悼念你。你種的樹,種的草,都已茁壯成長,你沒有死,你將與大樹小草長存。看到這些,你該含笑九泉了!」 綴著黑紗的靈車,從莊嚴的人民大會堂緩緩開出,人群潮水般地湧動起來。寬闊的長安街再次記錄下一個悲痛的史實:耀邦走了! 1989年4月22日上午。人民大會堂中央大廳莊嚴肅穆。 鮮紅的黨旗覆蓋在他身上。此時,他身著黑色西裝,神態安詳地躺著。他身旁環繞著潔白的馬蹄蓮和青青的松柏。腳下是一叢火一般的杜鵑花。 他在人們的記憶中總是那樣充滿活力,熱情洋溢。而此刻卻靜靜地躺著。他太累了。他操勞過度,背負的東西過多! 會場正中高懸著鑲在黑框內的胡耀邦大幅彩色照片。這張照片是4月6日拍攝的,也是他最後的一張照片。在這幅由他的夫人李昭親自選定的照片上,他比以前蒼老了、消瘦了。 唯有那雙眼睛,仍然是那樣深沉,閃爍著智慧之光…… 9點54分,李昭在王光美和親屬的攙扶下,率子女緩緩步人大廳,站列在胡耀邦的遺像下。 9點58分,鄧小平、趙紫陽等黨和國家。 領導人緩步進人會場。 10時,楊尚昆主持追掉會,宣佈默哀,奏國歌。當趙紫陽致悼詞時,胡耀邦的親屬中,一位帶孩子的農村青年婦女低聲抽泣。她是胡耀邦的侄媳,19日陪胡耀邦的哥哥胡耀福從湖南瀏陽文家市老家趕來參加追悼會。 大廳內,4000多名來自各條戰線的代表肅立著,向胡耀邦致哀。天安門廣場上,從昨晚起就聚集在廣場上的首都高校學生和其他群眾,收聽高音喇叭中轉播的現場實況,向青年的導師、群眾領袖、知識分子的知音胡耀邦表示深切的哀悼。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億萬人民在收音機、電視機前收看現場直播,同聲悲泣。 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將軍在靈前放聲大哭。 卓琳率子女,滿含熱淚,向胡耀邦深深鞠躬,然後同李昭長久地擁抱,請她節哀保重。 李昭輕聲說:務必請小平同志多多保重身體。 中央黨校《理論動態》編輯部主任沈寶祥深情地回顧了胡耀邦創辦《理論動態》時和大家在一起的日日夜夜。他說,耀邦同志辦這個刊物,起始目標就很明確:把被林彪、「四人幫」一夥顛倒的思想、理論、政治上的是非再顛倒過來。「耀邦同志思想深刻,他是一位傑出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家、理論家。」 朱老總的副官、胡耀邦任四縱隊政委時,該部後勤部長、老紅軍趙熔,已90高齡了。 他坐在輪椅上對記者說:耀邦同志對人對己表裡如一,從不利用職務搞不正之風。他的子女都是靠自己奮鬥成長的。與胡耀邦共事24年的胡克實,飽含熱淚對記者說,耀邦同志為政清廉,光明磊落,坦誠待人,正是這一點,贏得黨和人民的普遍尊敬和熱愛。 悼念儀式結束,還有很多人找到胡耀邦的親屬抱頭痛哭。 十裡長街,無盡的人流,在無聲地等待 中午12時零5分。一聲輕雷由東向西地在人流中滾過:「來了!」「來了!」 綴著黑紗的靈車,從莊嚴的人民大會堂緩緩開出。「呼啦」一聲,人群潮水般地湧動起來。寬闊的長安街再次記錄下一個悲痛的史實: 耀邦走了! 耀邦走了,帶著婁山關的彈片,帶著「文革」的鞭痕,帶著六十年革命生涯的硝煙風塵,帶著未完成的宏願——走了。 耀邦走了,牽動著千萬顆心。從天安門廣場到八寶山,15公里長的街道兩旁,到處都擠滿了人。 「讓我們再看耀邦一眼!」 「讓我們再送耀邦一程!」 工人、學生、市民,老人和孩子,人們默默地目送靈車經過。他們之中一些人胸前佩戴白花,一些人臂上戴著黑紗。 _靈車經過南長街口,距這裡200多米遠的一座小院,就是胡耀邦的家。儘管這座小院有門與中南海相通,可是,他為十億人日夜操勞,常常一兩個月也回不了一次家。他曾接待過無數群眾,親自處理過許多上訪信件,「六年兩千件」,人們怎能不記憶憂新! 十裡長街,仿佛盛不下這麼多的悲哀。人群湧動,靈車時開時停。人們都希望靈車開得慢些再慢些。一位老人說:「耀邦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憑這,就該送送他。」 「心在人民,原無論大事小事;利歸天下,何必爭多得少得。」胡耀邦生前所改的這幅古對聯,正是他光輝一生的寫照。胡耀邦生前不收群眾送的禮物,今天卻不得不收下人民的一份厚禮:敬仰和哀思。 此時此刻,護送遺體的胡耀邦家屬以及喬石、胡啟立、宋平、溫家寶等,和車外的群眾互相招手,淚眼相望。胡耀邦的長子德平雙手放在胸前,向為他父親送行的人們表示深深的謝意。 靈車從軍事博物館經過,一位青年騎著自行車跟隨在車隊後面。他的背上披著一張拖地長紙,上書「耀邦」二字,一直向八寶山送去。 八寶山—— 8名身著黑色服裝的青年工人抬著耀邦靈柩,緩緩走向告別室。這個有著火一般激情的人,將在烈火中永生。 下午,當宋平、溫家寶陪同胡耀邦的子孫,將胡四邦的骨灰盒捧回家中時,李昭在大門口連聲說:「耀邦,你又回家來了。」 李昭眼含淚水說:「今天,我看到了人民對你的感情。你去了,去得這樣利索,沒有痛苦。你和你所熱愛的事業同在,你的精神與我們同在。我們一定要把悲痛變成力量……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