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賀龍傳 | 上頁 下頁 |
第十六章 在西南軍區(5) |
|
西南剿匪的「淮海戰役」,在1950年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全年殲匪近85萬人,繳獲各種炮790餘門,輕重機槍3700餘挺,其他各種槍40余萬支。在剿匪過程中,建立了10萬餘人的地方武裝和80多萬人的人民武裝自衛隊。在剿匪作戰中,人民解放軍也付出了很大代價,總共犧牲了4230餘人。 1951年1月6日,賀龍和鄧小平、張際春、李達向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主席寫了《西南軍區一九五〇年剿匪情況總結》,彙報一年來的戰果和所採取的主要措施。毛澤東於1月18日致電賀、鄧、張、李:「你們1月6日送來的1950年1年剿匪工作總結報告,收到閱悉。路線正確,方法適當,剿滅匪眾85萬人,繳槍40余萬支,成績極大,甚為欣慰。望即通令所屬,予以嘉獎。尚望你們繼續努力,為乾淨剿滅殘存匪眾近4萬人而奮鬥。」中共中央軍委將這個報告批轉給了華東、中南、西北軍區和福建、廣東、廣西軍區參考。 毛澤東電文中說的「殘存匪眾近4萬人」,是西南軍區當時瞭解的情況,後來查實的數量(包括新出現的)遠比此數為多。這些土匪主要分佈在川康滇邊、黔湘桂邊、黔桂滇邊、滇西南和川西北等地。其中一些重要股匪是由長期未被抓獲的大匪首傅秉勳、何本初、周迅予等率領的。他們竄入川西北的阿壩、懋功、黑水和大小涼山的藏族、彝族聚居區,欺騙、勾結土司頭人,掩護他們向川康富庶地區和川、青、甘邊界擴張。他們人數雖不很多,卻是土匪中最兇殘的,破壞能量很大。賀龍決心徹底肅清這些殘匪。1951年1月,西南軍區發出指示,強調緊密依靠各族人民群眾,積極主動地開展肅清殘匪的鬥爭。2月初至4月中旬,川西軍區先後投入10個連的兵力,平息了川西靖化(今金川)、懋功的土匪暴亂,殲滅「反共聯盟軍」3000多人。川西軍區在剿匪中採取了一些好的辦法。毛澤東在2月15日批轉川西軍區的剿匪報告時指出:西南的經驗,縣區鄉均建立有黨外民主人士參加的剿匪委員會,保有清剿小組,區有捕捉隊,此外尚有情報站與檢查站的組織;再則清匪必須與反霸、減租、退押或土改結合進行,必須殺掉罪大惡極的首惡分子;必須由黨委統一領導,全力以赴,才能發動群眾,根絕匪禍。為貫徹毛澤東的指示,西南軍區於3月15日發出指示,要求全區認真學習和推廣川西軍區經驗。此後,各地普遍組織了清剿小組和便衣捕捉隊。1951年,西南地區又殲滅殘匪20萬人以上。被土匪盤踞1年多的貴州省冊亨、望謨、羅甸、荔波4座縣城全部收復。 1952年和1953年,西南軍區在繼續清剿殘散土匪的同時,在川西北發起了兩次規模較大的進剿作戰。一次是1952年7月,集中7個團又6個營近2.1萬人,進剿盤踞在黑水地區的土匪。戰前,賀龍對參戰部隊說:「這次去黑水清剿,要特別注意少數民族政策。這一帶的人為什麼容易受國民黨匪特的欺騙宣傳來反對我們?這是因為長征時,有的紅軍部隊路過此地時,群眾紀律不好,把這裡的老百姓搞怕了。你們這次去,要特別注意群眾紀律,更重要的是救濟當地群眾。過去欠了『債』,這次我們要還。你們要準備好足夠的糧食和其他各種物資,每到一個地方,首先運去糧食,無償救濟當地群眾。」根據賀龍的意見,人民政府派民族工作團隨軍行動,每到一地,即召集頭人、土司開會,宣佈黑水暴亂主要由傅秉勳負責。解放軍進剿的目的是消滅傅匪為首的匪特,對蘇永和等黑水地區上中層分子,則作團結爭取工作,以分化與孤立敵人。在強大的軍事壓力與政治攻勢下,蘇永和等少數民族上中層份子都歸降了解放軍。但是,受臺灣國民黨指揮並得到他們空投補給的傅匪殘部拒不投降。賀龍命令將其徹底消滅,並派飛機助戰。這次作戰從7月20日開始,到9月20日結束,歷時兩個月,除少數匪首逃跑外,共殲匪3635人,繳獲各種槍3935支(挺),匪首傅秉勳投河自殺。50多萬少數民族獲得了解放。 另一次是1953年3月,集中4個團又2個營的兵力,在西北軍區部隊配合下,圍殲川北草地的股匪。草地土司華爾功成烈在剿匪政策的感召下,改變了兩面態度,交出了重要匪首何本初、周迅予等人。後來涼山地區的頭人也交出了匪特40多人。 至1953年底,西南地區共殲滅土匪116萬多人,剿匪鬥爭取得了徹底勝利。 在領導剿匪的同時,賀龍還與隱藏在工商業和金融系統中的敵特與奸商進行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川西土匪最猖獗的時候,成都市工商、金融系統內暗藏的敵人和奸商乘機興風作浪,與城外土匪相呼應。