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賀龍傳 | 上頁 下頁
第十五章 為了解放戰爭的勝利(4)


  賀龍首先同習仲勳、林伯渠、王維舟、賈拓夫等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邊區政府領導人一起,迅速實行了兩區財政經濟的統一。賀龍親自兼任西北財經辦事處主任,並將兩區的銀行、貿易公司合併,成立了統一的西北農民銀行和西北貿易公司。賀龍又主持了聯防軍後勤工作會議,在軍隊供給上實行統籌統支。財務部門和供給部門合併,做到財供統一。他還指示陝甘寧各地成立兵站,由地區專員和縣長兼任站長,負責籌糧、籌款、運輸、供應,使野戰軍走到哪裡,便可以在哪裡得到供應。總之,賀龍想盡一切辦法,集中有限財力、物力為戰爭服務。

  再則是派出得力幹部,組織龐大隊伍,到晉中平原及鄰近的解放區籌糧運糧,千方百計保證西北戰場急需。1947年9月,通過中共中央向晉冀魯豫解放區要了10萬石糧,急需組織運力前往運糧。賀龍同林伯渠商量後,急調西北野戰軍後勤部供給部長薛蘭斌前來主持。賀龍、林伯渠找他談話,交待任務。薛蘭斌一聽就抓了頭皮,他說:「老總,千里不運糧,百里不運草啊!這麼多糧食要運到陝北,又沒有車,路也不好走,還得過中條山、呂梁山、汾河,太困難了。」賀龍敲著手中的煙斗說:「任務必須完成,沒價錢可講。你知道,前方戰士沒糧吃呀!只要能把這批糧食很快運過黃河,就是支援了戰爭,支援了陝北沒糧吃的老百姓。」薛蘭斌說:「運糧就得有人,有牲口。」賀龍把手一揮說:「那好辦!我馬上發電報,讓晉綏派人、出牲口。」過了幾天,賀龍又把延安大學在晉綏的1000餘名師生員工動員出來,交給了薛蘭斌。賀龍說:「這1000多人給你當運輸隊的骨幹,依靠他們准能完成任務。缺少騾馬,就人人動手背嘛!」

  薛蘭斌率隊出發了,賀龍的心卻一直放不下來。他雖然下達了必須完成任務的命令,但是,他很清楚,要完成這一任務,將面臨多大的困難。他讓參謀經常和運糧隊保持聯繫,及時瞭解情況。有一次,他到晉南去,專程趕到運糧隊檢查工作。他看到沿途各地,男女老少齊動手,車運肩扛,運糧隊伍絡繹不絕,場面感人。賀龍對薛蘭斌說:「你們做了件大好事。我代表西北局謝謝你們。」

  賀龍領導各級人民政府動員和組織了龐大的支前隊伍,從晉中、晉西南以及其他解放區調運了大批糧食到陝北。1948年5月31日,賀龍在西北野戰軍前委擴大會上報告說:「河東的抗勤,任務超過了抗日戰爭的總和。在榆林戰鬥中,第一、二、六、九、十分區都動員群眾背糧。僅臨縣3個鄉就動員了69萬人次,其中婦女占32萬人次。綏德有部分糧食還是從河南運來的。在晉南也有數萬人運糧,運糧的牛車絡繹不絕。」西北野戰軍副參謀長王政柱後來著文回憶西北解放戰爭時,感慨地說:「西北野戰軍所用的糧食,主要是賀老總組織晉綏解放區的人民群眾,從千里之外運到陝北來的。」

  ①指晉綏地區的支前勤務。抗日戰爭期間,人民出動人力、畜力支援戰爭叫抗勤。這裡沿用了那時的說法。

  三是想方設法籌集其他物資。後方工作是很複雜的,除了糧食,還需要其他各種軍需物資、武器彈藥、兵員和經費等等,這些都要由賀龍負責來籌措和組織。1947年冬季即將來臨時,前方部隊急需越冬的被服、裝具和經費,以便南下作戰,將戰爭推向國民黨統治區。可是,到哪裡去弄這些東西呢?翻開這個時期西北戰場的檔案,可以見到大量反映中共中央和西北野戰軍領導焦急心情的電報。這些電報大都是打給賀龍的。賀龍和林伯渠、習仲勳等商量以後認為,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做點生意,將陝甘寧、晉綏的土特產運到邊界地區,讓商人們販往國民黨統治區去出售,換回所需的錢和物資。然而,戰火連天,千里運輸,哪裡去找能完成這樣特殊任務的人呢?林伯渠、習仲勳感到為難。賀龍說:「我把綏蒙軍區副政委張達志調來,讓他去完成這個任務。」張達志帶了兩個騎兵團奉命趕到。賀龍對他說:「西北野戰軍現在困難得很,衣服穿不上,伙食錢也沒有。冬天快到了,要想一切辦法支援他們。我給你一個特殊任務,當運輸隊長,做買賣。你帶兩個騎兵團,一個到關中,一個到晉南。我給你兩部電臺,直接同聯防軍司令部聯繫。」張達志說:「運輸隊用不著兩部電臺。」賀龍指著他說:「張達志,你別小看這件事。你帶的人不多,可任務卻不輕。你要把土特產賣掉,還得換成我們需要的各種物資,什麼棉花啦,布匹啦,鞋襪什麼的,還要換成錢、金子、銀元什麼的,任務可不輕。你必須同我直接聯繫。我每天要向你通報敵情,怎麼不要兩部電臺?」

  張達志帶來的綏蒙軍區騎兵一、二兩團要去做買賣了。上面給每匹馬配備兩個口袋裝貨物,連張達志的乘馬也不例外。臨出發的時候,賀龍又一次向張達志交待說:「為了行動方便,我任命你為陝甘寧晉綏遊擊司令。你每天同我聯繫,你要詳細報告。換到的東西和錢,在路上不管碰上西北野戰軍那支部隊,他們要錢給錢,要東西給東西,只要他們打個條子就行了。記住,你們的任務不是打仗,一定要保證錢和物資萬無一失!」張達志領命出發,活躍了整整1個冬季,一直到1948年2月才圓滿結束了這項特殊任務。

  在兵員補充上,賀龍主要是全力經營聯防軍區的地方兵團建設。賀龍的辦法是:在部隊,緊縮機關、充實連隊;在老區,主要是動員失散兵員歸隊;在新區,動員群眾參軍,組織遊擊隊,千方百計擴大地方兵團。他向毛澤東報告說:這樣做,「一方面可作野戰軍的補充兵團,另一方面,也可以逐漸升級為野戰兵團」。這種辦法很見成效,1947年一年裡,就動員了3萬人參加野戰軍,5萬人參加地方軍。在陝甘寧和晉西北這樣人口稀少,連年征戰的地方,動員出這麼多人是很不容易的。在兵員動員、擴大地方兵團的基礎上,根據戰爭的發展,到1948年底,在陝甘寧和晉綏地區的野戰部隊擴大到了7個縱隊零2個旅。到了1949年6月,西北野戰軍指揮下的部隊,已從小河會議時人員不充實的3個縱隊兩個旅,發展成按三三制編制的18個師,6個軍,2個兵團,22萬人的大軍了。

  1954年彭德懷在接見電影《沙家店》劇組創作人員時說:「光在糧食問題上表現賀龍是不夠的。他不顧一切地支援西北戰爭,非常熱情地動員新兵、搞醫院、搞糧食,還親自到部隊中去進行鼓動。你們要加強描寫賀龍同志。」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