他們壟斷了糧食、棉紗和金融市場。糧食、棉紗價格暴漲,其他東西跟著漲價,幾乎一天一個樣,人民幣貶值,人心更加浮動。 賀龍認識到,穩定金融、物價,安定民心,是同剿匪鬥爭相輔相成的。土匪和暗藏的敵人勾結奸商,企圖通過搞亂物價和金融,攪亂人心,擴大暴亂。所以,穩定金融、物價,對於安定人心和社會秩序,保障剿匪鬥爭的順利進行有重要意義。賀龍與川西區黨委領導人多次開會,研究對策。他指出:對土匪和暗藏的敵人,不僅要在軍事上、政治上給予堅決打擊,而且還要把他們在經濟上的猖狂進攻打下去。他決心從棉紗和糧食著手,同敵人與奸商鬥一鬥法。 當時成都的棉紗市場被少數奸商控制著。他們對市場上有多少棉紗,在誰的手中,了如指掌。他們知道軍管會擁有的棉紗不多,所以任意抬價,一支紗由120萬元猛漲到4000萬元。② ②舊幣,1萬元舊人民幣折合新發行的人民幣1元。 有一天,賀龍把市軍管會工商處處長王廷弼找到辦公室問道:「現在我們有多少糧食?」「4000萬斤」。「多少棉紗?」「120萬支。」「布匹呢?」「還有4萬匹。」 賀龍決定首先控制棉紗市場。他除了利用成都現有的棉紗外,還調動部隊車輛,從重慶把大批棉紗秘密運來成都,又從上海、武漢和西北調進了一批棉紗。大批棉紗調到成都以後,便逐步往外拋售。奸商們不知底細,大量吃進,每支紗由400余萬元漲到了1700余萬元,人民政府還在大量拋出。奸商們不知道哪來這麼多的棉紗,便向銀行借貸,繼續一個勁地吃進。他們的如意算盤是,一旦人民政府的棉紗售完,就可以抬價出售,操縱市場,結果把大量資金陷了進去。這時銀行抽緊銀根,使奸商們借不到錢,不得不把吃進去的棉紗吐出來。棉紗充斥市場,價格猛跌。每支紗由1700多萬元,跌到400多萬元。銀行又逼他們還本付息。兩頭一擠,那些搗亂市場的奸商,有的破了產,沒有破產的也大賠血本。這樣,人民政府就牢牢地控制了棉紗市場。 糧食問題也很嚴重。由於人民政府控制的糧食很少,奸商們乘機哄抬糧價,幾天就翻了1番。為解決糧食問題,賀龍決定派征糧工作隊下鄉徵購公糧。地主、富農們就到處叫嚷「負擔過重」。國民黨特務土匪利用這一點大肆煽動,提出「打倒解放軍,3年不納糧」,「保糧保命保槍」等口號,煽動抗糧;還不斷襲擊解放軍征糧隊,使川西的征糧工作一度很難進行。為了打開局面,賀龍把餘秋裡(後來擔任西南軍區後勤部長兼政治委員)找來,對他說:「現在征糧工作很難開展。派你帶工作隊到新都搞個試點,怎麼樣?」餘秋裡說:「好,我馬上就出發。」餘秋裡到新都後,參照根據地搞土改的經驗,僅用了1個多月的時間,就籌集了大批糧食和柴草,不僅解決了應急之需,而且通過征糧,爭取和發動了農民群眾。賀龍詳細地向餘秋裡瞭解了川西農民的生活、收成和對征糧的態度,並將他的征糧工作報告刊登在《川西日報》上,以無可辯駁的事實,戳穿了土匪暴亂是征糧引起民變的謊言,使征糧工作逐步順利展開。大批糧食從農村源源運進城裡,把城裡控制糧食的奸商鬥垮了。由於穩定了棉紗和糧食的價格,其他物價和金融市場也逐漸趨於穩定。 1950年春節,成都周圍的土匪叫囂要「大鬧成都市」。當時,成都市內商品緊缺。國營商店東西少,難於支撐門面,一些商店又怕遭到土匪搶劫,因此,市工商處決定,商店春節關門,並延長假期1天。年初二深夜,賀龍把王廷弼叫到辦公室,嚴肅地問道:「你們的商店為什麼不敢開門營業?」王廷弼說:「我們年三十開了1天門。」賀龍指出:「只開1天門怎麼行?商店不開門,群眾的思想就不穩定。」王廷弼說:「我們也想開門,可是東西太少。萬一……」賀龍聽了王廷弼的這個解釋很不滿意。說道:「就是你們幾個搞經濟工作的膽小怕事。明天就要開門營業!不然的話,我要以『搗亂市場』治你們的罪!」王廷弼立即表示:「我們明天就到工商會宣佈政策、定價,後天就開門營業。」「對嘛!」賀龍這才露出了微笑。他看到王廷弼緊張地站著,就揮揮手說:「你坐下嘛,站在那裡幹什麼?」並對警衛員說:「做點抄手(即餛飩)端來!」他見王廷弼緊張的情緒還沒緩和下來,便和藹地對他說:「批評得重了吧!不要那麼緊張,回去好好休息,明天還要看你們的哩!」按照賀龍的指示,王廷弼於2月21日召集成都22個行業的代表開座談會,要求各行業提前開門,並適當掌握價格,以穩定市場。會後,各私營商店均響應軍管會號召,於2月22日相繼開門營業。 同時,賀龍指示成都市軍管會頒發佈告,號召全市人民動員起來,撲滅反革命破壞活動。佈告指出:凡造謠惑眾、搶劫財物、搗亂金融、囤積居奇、抬高物價者,「一經查獲,一律從嚴論處,堅決鎮壓」。 在賀龍的領導下,不到1個月的時間,就粉碎了特務、土匪勾結奸商妄圖擾亂成都市場的陰謀。經濟戰線上也打了個勝仗。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